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驚險片高下辨(之一) 近日在網上一口氣看了多部驚險片,其中不乏反映二戰題材的美國或英國片,也有警匪片。裏面少不了槍戰或格鬥場面。還有一部《聽風者》屬港產片,只看了開頭便興味索然,由此生出一些感慨。概而言之,無論大陸或港台的電影製作似乎均未與國際接軌。就上述戰爭片與警匪片而論,幾乎是高下立判!
當然,此並非從美學角度分析。一部《臥虎藏龍》即可見炎黃子孫的國粹武術自有獨特魅力。但整體來說,中港臺影片動人心魄處還是遜色於歐美同行之產品也。
以下逐一評述若干影片。
《開往慕尼黑的夜班車》,這是描寫英國和德國特工鬥法的。事緣1939年捷克裝甲專家E逃亡倫敦,但其女F卻落入敵手。英國特工R為拯救F出虎口,在德國蓋世太保G嚴密監視下,冒險全程陪同E和F父女倆,乘坐開往慕尼黑的夜班車。抵達終點後R帶著E和F父女逃離魔爪,駕車開到德國邊界的纜車站,利用纜車將E和F送到另一邊的瑞士境內。但G率德國警察窮追不捨,雙方激烈交火,R險象叢生最終得脫與F匯合。而G目睹彼二人相擁徒呼奈何。
影片開始不久F被德軍扣押關在捷克境內德軍的集中營,G假扮營中的抗德志士騙取F的信任,然後帶其逃往倫敦,藉以偵出E在英國的藏身處,再利用德軍潛艇將E父女劫持到德國。可謂煞費苦心。末尾以大團圓結局,皆大歡喜。
另一部《三十九級台階》也是英德特工鬥法,由希區柯克執導。剛開幕便聽到音樂廳中傳來槍聲,觀眾們一片驚慌。隨後一位外國女子詢問漢內可否在他家過夜。翌晨該女子即被殺,臨終前告訴漢內必須阻止間諜組織“三十九級台階”將國家機密偷偷送出英國。漢內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是殺人凶手前往蘇格蘭場尋找線索,在火車上他請求一位金髮年輕女子帕梅拉幫助,不料她卻馬上向警察告發了他。他找到了“三十九級台階”的領導人喬丹教授,卻隨即被陷害入獄。僥幸逃脫後又由於帕梅拉的告發被兩位偽裝成便衣警察的人帶走,而他們竟把帕梅拉和他銬在了一起。兩人攜手逃脫並取得互信。他倆再次回到音樂廳,漢內看到了上次見過的表演。他向號稱可回答任何問題的“記憶先生”發問:“什麼是三十九級台階”,得到答案恍然大悟,及時粉碎了德國間諜爆破議會的陰謀……
再一部《開往克拉列沃的列車》仍屬二戰題材,但故事地點在南斯拉夫。主角是火車司機托洛瓦茲,他受命護送南共中央的交通員T,將一份重要文件從貝爾格萊德送至克拉列沃。但T不幸遇難。托決心獨自完成使命。途中遇到一位從集中營逃出的猶太姑娘A,見義勇為的他充當了護花使者。在幾位火車司機和鐵路員工的大力協助下,托成功地躲過了德軍和南斯拉夫警方的多次搜捕,將文件送達地下組織。可是當地德軍某軍官一直尾隨其後,在托下車搬道岔之際開槍將之擊中,托壯烈犧牲。A慟哭不已。毫無疑問觀眾亦定必為之惻然動容。
上述三片的共同之處是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最後勝利來之不易。這和大陸一些抗日神劇所渲染的我方之穩操勝券,鬼子則不堪一擊恰成對照。人所共知,當年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歷時八年,付出了重大犧牲。把侵華日寇刻畫成豆腐渣完全背離歷史事實,也是對陣亡將士的輕蔑和貶低。不過,北京當局允許此種造假,倒是從一個側面暴露了中共在毛掌控下,自始至終就沒有全力抗擊武裝到牙齒的日寇,其秉持的方針乃“一分抗日,兩分應付,七分發展”(塔斯社記者彼得‧弗拉基米諾夫在《延安日記》中寫道:中共為了發展武裝力量,戰後奪取全國政權,嚴格規定“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事關民族存亡的抗日只使用其十分之一力量而已,對付國軍則用了十分之二即兩倍于抗日的力量。重點是在積聚和增加其所控制的武裝力量。
(未完待續)
2019-5-11
(2019/05/11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