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页]->[独立中文作家笔会]->[陈奎德作品选编]->[近代宪政的演化(62)毛的乌托邦及其失败] |
自由亚洲电台
六十二、毛的乌托邦及其失败 62. Mao's Utopia and Its Failure 陈奎德 1956年的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即国有化运动。它凭借政权力量的暴风骤雨,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和象征性的所谓「赎买政策」,大体上经由“三部曲”: 私营---公私合营---国营,把中国城市中的各种私人企业,变成了直接属于国家所有并由政府经营的企业,整个经济变成公有制计划经济。这些国有企业就是我们说过的「单位」,其实也就是政权体系的延伸。它们作为国家管理社会的细胞,掌管了人们的生老病死,主要是掌握了所有人的饭碗,不服从者不得食,使得历史上与政权相对独立的社会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是中国国家结构的一次重大转变。 而上次讲过,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方面,接着在1957年开展了「反右派运动」,毛泽东通过「反右」,使全国鸦雀无声,人民噤若寒蝉,造成了一种持续性的恐怖政治气氛,经济专家和其他专才都被斗倒、被流放了,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说话、不敢批评。于是,中国就象一辆只有油门没有刹车装置的汽车,一场荒谬绝伦的戏剧开始在神州大地上无人阻拦地上演了。 首先,最为惨烈的,是因为毛泽东推行大跃进和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惨不忍睹的人为大饥荒。这是证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森最近结论的一个典型范例,他的研究结论是:所有的大饥荒都发生在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家。 毛泽东在土改后没有多久,就通过合作化运动,特别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运动,把土地收归国有。人民公社是一种「政社合一」的组织,把历史上的镇、乡、村这三级变成了公社、大队、小队这三级,既是政权机构,又是生产组织,由中共党组织统一领导指挥生产与分配。农民再次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变成人身依附于这种高度控制下的组织的农奴。 于是,在这种组织与舆论的准备下,毛泽东开始了他的所谓「大跃进」,即 「超英赶美」的狂热经济冒进。他运用他熟悉的军事动员方法,把全国六亿五千万人鼓动起来,青壮年被派去大砍树木,实行「土法炼钢」,到1958年十月,全国各地的土「炼钢炉」竟有一百万座!人们砸烂锅盆碗灶「炼钢」,被赶到公共食堂里去吃大锅饭,结果「炼」出的东西只是一堆废铁,根本不能用。其余的人被动员成整队整团地排着军事队伍,敲鼓扬旗,去兴建道路、开垦荒地、兴修水库、围湖造田,......。各地方在这种「乌托邦」的气氛下,虚报产量,制定了野心很大的增产目标。中共也以此为依据,要1959年比1958年再增产50%。 然而,吃公共食堂的农民是不可能有生产积极性的,吓人的增产指标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各省各县已经报上去了成倍的高指标,结果,在实际产量下降的同时,政府却继续强迫高额征收粮食,于是,从1959年起,中国各地严重缺粮,出现了空前的人为大饥荒。1959-1961 这三年,农村有相当多的人饿死,在有些情况严重的县份,甚至有一半的人口死于非命。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这次大饥荒至少使三千万人丧生。城市人口虽然也挨饿,但毕竟有政府配给的少量粮食,总算是艰难地渡过了这一劫。 这一次惨重的失败,使毛泽东在中共高层的威望大受损害。虽然他在1959年庐山会议时严厉地驳斥了国防部长彭得怀对大跃进的委婉质疑,并解除了彭的国防部长职位,但在后来,大饥荒的事实已经无法掩盖后,他不得不暂时退却。于是,在一个中共的「七千人大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并把「国家主席」这一位置让给了其副手刘少奇,他自己则只当党的主席,并「退居二线」。在这种形势下,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人才着手调整左的政策,开始让民众有了一点生产积极性,从而逐步挽救了在悬崖边上的中国经济。 但是,这一调整,也使他们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这是高度极权的体制中难以避免的权力斗争的惨剧。 |
©Boxun News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栏目和文章由作者或专栏管理员整理制作,均不代表博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