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中国人,我没有病毒
我是中国人,我没有病毒
田子欣
2020年3月9日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00309/coronavirus-asian-racism/ 由于不恰当的恐惧,亚裔可能面临着比Covid-19更具传染性的东西:骚扰和种族主义。 NICOLE BENGIVENO/THE NEW YORK TIMES
[欢迎点击此处订阅新冠病毒疫情每日中文简报,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加入订阅。]
洛杉矶——我上个月满24岁。生日前一天,我走进一家美甲沙龙做生日美甲。坐下之后,一位美甲师走过来。她是一位50多岁的亚裔女性。她坐下来,我对她笑了笑。我看不出她是否也对我微笑,因为她戴着口罩。
美甲师看着我的手,似乎在考虑它们的形状,然后突然问:“你是中国人吗?”
“是的,”我回答。“你呢?”
订阅“简报”和“每日精选”新闻电邮
同意接收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产品和服务推广邮件
查看往期电邮 隐私权声明
“不,”她很快地说,“我是越南人。我们全沙龙的人都是。但是你是中国来的中国人吗?”她挑起眉毛,语气就像刀刃一样锐利冷酷。
我在座位上不安地挪了一下身子,突然意识到她正握着我的手。“我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
“你知道,我们害怕你们中国人,”她大声说,因为你们吃“奇怪”的食物,“然后把它带到这儿来。中国人,我不喜欢你们,你们太坏了,太坏了,太恶心了。”
有那么一刻,我甚至听不到她在说什么。当她不住咆哮时,我只能注意到她口罩上的细微变化。
终于,我发出了声音:“我一月份刚从中国回来。如果你怕我,站起来离开吧。”那个美甲师沉默了。一直在旁边偷听的经理跑过来干预。当我抬起头时,我意识到沙龙里的每个人都在听。我看看右边的那个女人,然后看看左边的工作人员。我转头看向的每一个人都把目光移开。房间里一片寂静。
经理让我的美甲师离开,轻声道了歉,提出免费给我美甲。我咬着嘴唇不让自己颤抖。
在过去一个月里,走在路上的时候,我很少和别人有眼神交流。如果我想咳嗽就咬着舌头忍住。在一次派对上和别人握手时,我本能地端详他们的手臂是否在微微往回缩,是否有片刻犹豫。去加州圣莫尼卡一家餐馆吃饭时,我意识到自己是唯一的中国人,这种感觉落入我的胃里,比午餐上的任何东西都要沉重。
与此同时,我看到类似的新闻标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从对中国人及其所谓“卫生问题”的无情指责,到亚裔美国人走在大街上的随机照片被当作有关非亚裔冠状病毒患者文章的头图。
我恍然大悟:耸人听闻的报道和社交媒体,让恐惧比病毒本身更具传染性。
我意识到我在美国的朋友们只看到关于冠状病毒的新闻标题,却对背后的故事一无所知。我家一个朋友的母亲是医生,她从广东赶到武汉,与数万名医务人员一起做志愿者;连续几周戴口罩和护目镜,中国的医生和护士脸上留下沟沟壑壑。我的美国朋友们对这些都一无所知。
在中国的城市,超市的货架空了,人们会小心翼翼地把食物分成几天份,我的非亚裔朋友们没有这样的中国朋友。在亚洲各地的城市,互联网活动让人们在隔离期间可以聚在一起互相安慰,即使他们彼此分开,心也能在一起,我的非亚裔朋友们看不到这一切。
美国人没有分享太多这样的故事,因为他们真正想分享的是恐惧。就是我的朋友们每次吃饭时都在低声谈论的那些新闻标题所制造的恐惧。
恐惧使我们更加兴奋。恐惧是病毒。当恐惧在每次群聊、每个Instagram故事、每个新闻标题中蔓延时,人们不会停下来问:我们让恐惧永无休止,这样是否在伤害别人?
那天从美甲沙龙回家后,我和妈妈给店主打了电话。我们请她让我们去她的店里和她的员工谈谈。店主同意了。
第二天上午,我和母亲、两个朋友以及沙龙里所有的亚裔女性员工围坐成一圈。起初没有人说话。但慢慢地,她们一个接一个地开始问问题,问题揭示了她们最担心的事情:冠状病毒的死亡率。
我提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份报告:它认为Covid-19的致死率为2.3%。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称,全球的致死率为3.4%,但各国的致死率各不相同。在韩国,数万人接受了检测,35人死亡,目前的致死率约为0.6%。
考虑到由于症状轻微而未报告的病例数量可能很高,流行病学家认为,中国的死亡率可能低于1%,如果看看武汉以外的地区,死亡率甚至更低。大约80%的Covid-19病例表现温和,不需要药物治疗,可以自愈。中国分析者发现,在Covid-19病例中,有1.2%完全没有症状。
我们还谈到,中国人吃“奇怪”食物这种有害的刻板印象,不仅对中国人有害,也对所有亚裔都有害。毕竟,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我们看起来都一样。
我的声音有点颤抖,我告诉那些女人,在沙龙里发生的事情让我一整天都在发抖。到了晚上,愤怒化为泪水,我只能瘫倒在沙发上。
但比美甲师的咆哮更让我困扰的是:当时所有人都听见了她的话,房间里却一片寂静。
沉默是震耳欲聋的。沉默是一种怂恿。我家里人都叫我斗牛犬,因为如果有人攻击我的同胞,我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击。在那个时候,我想做保护自己的斗牛犬,但我失败了,然而没有人走上前来为我而战。
谈话结束后,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然后一个女人走上前来平静地说:“这种事也发生在我身上。因为病毒,人们也对我说坏话。”经理一直不停地道歉,这时却停了下来。她的面孔因悲伤而变得柔和。
