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解中共 “道”解中共
金光鸿
今天的一个帖子,加个标题,发在这,有修订。
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打仗的将军都是农民出身吗?
农村没别的娱乐,就是打牌,赌博,下棋…,千万别小看这个,孔圣人也赞同的。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说,整天吃饱饭,不干活,到处游手好闲,这种人没口说,哪怕下棋也好,棋下得好,也是贤人啊!
孔子教学生,以六艺为主,要求学生要依于仁,据于道,游于艺,这个艺,当然包括棋艺了。
打牌也好,下棋也好,是非常训练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的,尤其是心理素质,战略战术,攻防意识,审时度势,进退左右,攻守联盟,调兵遣将,精力体能的分配…,打仗当然是这些管用了,纸上得来终觉浅,可以说,下棋,打牌,赌博,只要你一动手,就是战争状态。
我们老家农村那些人,有的根本就是牌桌上的将军,指挥若定,老谋深算…
当然,更高一点的,那就要修道了,象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都是修道人,老子说,人主要“以道莅天下”,人臣以道佐人君…
我们反共闹革命的,最高当然是“道”解中共了,就是要用“道”来解体中共,我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最先看到这个说法是在法轮功媒体上,一下子眼睛一亮:这个说法好!马上记住了。
读者会问,怎么个“道”解中共法?你这说的有点玄了。
其实也不玄,从民族性来看,中国人凡事讲悟性,你说得再好,他悟不到,或者悟的有高有低,那为人处世,办事,那风格就不一样,智慧也不一样,你也不能代替他,自己亲自去做,因为你做就是你在做了,不是他做了;西方人讲信,你一说,他一理解,就不折不扣地照着做,所以,我们往往看到西方人很简单,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强,中国人很复杂,怎么说他也不悟,他可能听了,也可能没听,总之他就是要搞自己的一套东西,搞他自己消化来的,领悟来的东西……
悟什么呢?当然是悟道了。
庄子说,道是无所不在的,万物皆有道,连大小便都有道的,所谓道在屎溺,人就生活在道中,老子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你不能不说老子深刻。
所以,道才是最高的,其他什么德啊,仁啊,义啊,礼啊之类的,都是人离道远后的产物,管子有云,圣君任大道而不任小物,老子说,人主以道莅天下,即是此意。
只是人悟的道,境界有高有低,境界高的智慧高,胸襟大,气度不凡,在各处环境下都能安之若素,也有自知之明,凡事顺其自然,不执著于有,也不执著于无……;境界小的智慧低,胸襟小,气度小,宠亦惊辱有惊,无自知之明,明知其不可而妄为,强为,听不進不同意見,如诸葛孔明先生…。
修道有自修的,有拜师的,有修儒的,有修道的,有修佛的,也有修耶稣基督的……,总得有个依归的,当然,也有那种“不修已在道中”(李洪志先生语)的人,那种人,其实就是天神下凡,来历不凡……
那不修道的人,或者不在道中的人,会怎样呢?那就是名利场中的人了,一辈子争名逐利,或权欲熏心,或为情所困,所缠,所绕,身心疲惫 不得自由…
2019-1-5 15:26
2019-1-6 9:05修订
附一: 李洪志先生诗一首
《洪吟》
道中
心不在焉
與世無爭
視而不見
不迷不惑
聽而不聞
難亂其心
食而不味
口斷執著
做而不求
常居道中
靜而不思
玄妙可見
一九九六年一月四日
附二:
不修道已在道中
修炼之所以能称为修炼,就是有一个修炼的方法,有一条路在走。过去有这样一句话:这人不修道已在道中。按照小道,他讲无,讲空。活在世上一切都是随缘的。他与世无争,该我得的就给我吧,不该得的我也不要。他也不采用一般形式修炼,甚至不懂修炼,但有师父在管,也很少和别人发生矛盾。这就是过去人讲的不修道已在道中。一般人他也能做到无所求,可是这种人最终不得果位。他不能得功,他只能无限度的去积他的德,积了很多德。不过很多人会伤害他,当好人是很难当的。越这样越会积很多德。如果想炼功,当然就会转化很多的功。如果不想炼功,那可能来世得福报,当大官,发大财。当然,大多数这种不修道已在道中的人,都有来头,有人管他。他也处于不修道,但他的思想、境界,也在道中,那么,他将来会返回他原来的地方。不修道他已经修了,就是有人给他演化功,自己不知道。一生都是多灾难,吃了苦还了业,心性会在一生中,不知不觉中提高,他老处于那个状态。这都是有来头的。作为常人还是很难做到的。
孔子给人留下了一个做人的办法,中庸思想。老子讲的是修炼的方法。而实际上,中国人把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合在一起了。佛家思想从宋代以后也一直往里掺。所以,之后佛家思想也面目皆非。到宋代以后,佛教里面加進了中国儒教的东西了。孝敬父母啊等等,很多都是这一类的。佛家没有这些东西。佛家把人世间的东西看的很轻,它认为人活在世上,生生世世不知有多少父母。你把这些执著心全放下,清清净净的去修,你才能修成。都是执著心,把儒家思想放里之后就出现亲情的执著问题。
李洪志《〈转法轮〉卷二》
此文于2019年01月07日做了修改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