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到底什么是价值观? 回答:到底什么是价值观?
有网友问:“你认为人的核心价值为何?最上位阶概念为何?”
老孙答曰:“价值”的直解是“主物”对他物具有的作用。
但因这里讨论的是生命存在所含有的价值,所问的就是人生所具有的意义问题。
这个问题能作为问题被提出,是有前提条件的,但这个前提条件一向没被社会(主要是官方)所意识。我要强调我所说的“没被社会意识到”不是指社会故意的忽略,而是根本就没进入社会意识,这一点对于能否正确地发生伦理很是重要。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胡锦涛曾被官方邀请观看音乐史诗《东方红》,他有篇日记,其所写是他自己也不明其意的臆造。最能从中检索出胡锦涛说的话尽是自己也不明其意的空话、套话,是九五年他做为中央党校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所作的报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个问题是管总的……》,后他又以总书记身份给一位女大学生回的一封信,也全是无意义的套话,甚至他专为“反大话、空话、套话”而讲的“求真务实”的那个文件,也都是套话、空话、大话,其实胡这个人连什么是套话、空话、大话也未真正理解(待有机会我可专讲此话题)。
我在此说的“人生所具有的意义”这个问题,能作为问题被提出“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是什么呢?只有挑明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底什么是价值观或人生观。这个前提条件就是--
只有人下生后在与环境的互作用中习得了意识,才可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在人的自我意之前根本不存在“人生的意义”,因人连自我意识都不能,哪来的对生命意义的体验?人是用自我意识才经验到自我,也只有自我意识的形成才能经验自我。人能经验到自我也就能经验外部对象,这才能觉察到自己在人生中。觉察到自己在人生中,才能够觉察到“由生”而发生的作用,由“人生”而发生的作用就是生命的意义。
人之做为人是来于不可抗的天命。人是天命而非自主之果。“人之做为人”不是人所能经验。人经验不到自己是如何下生的,“生”又何来的“意义”?这个问题是伦理学最重要的环节,却未进入到社会的一般意识。如胡锦涛所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个问题是管总的……》其实是丝毫意义都没有的,因他就没经验到“观”是怎么发生的,又怎么会经验到“观”所具有的意义是管总的的呢?胡还不知“人之成为人”并不属于自身,凡自身所不能体验的就不具任何意义。意义的条件必须“被经验到”。因而主流社会所讲的“树立或坚定”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等,都是对自我意识与自我意识前的无自我意识的生命阶段的残忍割裂,这个未被意识到的生命阶段才是最根本的,包括了整个人生的,人生的完整的世界--只有从意识自身也意识对象世界开始,才始能经验到人生,经验到人生,人生才有意义。
能意识到人生意义之后,才是对人生意义的逐渐完满,完满是个无止境的渐进的过程。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照老孙所达及的境界,它就是--
天命所授的生命独立与完满性,从后天习得的理性能力里的通过,就是生命的意义。
也就是说人的生命独立与完满并不属于人,它属不可抗的天命。只有在后天环境里习得了意识自身的能力后,人才逐渐地经验到到自身,从而逐渐地属于自身。生命属于了自身后才可能产生意义。因而人只有在习得了意识能力后才能自主地策划或建立目的,发动实现目的的行动,即自主地应用自己,通过行为去争取成果。从活动所得的结果里得到满足或是欠缺的体验,才能验验到生命所发生的作用即意义。
因而说人的价值观完全是从经验里得到的。中古时代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信仰上的,而信仰是由教义从外部通过记忆而输入并固化了的。文艺复兴开始的价值观是由经验逐渐的确立的,因它是被意识经验了的,所以一经确立就牢固不可动摇。当代欧美价值观都是经验的--如:酸、甜、苦、辣、咸,是由味觉或触觉品尝而得,肉体的痛、痒、痺、麻直接就是不同质量的神经传导,神经传导可以被感觉到,而计划或目的的成败是行动的结果,无论行动自身还是最终果实都是经验的对象。
故可以肯定价值观来于经验!
那价值观的核心价位又是什么?
老孙的回答是--天命的生命独立性所先天规定了的意志的自由性,就处在核心地位。
意志的本质就是自由,但自由意志的获得不来自自主,而是被客观所规定,即不是自由而是必然。因意志不是外感官的对象,不能从外部给予向量上的测度,意志自不自由完全是意志自身的事。所以即使在酷刑下意志本身仍是自由的,酷刑所针对的是生命,肉体的痛苦迫使意志选择妥胁,所以单说意志其本质只是自由,不得自由的是生命。一切专制的政权都是用对生命的迫害来屈服意志的,他们不讲也弄不清意志的自由是赖于生命的独立性,生命的独立性不来于人的自主,是事物的本然性,即大自然的不由分说的授予,所以意志自由是生命的本然性本身,生命是独立的,独立性的实现方式就是意志自由。意志自由就是生命独立性的本身,也就是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意志不能自由的应用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人生的价值,或人生的意义,或人的世界观,就在于生命的独立性所规定的意志的自由!
可见理盲习近平从从半上台以来,说的所有的话没一句是他能懂得的,他虽不懂但不懂不=不能复述,他只是在复印存在于心灵环境中的那些既成的语汇或陋习,怎么吞进又怎么吐出,要不他怎么会陷于如此深刻的危机中呢?就因他把不懂的事当成很懂来实施,实施的结果就陷于了无从回转的死胡同,许多的死胡同的交叉就是社会危机,当危机积累到同时爆发时就是社会新秩的确立。
此节是什么是价值观的基础的回答,下一议论是关于价值观的境界问题,即如何不离“担水砍柴与吃、喝、阿、尿、睡的现实地基,而追求孟子说的:“吾如何养我浩然之气”的超然的天地境界,即脚踏现实之地,却能去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超然的中国传统价值学说的高明之处。
(2019/04/11 发表)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