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进入新冷战?
美中进入新冷战?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0月08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0/201810082337.shtml
邓聿文:尽管彭斯在各方面对中国进行了批判,但现在就认定美国发动了一场对中国的新冷战,似乎还有待观察。
美国副总统彭斯日前在哈德逊智库火力十足的对华政策演讲,很容易被联想到二战刚结束不久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铁幕演说”,后者当时对苏联进行了最公开、最大胆的指责,拉开了美苏两大集团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彭斯的这篇演讲也被舆论解读为标志着美中进入新冷战状态。
比较两篇演讲以及美苏冷战的特质,虽然彭斯在演讲中对中国从贸易到人权,从干预美国选举到最近的海上冲突,进行了全面批判,但现在就认定美国发动了一场对中国的新冷战,似乎还有待观察。
美苏冷战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遏制和对抗,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冷战结束后福山所说的“历史终结”。故而冷战的形式表现为两个集团的对抗,在经济上则几乎断绝来往,军事上是代理人战争和直接的对峙。丘吉尔“铁幕演说”的主旨也是在提醒自由民主世界,必须团结起来,防止苏联暴政从欧洲蔓延世界。
由冷战的上述特质和表现看,由贸易战而引发的美中之间的这场较量还谈不上是一种冷战性质的全面对抗,尚不具备冷战的本质特质和表现形式。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不要拘泥于冷战形式,美中对抗是在新的条件和形势下出现的,故称之为“新冷战”,以区别于上世纪的“旧冷战”。不过,这种说法在逻辑定义上是讲不通的,因为既然是冷战,不管“新”“旧”,都要具有冷战的一般特质,否则就不能视之为冷战,而应用另一词称之。称为“新冷战”,还是反映了人们认为美中的这种对抗能够达到冷战那样的程度和量级。
回到彭斯的演讲,它是迄今为止由美国领导人发出的对中国最全面和系统的抨击,然而,副总统的层级虽高,但毕竟不是特朗普本人。其次,彭斯在演讲中虽然对中共和中国的制度进行了批评,但其重点还是批评中国在具体问题和事情上采取的行动和做法,而且就是在批评中共时,也避免使用那些意识形态鲜明的字眼,如“极权”、“暴政”。再次,彭斯也不是一味抨击中共和中国,在演讲后面,也表达了和中国建立公正、对等和尊重主权关系的愿望,希望中国回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彭斯说,“特朗普总统已经明确表示,我们希望与北京建立建设性关系,共同促进我们的繁荣与安全,而不是分离。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进一步偏离这一愿景,但中国领导人仍可以改变路线,回归几十年前两国关系开始时的改革开放精神。美国人民别无所求;中国人民理应得到更多。”最后,彭斯虽然在演讲中警告中国,在中国“改弦易辙”前,为保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美国将从关税、军事、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对中在美投资审查、建立巩固的印太联盟、加强对外援助、和更多国家签署排中的双边自贸协定等方面,反击、孤立中国,但还看不出有一个清晰的遏制路线图;另外,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虽然把中国定义为竞争对手,但彭斯也指出 “竞争并不总是意味着敌意”,它也不必如此。
因此,从彭斯的演讲以及美国已经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对策来看,华盛顿已经有全面遏制中国,和中国打一场全面对抗战的意图,也作了心理准备,但也不想彻底和中国闹翻,使中国成为自己的敌人——至少现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它还留有一手:如果中国回归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美中两国可以“和平相处”。在这一点上,它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有很大不同,后者是要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因此,自由世界和共产世界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彭斯的演讲及美国的政策出发点是为保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虽然意识形态也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组成部分,但尚未构成这轮美国遏制战略的主要出发点。
来源:FT (博讯 boxun.com)
4732337
美国发宣战檄文 香港挺身撞到枪口上了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0月07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0/201810070425.shtml
来源:苹果日报 作者:李平
美国副总统彭斯昨日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讲,列举中国以政治、经济、军事、宣传等手段,干预美国政治、压迫中国人民、将其势力扩展到世界各地的斑斑劣迹,强调美国已展开决定性的回击。这是美国在任高官有史以来第一次公佈他们眼中的中国罪状,堪比72年前邱吉尔在铁幕演讲中对苏联的指摘,也堪称美国向中共全面宣战的檄文。
对内镇压 对外侵略
