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位軍長的榮枯興衰3 十三、舒榮,雲南彌渡人,一九○三年生,黃埔三期。參加過台兒莊戰役。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升任紅軍軍長,編入邱清泉的第二兵團。淮海戰役兵敗後,化裝潛回南京。一九四九年五月從上海撤往舟山,調任國防部中將部員,官至聯勤總司令。一九七四年六月廿一日病逝高雄。
十四、張際鵬,湖南醴陵人,一九○四年生,黃埔一期。在山西抗擊日軍三年後,晉升十四軍中將軍長,旋在伊川狙擊日寇獲勝。勝利後被編餘,他率領六百多名編餘將官排成方陣去中山陵哭陵,得以回任十四軍軍長,後調第一兵團副司令官。一九四九年八月四日陳明仁通電起義,把張際鵬列入名單,他匆忙出走香港。六年後得黃埔一期同學、國防部次長袁守謙幫助,回到台灣。一九七○年在台去世。
十五、劉平,湖南湘潭人,一九○八年五月三日生,黃埔四期。參加過古北口戰役、徐州會議、武漢會戰、反攻滇西等役。一九四九年四月升第十五軍軍長,同年十二月隨十五兵團司令官羅廣文在四川郫縣投共。後歷任武漢市民政局副局長、武漢市政協常委。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一日患肺癌在北京去世。
十六、楊德亮,雲南恩安人,一九○二年生,黃埔三期。因其係回族,襄助胡宗南部羈糜馬家回軍與蒙王塔旺嘉布居功甚偉。一九四三年率四十二軍進駐新疆平亂,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調任十七軍軍長。反攻西安失利後舉家遷居香港。赴台後任國防部部員,一九七五年八月廿七日病逝台北。
十七、周文韜,湖北沔陽人,一九一二年生,鄂軍出身。抗戰時堅守中條山,戡亂時在膠縣、平度、萊陽重創共軍,在兵荒馬亂中被胡宗南擢升為第十七軍少將軍長。十七軍反攻西安失敗後,周文韜在大巴山被俘。一九五○年十一月,在重慶西南軍政大學高級研究班與五兵團司令官李文、五十七軍軍長馮龍重逢。同年十一月,三人潛逃赴台,此後歷任陸軍總司令部高參、江浙人民反共救國軍烏坵指揮官、台灣公賣局顧問等職。一九九一年二月廿一日去世。
(2020/02/20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