“顾客们一遍又一遍地问我,我是中国人吗,我去过中国吗,我是不是感染了病毒,”她说。“以前人们说坏话的时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现在我知道了。”
冠状病毒很严重,值得采取保护措施。我也非常警惕它。但在过去的几周里,我学会了去担心那些可能比Covid-19更具传染性的东西:种族主义和旁观者的沉默。
如果你看到像我这样的人被骚扰或攻击,请介入。说点什么。如果你说不出什么话,至少事后去和对方谈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关于Covid-19的事实,而不是恐惧。
相关报道
李文亮死微博最后一贴不死 59万人续跟留言筑中国哭墙
请看博讯热点:新非典
(博讯北京时间2020年3月13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20/03/202003131944.shtml
被喻为武汉新冠肺炎“吹哨人”的武汉眼科医生李文亮,去世已过一个月,想不到他的个人微博,至今还“活着”,成了内地网民尽诉心中情的树洞、《解忧杂货店》中那个信箱,甚至耶路撒冷的“哭墙”。在他最后一则帖文中,至今有59万条网民留言,有人给李文亮留言,希望他能给自己在天堂的父亲问好;也有人捡到一只浪猫,也来诉告李亮:面临考试压力的高考生,则诉苦、、.但这个树洞或信箱没有穿梭时空传递讯息的法力,只有网友们相濡以沫,抚平在疫情之下的各种伤痛。
据苹果日报今天报道说,新冠肺炎李文亮微博变“哭墙”,59万网民留言尽诉心中情。
李文亮是在2月7日离世,在他的个人微博的最后一则帖子则是在2月1日发出的,内容是李文亮对亲友交代确诊一事:“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但这则帖子并没有随李文亮离世而消失,相反至今仍因为有网民留言而充满生命力。
该报道称,截止今日3月13日下午3时,这则帖子有260万个“赞”、59万条留言以及15.8万个转发。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网友,给他写留言,几乎是以每分钟增加一条留言的速度持续增长,从未停歇。甚至有网民花了整整3个小时,仅仅看完了1%的网友留言,堪称奇葩。
在这59万条留言中,早期多是对李文亮的慰问与祝福,及至他离世后,不少网民表达对他的遭遇寄予同情之余,亦有称赞他当日披露疫情的作为,以及批评湖北当局隐瞒疫情和展示对言论自由的渴望等等。
本对此,近日,网民的留言变得多样化,仿仿佛把李文亮的微博当成尽诉心中情的树洞、《解忧杂货店》中那个信箱,甚至耶路撒冷那道哭墙。有网友给李文亮留言,希望他能给自己在天堂的父亲问好。“对了李医生,你在天堂能见到我的爸爸吗?他是脑出血走的,六年前,如果见到他,可不可以以你医生的身份提醒他少抽烟不要生气,拜托啦!”
有网友捡到了一只流浪猫,也跟李文亮倾诉:“昨天在捡回一只猫,第一次碰到他大概是20天前,当时对人的警惕性很高,晚上很冷就在门衞室口蹲着,之后又不知道去哪流浪了、、.”
面临考试“压力山大”的网友,也来留言诉苦:“很晚了,重庆这边下起了大两,我还是睡不着,我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最近疫情控制的很不错,应该要结束了吧。一切都会起来的。祝我高考顺利,晚安哦,李先生。”另外,怀了孕的女网友,半夜因为恶心而惊醒;至于有恋爱烦恼的网友留言数量,更是惊人;甚至连好事将近,准备要见对方家长了,也会产生烦躁和忧虑。
报道说,除了这些自我倾诉型的网友外,还有很多网友报喜和报忧的。甚至有股民跑聊起了市场行情:“你说今天股市会涨吗?我猜没戏。”很多网友看过李文亮的微博,知道他是个馋嘴的“吃货”,于是经常在该处分享美食图片。还有人竟然大早上醒来后,发现自己梦见了李文亮:“睡不着,又来这里,看大家和你唠叨。”
就连近日内地天气回暖,感受到春暖花开的网民,也来留言:“李医生,春暖花开,昨天和几个同事陪孩子去渭河滩挖沙子,人挺多,孩子们很开心,抓起沙子往自己头上扬,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希望一切都不被遗忘,过了很多年以后,你还是人们心中的丰碑。”也有网民互相留言跟帖作回应,彼此打气、加油,就仿似《解忧杂货店》中,获得回信一样那么神奇。
来源于法广网 (博讯 boxun.com)
161944
瑞典不再给轻症或疑似病例进行病毒检测
(博讯北京时间2020年3月13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20/03/202003131950.shtml
在斯德哥尔摩机场,抵境大厅以醒目海报提醒旅客,若出现症状应拨电寻求医疗建议。(法新社)
(早报讯)瑞典公共卫生局表示,由于资源有限,瑞典将改变冠状病毒检测政策,不再给轻症和疑似病例进行检测。 新华社报道,瑞典公共卫生局微生物研究部门负责人维塞尔周四(12日)接受瑞典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将只对那些确实需要治疗和已经住院的人进行病毒检测,以便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医护人员、已住院患者等高危人群。”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地区政府周三晚已开始执行新的检测政策。地区政府新闻官贝里隆德对瑞通社说:“我们已没有可能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也无法跟踪所有被感染的人,只能优先考虑老人、住院病人等最需要医疗护理的高危人群。” 瑞典的累计病例已超过660起,死亡病例1起。 (博讯 boxun.com)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