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 紅樓夢曲244唱卡啦ok
小白菜🥬實在是太煩了,她覺得她應該去消遣一下,唱唱ktv,放鬆心情。
有個小舞台,小白菜🥬霸佔不放,一首接一首,飆歌勁舞、、.沒啦,就兩個人;小白菜🥬和她小樓閣碩果僅存的一個小員工一起去唱唱歌🎤
吃吃吃,星聚點還有吃到飽的餐廳,各式各樣的餐點、飲料🥤……物超所值、物美價廉、歡唱約4小時,才台幣380,人民幣約80元。
游黃檗山
朝代:南北朝
作者:江淹
寫山抒懷
原文
長望竟何極,閩云連越邊。
南州饒奇怪,赤縣多靈仙。
金峰各虧日,銅石共臨天。
陽岫照鸞采,陰溪噴龍泉。
殘杌千代木,廧崒萬古煙。
禽鳴丹壁上,猿嘯青崖間。
秦皇慕隱淪,漢武愿長年。
皆負雄豪威,棄劍為名山。
況我葵藿志,松木橫眼前。
所若同遠好,臨風載悠然。
想想過年可以去那裡玩吧……哈哈😄
黃檗山
(一)位於福建福清縣城西十七公里處。又稱南山。以盛產黃檗(其樹皮可作藥用與染料用)而得名。唐貞元五年(789),正幹禪師開山建寺,名般若堂。其後大闢堂宇,歷時八年,改稱建福寺。旋有希運禪師住山,黃檗之名頓顯,該寺遂成為我國禪宗臨濟派之大道場,宋時頗為興盛。其後,歷經興衰。明神宗曾賜以萬福禪寺之額。至崇禎十四年(1641),隱元始重興。後隱元東渡日本,開創宇治大和山,即取其規模,並取名為黃檗山萬福禪寺。〔景德傳燈錄卷九、宋高僧傳卷二十、釋氏稽古略卷三、黃檗山志〕(參閱「萬福寺」5545)
(二)位於江西宜豐縣西五十七公里處。又稱鷲峰山。唐末,希運禪師至此開山。以其出家於福州黃檗山,故世稱此山為黃檗山,寺名黃檗寺,又稱靈鷲寺。不久,四方學者望風雲集,往來常有千餘人。唐宣宗曾幸此山,與希運同觀瀑布,並相對賦詩,從此黃檗宗風盛於江南。又希運之後,有法濟、志因、惟初、惟勝、道全、永泰等相繼住此,山名益著。南宋紹興九年(1139),高宗曾賜名「報恩光孝禪寺」,以為追念其父徽宗之所。至明中葉曾廢毀,然明思宗時,常愚、炤通等曾復興之。〔黃檗禪師傳心法要序、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二十六、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三〕
(三)位於江西餘干東南四十六公里。又稱小廬山。
(四)為日本黃檗宗之大本山萬福寺之山號。(參閱「萬福寺」5545) p5374
你知道早在2500年前古人就已發明「竊聽器」了嗎?而且還是用罐子做成的!古代間諜最早發明的「竊聽器」被稱之為「聽瓮」,是以一種口小腹大的罐子,將其埋在地下,於瓮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間諜在進行偵測時,就貼耳在上面監聽。
文章中的內嵌影像。 沒有圖說。
▲古人發明的竊聽器「聽瓮」。(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早在2500年前古代就用「罐子」做出最原始的「竊聽器」,當時古人稱之為「聽瓮」或「罌聽」,「聽瓮」所使用的是一種口小腹大的橢圓形瓷窯罐子,再將聽瓮埋在地下,然後於翁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當要進行偵測時,間諜人員就側耳伏在上面,聽取周邊的動靜;甚至會讓間諜人員直接坐於瓮中聽辨聲響,此即稱為「罌聽」。
而為了減少情報的失誤,因盲人眼睛不好,在聽力方面會超於正常人,於是古代通常會選擇培訓盲人來執行任務,據說透過聽瓮在方圓數十里的動靜都能聽的到;在《墨子·備穴》一書中詳細記載有聽瓮的製造過程及使用方法。
聽瓮在對付隧道攻城戰時,發揮極大的作用;於清末曾國荃率領湘軍攻打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指現今的南京)時,城內的太平軍就在城牆腳下埋設聽瓮,藉以偵探城外敵軍的動靜,導致湘軍的目的一時未能得逞,雖最終天京仍被善於挖地道的湘軍給攻破,但並非是因聽瓮出問題。
早安🌟下次見❤
(2019/11/02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