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可以,马列不行! 谢选骏:专制可以,马列不行!
《贸易战虽急 习最担心的却是这两件事》(2018-08-07转载美国CNBC网站)报道:
位于伦敦的投资研究机构研究公司TS Lombard表示,虽然最近中国报纸头条报导的都是中美贸易战,但这并不是最紧迫的事情。比起担心与美国打贸易战,习近平更担心国内诸如如何稳定经济、如何稳定权力结构等问题。
TS.Lombard的中国区研究员芬比(Jonathan Fenby)认为,对于中共领导层而言,稳定国内经济,发展“中国制造2025计划”,捍卫习近平的权力机构的重要性,超过了与美国打贸易战的重要性。
7月3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时也提及,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等六稳工作,会议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处分条例》,并着重强调“政治纪律”和“习核心权威”。
法广报导称,习近平外访归来紧急召开的中共政治局会议,着重突出“六稳”却绑上纪律处分条例,这里面有指中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恐怕更重要的是指中美贸易战以来,引发的世界情势的新变化,而这一新情势又反过来作用于中国社会,引发社会预期不明动荡因素增大。
分析称,因为不稳所以要稳,而提出六稳,好像是多年来首次,似乎形势真的很严重。在中共政权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危局之下,先设法稳住自家阵脚,免得引发社会动荡。尤其在中国经济发展本已放缓,遭到贸易战围攻的情形下,社会问题的爆发可能性极大,稳定又成为北京最迫切的任务。
法媒分析说,在此情况下,中共政治局会议强调“六稳”,似乎北京已经预感到某种不确定因素,某种潜在的危险,某种难以预知的后果。观察人士注意到,中美贸易战走到今天,中方已经身陷困境严重受挫,在川普公布三轮关税清单后,中方乱了阵脚。由于美中贸易战中,北京失利,引发中共内部一连串去权威化、宣传降调之举,同时有关北京“政变”的传闻满天飞。目前,虽然随着北戴河会议登场,各种传闻逐渐归于沉寂,但中共政局近期的各种异动,或反映各路反习势力已经蓄势待发。
有港媒引述专家分析认为,虽然习近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反对势力暂时无法组织造反,但是如果中美贸易战继续重创中国经济,危及中共政权安全时,反对力量有可能就会凝聚起来,局面也将随之失控。
《世界应警惕习近平输出专制模式》(2018年8月7日 转载BBC)报道:
中共十九大已经闭幕,新的政治局常委人选也已经揭晓和亮相,但英国媒体并没有停止对习近平领导的新时代的报道。
大多数的英国报纸星期四(26日)都以习近平没有指定接班人为标题进行报道。
此外,《金融时报》和《泰晤士报》还发表评论文章提醒世界应该警惕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
《金融时报》的评论说,西方必须要警惕北京输出其专制模式。文章说,中国似乎正在向个人崇拜的方向倾斜。文章指出,通常随着一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强,它将会向民主而转变。然而,中国却似乎比以往40年的任何时候都更专制。
中共十九大巩固了习近平的铁拳统治和不可动摇的地位。现在很少有人会期望习将在2022年谢幕。文章说,全世界应重视习近平巩固政权做法,因为习近平称他反对西方霸权,但是却在数十年来首次把中国的专制模式推向全世界。
曾几何时,中国向第三世界输出武装革命,但之后又从西方引进资本主义思想。
而现在,习近平坚信西方在走向衰败,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因此,中国需要加倍努力,扩大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中国全面出击,从扩充军事实力,到推出“新丝绸之路”,熊猫外交,再到在全世界500多所高校成立中国的孔子学院,宣扬中国的软实力等等。文章认同中国的强大以及它与世界的接轨,但是警告说世界必须要记住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正在向世界推销他的统治模式,但这种模式是与西方推崇的民主模式背道而驰。
习近平锋芒盖过毛泽东,一场噩梦?
《泰晤士报》的文章表示,如果习近平真想成为一名强势领导人,那么他必须让中国保持开放,以及接受建设性的批评,进行政治改革等。因为这样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
中国从本质上讲,仍然延续着列宁式政党的统治。文章说,如果习近平希望能使中国成为一个成功现代化力量的代表,就应该寻找政治和经济改革之间的新平衡。
但目前的中国一切都是靠管控和打压自由来维持统治。
习近平必须要有勇气解决其国人的担忧,以及找到良好的治国之道。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在国际上的责任——否则的话,习近平的“中国梦”将会变成一场噩梦。
谢选骏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其实并不反对专制,只是反对马列——君不见,美国和沙特等专制国家打得火热,却推翻了民主选举的智利阿连德政府?这就叫“专制可以,马列不行”!所以我相信,只要中国放弃马列主义,改信基督教文明,即使专制,美国也会大力接纳的。君不见,连伊斯兰教的策源地沙特阿拉伯,都和美国大大滴亲善?所以,中国的特权阶层应该认真考虑——即使为了自己的江山,也应该赶紧抛弃马列主义了!
(2018/08/07 发表)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