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


安內莉斯·瑪麗·「安妮」·法蘭克 (德語:Annelies Marie "Anne" Frank;德語音標:[anɛliz maʁi anə fʁɑnk] (幫助·關於),(1929年6月12日—1945年2月/3月[2]),生於德國的荷蘭猶太人的日記作者,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享年15歲。隨著《安妮日記[3]》的發行,當中記錄了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期間,安妮親身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佔領荷蘭的生活,此書於她去世後出版,成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
安妮·法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其一生中大部分時光都生活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或附近地區,當納粹控制了德國時,年僅四歲半的她隨家人一起搬到了那裡。生於德國國民的她,於1941年失去其公民身份,因而無國籍。1940年5月,法蘭克一家由於德國佔領荷蘭的關係而被困於阿姆斯特丹。1942年7月,隨著受迫害的猶太人口增加,法蘭克一家躲藏於安妮的父親奧托·法蘭克工作的大樓書櫃後方的一些隱蔽的房間之中。從那時起,直到1944年8月蓋世太保把法蘭克一家逮捕,安妮以作為其13歲生日禮物的日記本作記事,並定期記事在其中。隨著眾人被捕後,法蘭克一家被送往集中營。1944年10月或11月,安妮和她的姐姐瑪歌·法蘭克(英語:Margot Frank)從奧斯威辛集中營轉移到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她們倆在幾個月後在那裡去世(可能是死於斑疹傷寒)。最初由紅十字會估計法蘭克姊妹死於當年的3月份,而荷蘭當局把她們的正式死亡日期定為當年的3月31日,然而安妮·弗蘭克之家於2015年的研究表明,她們更有可能在2月去世[2]。
安妮日記
語言
監視
編輯
《安妮日記》(荷蘭語:Het Achterhuis)由1944年死於納粹德國集中營的猶太裔荷蘭少女安妮·弗蘭克所寫,此書發行版的內容摘錄自安妮在納粹占領荷蘭的時期所寫的日記內容,並於戰後由她倖存的父親加以整理出版。
摘錄 編輯
時間是治癒傷口的良藥。
對於孤單、驚恐、悲傷的人來說,最佳良藥就是出去走走,去一個只有天空、自然和上帝的地方,一個無人的地方。
你能否告訴我,人們為什麼總是想盡辦法隱藏真實的自我呢?為何在別人面前,我總是表現的和平常完全不一樣呢?
我很鎮定,對騷亂毫不在乎,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沒了我,地球還會繼續轉動。既然沒辦法改變任何事,那就讓一切順其自然吧。我只剩下專心學習了,希望一切都有個好結果吧。
我心中有個小小的安慰:我的鋼筆被火化了,恰如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這樣。
Wikipedia-logo.png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安妮日記
(2020/02/22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