牟传珩:(2)后对抗时代世界纷争之二 二、两大洋航道要冲:英阿马岛冲突
马尔维斯群岛,被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它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480公里,总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300多人,多为英移民后裔。现仍为英国政府管理。
马岛居太平洋与大西洋航道要冲,与南极大陆遥相对应,是沟通南极洲的前哨阵地和中转站,其地缘位置相对重要,长年来一直成为英阿两国争端的热点地区。特别是后对抗时代,世界各大国都将触角延伸至南极洲。此外,马岛石油丰富,其他资源也很具诱惑力。
马岛是1520年麦哲伦船队中一名西班牙大副戈麦斯首次发现的。1592年英国航海家戴维斯首次驶入马岛,1690年英国斯特朗船长最先登陆。18世纪以来。法国、英国、西班牙等殖民主义国家都争夺马岛。英国人最先登陆。自从1592年马岛被发现之后,法国、英国都曾占领过它,分别在索莱达岛和大马尔维纳岛建立过定居点。后来法国曾以24000英镑将索莱达岛转手倒卖给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人将英国人赶走。英国殖民帝国占领布宜诺斯艾利斯后,西班牙在马岛的行政长官便逃走。1810年,阿根廷脱离西班牙,宣布接管马岛。1816年7月9日,阿根廷正式独立,将该岛定为阿根廷的第24个省。1829年,英国照会阿政府,强调该岛为英国人所发现,应归英国。1832年12月至1833年1月,英国先后武装占领了大马尔维纳岛和索莱达岛,但阿根廷始终拒绝承认。1958年,马岛主权归属问题被提到联合国。联合国曾四次做出决议,要求两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多年来,英阿两国马拉松谈判时断时续、时起时伏,始终未果。但马岛实际上被英国占领已长达150年之久。
1982年2月26日至27日,阿英两国政府代表会晤纽约。在谈判中,阿根廷代表团团长、副外长恩里克•罗斯提出,除非英国接受在年内实际上承认阿对马岛的主权,否则将终止阿英谈判;而英国代表团团长、外交国务大臣理查德•卢斯则称,未经福克兰群岛居民一致同意,不能改变现状。1982年4月,英阿两国谈判破裂,阿军最先发起军事占领,英国则派军护岛,两国从空中到水面,从水面到水下,爆发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热战,历时74天。战争结果按照:“力量对比决定胜负”法则做出最终裁判,阿根廷因战败而宣布投降,其国内发起民主化改革浪潮,独裁好战的加尔铁里总统被迫下台,而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则声威大震,民意支持率极高,因而也开始对马岛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政策。然而马岛纷争并未平息。
冷战结束以后,和平解决国与国争端成为时代的主流。联合国第37届大会以90票赞成,12票反对,52票弃权通过决议,要求英阿恢复谈判,寻求政治解决途径。阿国始终要求恢复对马岛行使主权,英国立场有所松动,但强调岛上居民“自决原则”。英国的这一原则要求是符合民主原则和人权原则的。阿根廷新政府是一个在价值观上向西方靠拢的民主政府,为此英阿两国关系有所缓和,自1989年10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以来,相继恢复了领事和贸易关系,1992年2月正式复交,但两国对马岛问题一直采取回避立场。然而,马岛问题已经国际化,无论是联合国大会,还是不结盟首脑会议,都十分关注马岛纷争的和平解决。
近几年来,中国的香港回归对阿根廷政府是个鼓舞。阿根廷总统梅内姆,有意仿效“香港模式”收回马岛。并希望借助与美国加深关系,来发挥其调解与斡旋的作用。但马岛与香港不同,那里的居民多数亲英,并不赞成阿政府登岛统治,加之马岛本身的历史渊源较之香港纯属中国属地要复杂的多。今天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马岛问题至今难有较好的政治解决方案,仍然是世界上不安定的地区之一。这一纷争长期悬而不决,不仅有损于英阿两国利益,影响地区稳定,也由于它的特殊地缘意义,关系到后对抗时代世界各国利益和世界和平秩序的稳定。(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