彭斯的演讲首先回顾了中美交往历史,指摘中共恩将仇报。他说,美国曾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建立中国最早、最优秀的大学,二战后曾确保中国在联合国地位,恢复外交关系后培训了中国新一代工程师、商业领袖和学者,又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中国选择了经济侵略,更使用各种力量影响并干预美国的国内政策和政治。
彭斯还列举了中共对内镇压、对外侵略的恶行。他说,中国口头上仍在说改革开放,但邓小平的这个着名政策已经变得空洞,近年更朝着控制和压迫本国人民的方向急转弯,基督徒、佛教徒和穆斯林正在经受迫害潮。北京还试图将其势力扩展到全世界各地,正用“债务外交“扩大其影响力,去年以来已说服三个拉丁美洲国家与台湾断交,威胁到台湾海峡的稳定。
彭斯的演讲,不期然让舆论联想到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在美国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铁幕演讲。邱吉尔指出,苏联拉下了横贯欧洲的铁幕,铁幕内“几乎在每一处都是员警政府占了上风“,铁幕外共产党的第五纵队遍佈各国,“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他因此呼吁英美联合起来,推动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次演讲被视为二战后西方政要对苏联最公开、最大胆的指摘,揭开了长达40年的冷战的序幕。
相对于邱吉尔的演讲,彭斯对中共铁幕后反美国、反人民手法的揭露更为详尽,对美国反击的决心和目标的表白也更为直接,包括经济制裁、军事部署、建立从印度到萨摩亚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新纽带等。因此,彭斯演讲被视为新冷战宣言并不为过。但中共仍视之为选举动作,《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侠客岛“刊文称,对彭斯发表对华新冷战演说“姑妄听之“,因为其目的一来转移舆论对白宫困境的注意力,二来试图为处于众议院选情劣势的共和党赢得转机。
秋后算账 特府揽炒
中共不会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内政外交已成功地让美国视之为敌人。中国在美国报纸刊登反特朗普广告不只授人以柄,也让原本言必称习近平为朋友的特朗普改口unfriended。中国外交部在凌晨就快速发表回应,指彭斯的讲话是对中国的内外政策进行无端指摘,“纯属捕风捉影、混淆是非、无中生有“,中国“根本没有兴趣去干涉美国的内政和选举“。
比中共此地无银三百両的表态更不堪的是,香港特区政府直接撞向美国枪口,不知是要挺身护主,还是要与中国揽炒。彭斯列举中共打压新闻自由的恶行之一是封锁美国媒体的网站、增加了美国记者获得签证的难度。而特府就于此时决定,拒绝向香港外国记者会(FCC)副主席Victor Mallet续发工作签证,明显是因FCC早前邀请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到午餐会演讲而秋后算账,无异于与正鼓励美国和全球新闻机构无惧中共、深入挖掘真相的美国政府对着干,让陈浩天呼吁美国重新审视《美国-香港政策法》增添新依据,也让香港被取消独立关税区地位的风险再度攀升。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美国社会彻底分裂 脸书高管被迫道歉
(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10月07日 转载)
https://boxun.com/news/gb/intl/2018/10/201810070728.shtml
来源:综合新闻
上周美国最受关注的事件无疑是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在参议院就性侵指控参加听证会。围绕着他的确认投票和性侵指控,美国社会已经彻底分裂成为观点立场截然不同的两派。
Facebook一名高管就因为旁听了这场听证会,引发了公司内部同事的批评和愤怒,最终被迫在公司内部公开道歉。在强大的内部舆论压力下,为他辩护的高管也被迫道歉。
在卡瓦诺的听证会过程中,媒体在旁听席意外看到了Facebook全球政策副总裁乔•卡普兰(Joel Kaplan)的身影。虽然他只是坐在旁听席,也没有接受采访,但他的出现依然让Facebook诸多员工感到愤怒,尤其是诸多女性员工。她们认为,作为卡瓦诺的好友,卡普兰出席听证会是为了支持性侵嫌犯卡瓦诺,也是对性侵受害者的不尊重。
在卡瓦诺即将在参议院进行投票之前,硅谷本地Palo Alto大学的心理学女教授克莉丝汀•福特(Christine Ford)指控卡瓦诺在36年前高中时期酒后性侵自己。虽然她无法记清性侵活动的诸多细节,但这一存在疑问的指控依然引发了美国自由派民众的怒火。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保守派法官,卡瓦诺进入最高法院意味着美国司法的天平将全面转向保守派,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将以5比4占据上风,这是自由派和民主党所无法接受的。
卡普兰是Facebook在华盛顿特区公共政策团队的负责人。他曾经是小布什总统的白宫办公厅副主任,在华盛顿有着丰富的政界工作经验。在今年上半年扎克伯格就Facebook泄露用户事件赴国会参加听证时,他就坐在扎克伯格的背后。
在上周五的Facebook例行内部沟通会上,很多Facebook员工要求扎克伯格就卡普兰出席卡瓦诺听证会做出解释。扎克伯格表示,卡普兰只是旁听听证会,并没有违反公司的任何规定。然而,这显然无法平息Facebook员工的愤怒。数百名员工在公司内网发表观点批评卡普兰。
一位员工在内网对扎克伯格写到,“我明白你希望避免站队,但你说卡普兰旁听听证会没有违反公司政策或只是理智犯了小错,这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
Facebook负责VR/AR的副总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则回击说,“如果你需要更换团队、公司或者职业,确保你的每天工作都符合自己的激情,我们会理解,也会难过看到你离开。我们会支持你选择的任何道路。但你选什么道路是你自己的责任,不是你效力公司的责任。”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