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說了人一句莊子-寫老子 前幾天因為說了一句為啥不讓人講「莊子」,內心有些不安,剛才趕快跑去找了「老子」和「莊子」兩本書;由於這是兩本很古的書,記得在高中讀過一次,大學國文課也有介紹,但有些書即使讀了許多遍也都每次都有每次的新感受…。因為在這裏要想到「莊子」,而老莊思想是一脈相傳,所以一定要先知道老子這人和這書。老子的事蹟最先見於《史記 老莊申韓列傳》。他在當時是:守藏室之史,簡而言之就是周朝當時的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在當時候老子已是公認的大學者,和漢代之後最有名的儒家聖者孔子同一時代,而老子和孔子是否見過面是很多書籍都在討論的事情,一般認為他們大概見過兩次面,要知道老子這人的歷史,可以讀讀前面所說的這篇列傳。
要論老子是必須寫一本專書,能力不及;因此先把老子這書寫一寫再來談一談讀後心得,而又因為老子這本書又稱道德經的書,只有五千兩百多字,我就一行一行寫一遍,等寫完了這本書。再開始談一下莊子,也可以和之前想論莊子的人,講一講自己的讀書心得給他看看。因為老子這書的文字是很淺顯的,不用多作解釋,寫過了也就瞭解了,不用多翻譯。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明萬物之母
故無常
欲以觀其妙
常有
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
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第二章 天下皆之美之為美
天下皆之美之為美
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
思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
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
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夫居
是以不去
老子一書共有八十一篇,今天晚上先抄寫兩章。第一章是講道,因為道是不能解說的,就如同個人的信仰一般,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名是不能用講的,因為可以稱名者,必有多名,既有多名,何以為名?無及有名為天地之始,這是以人的觀點來看天地;無和有雖說是相反的,卻都是以言道,因此玄之又玄,也就是說這樣子來討論就是眾妙之門。
第二章先說是天下的人都知道美這件事,那麼何為惡?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醜。善的相反就是不善,所以有和無都是相伴而生的;也就是說因為有才有無,有了快樂就有不快樂來做對照,這兒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依次以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相隨來談難易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前者是兩個名詞和後者的一個動辭相對來講事情,因為都是相對的,就是一種邏輯論;用何人了立場來看何事都不會相同。而因為都是相對的;所以聖人、也可以說是有智慧的人,了解前面所說的道理的人。就會行中庸之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可也說是不說廢話不做白工。而觀察萬物的道理;自然界和造物主任萬事萬物自然生長,順勢而為不加干涉,作育萬物而不恃其能,成就萬事,而不居其功;正因為不居其功,所以反而功績永在。
以上是我對這兩章文字簡單的看法,而依照這文的說法,也就是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因此是各自解讀;不須多做辯論。讀了這文多次,此次我可感到文字之美;有時候話不用多嘴多舌,不用多說,就心知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