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宪政的演化(97)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1) 自由亚洲电台
COMMENTARIES
评论节目
近代宪政的演化(97)
Constitutional Evolution In the Modern World
九十七、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1)
97. The Rise of New Conservatism In USA
9.11之后,美国政府的选择很快就轮廓清晰了。
首先的反应是直接的军事反应——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2001的9.11事件后不久,美国就对该事件的罪魁祸首本拉登的保护伞——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发起了攻击,并迅速获得了胜利。塔利班政权对内实行宗教统治,在国际上奉行强硬外交。塔利班武装力量的保护更是拉登的基地组织壮大的原因之一。该政权在美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仍不肯交出本.拉登。这一顽固的行为终于导致了它的覆灭。
紧接着是新的战略方针的出台。阿富汗战争胜利后,2002年6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首次阐述了被称为布什原则的三大要素 。第一,美国战略不再主要是“冷战时期的遏制与威慑原则”,而是要保有“先发制人”( preemptive strike ) 的权利,“在最坏的威胁出现之前”主动出击敌人;第二,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是普适全球的,特别包括伊斯兰国家;第三,美国 “尝试保持不可挑战的军事力量,从而使以往的军备竞赛不再有任何意义,国家间的竞争将局限于贸易和其它和平事业”。
2002年9月17日,布什正式签署发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报告。该报告更系统地解释了“布什原则” 的三大要素。报告指出,从遏制与威慑原则向“先发制人”原则的转变,是由于非理性的恐怖主义份子不受遏制与威慑的阻遏;美国价值观的普适性,是因为“地球上没有人渴望被压迫,渴望受奴役,或热切期待着秘密警察的夜半敲门”;美国保持不可挑战的军事力量是基于“美国特色的国际主义”(a distinctly American internationalism),它“反映了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的统一”。美国将创造出一种“17世纪民族-国家出现以来”的崭新局面,即国家间将只有经济竞争而无军事竞争。总之,美国“将通过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和独裁政权而保卫和平”。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这样为新保守主义者画了像:“他们爱民主、军队和秩序,憎恨基辛格、共产主义者和联合国;他们厌恶实用主义、孤立主义和外交官,喜欢里根、杜鲁门和托克维尔;他们把美国及其价值观和它的世界‘使命’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是几十个知识分子,但他们的主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世界报》概括了新保守主义的4个特点:强调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推崇积极进取的民主制度、对美国价值观近乎宗教般的赞美和坚定地反对暴政。
新保守主义已经进入美国的权力中心,美国公众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跟着新保守主义的思路走。
这是西方宪政民主国家的龙头——美国的一次历史性战略转向,是后冷战时代的“大战略”(grand strategy),特别是对基辛格式的地缘政治现实主义政策的一种转变。它必将影响宪政主义的走向与命运。
从实践方面看,911之后的阿富汗战争并没有超越出美国的传统战略反应方式。然而,不久之后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就应当是“布什原则”的第一次亮相于军事行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