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的前进要求”是谬句
“三个代表”批判之7
鲁汉
要完成这一批判,须澄清“文化”,又要还原“先进”。
“文化”所关:什么是文化?文化由什么所造成?怎么样造成?对文化的批判要回答--文化是一个个、一粒粒的,可做分子间的比较的吗?
还原“先进”,就关涉到:“先进”是从哪里得到的?它是什么概念?它所属的概念又蕴含着哪些成份?标准出自哪里?江氏“先进”的标准是什么?江氏标准能涵盖整体文化吗?
本节先来清理“文化”。这是一种递进式的回答。一、文化是一种事实——只有它是事实它才必然具有现象,是现象才可为人所感觉。江泽民才能想到要去代表文化,而且是先进的。证明他直观到这个事实了。
二、关于“化”:化就是性质的改变。天然的事实都不能称做“化”,只能说成“是”或“不是”;凡称为“化”的,一律是后天的,别有原因的。请看:氧化、稀化、溶化、腐化,化学……一事物的性质因氧、因稀、因溶、因腐而化。定语成分是因,中心语成分是事实事态。“文化”与其前这些例子同义。
文是化的原因,化是文的后果。
什么是“文”?纹也,符号也。画、刻、烙、印——痕迹;痕迹是记符,语音是声符,体态是象形符——所以“文”是符号。巴甫洛夫称之为信号。
因此,“文化”就是:人被符号所化。
人,原本的天然之物,因“文”(符号)这原因,而“化”——有了能动能力。照“文”的涵义来存在了。人,是天然的,但天然的人没有文化,没有意识、没有精神。是由于脑组织被符号所规定引发了他变——成为能意识的了。“化”这个词既含有对事实的承认也包含对原因的揭示。
人类意识或精神,是人的按照符号的指向来运行的能力,是必然之果,而非要求而有的。从纯粹的自然之物上升到有主观能力的社会之物——其条件是——只要是特定的物质——人脑,就非受刺激,非被烙印,非被符号所规定;非照符号的含义来运行不可。因而,“化”是不可抗拒,无从避免的。——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猿并没提出要成为人,却成了人;婴儿也没提出要有意识,却有了意识——这就是“化”。
因此说——文化即人化。
“人化”揭示:理性事实不是意志,选择、目的性事件。
而江泽民能要去代表“先进文化”只是他经验到文化这个事实,并凭着直接的经验——因他自己总是在有目的、有选择的行为;他是从这一直观出发而立论的。他就跳过了——他是怎么才能经验的?——这个更基始的原因:自然之物的人是怎么成了能动之物的?——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文化。
“先进文化”事实上是对文化的运用,他说的是文明所处阶段而非文化。他的立论放在文明里可以不含矛盾,但不是说他意识到这一层。事实上他主观把握了的只是——立场。他的“先进”说的是人的立场。——立场才是属于独立个体的,才能对不同个体的联系作出比较并评价。
新世纪 (1/30/2003 2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