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瑈夫人之評述 2017年11月2日
圖一、當陳麗春夫人及女兒正訪美期間,西貢發生1963年11月政變事件。美聯社圖片
值1963年11月1日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琰政變54週年之際,BBC越文網整理並發表有關陳
麗春夫人的一些人生事蹟及評論。
陳麗春,乳名瑪麗亞-陳麗春( Maria Trần Lệ Xuan ),又稱瑈夫人( 按傳統,越南人對人之稱謂是以名為重,並非以姓。古代長江以南的越人只有名,沒有姓。譯者注 ),生於河內,1924年。2011年4月24日於意大利羅馬辭世,享年87歲。
在她去世的一週後,BBC記者曾訪問一位與瑈夫人在歐洲居住期間多次接觸的張富次( Trương Phú Thứ )先生,他講述了瑈夫人的生涯。
手頭拮据
“ 在1963-65年期間,她曾一時手頭相當拮据,直至後來,一位匿名人給予她一項巨款,她在巴黎靠近市中心的第十六區購買了兩個帕文單位。她居其一,另一個則出租,以此賺取生活費。”
在與大女兒吳廷麗水( Ngô Đình Lệ Thủy )正訪問美國的期間,瑈夫人收到丈夫及夫兄吳廷琰總統在西貢遭政變軍人殺害。
她不能返回南越,由此轉往法國定居。
圖二、吳廷瑈夫婦。圖片攝影:Larry Burrows
張富次先生是少數與陳麗春接觸的人之一,曾在她去世的幾年前交談,他所評述的如下:
“ 在吳廷瑈顧問被殺害時,瑈夫人還未滿四十歲,這個歲數,可以說是女人最美麗和豐滿的年代。 正如我們所見,瑈夫人也是一個天生麗質、充滿活力的女人,她外語好,英、法語流利,大致上在一般的女人之上。
也有許多人,包括政治人物,均對她展示敬重及愛慕,因為當年陳麗春在政壇活動,由此認識不少人。
我獲悉有一名技師,在倫敦勞斯萊斯汽車公司任管理職務,也曾提出要與陳麗春結婚,但遭到她拒絕。
在其一生中,她只將愛情留給吳廷瑈一個人而已。
在以往整整半個世紀裡,想攻擊或誹謗她的人都無法找到任何一點她在感情方面上的缺陷,以致可達到譴責的目的。
瑈夫人在默默中度日,一個人,一種極為道德、幽閉和孤單的生活。”
至於傳聞說陳麗春女士擁有“ 巨款 ”之事,張先生說:
“ 那訊息是由一名自稱謂歷史學家的人拋出來,說道瑈夫人從1960至61年擁有170億美金。我只想問那時將整個西貢都賣了,可否收到170億美金呢!
其次,1963年政變後,瑈夫人要住在一間狹窄的房間,沒有睡房,與四個孩子合住,那有如人們所說的華麗樓房居住的呢。”
歸返上帝前之日子
2011年4月末,張富次先生從美國西雅圖回复BBC記者的電話訪問,他講述如下:
“ 我獲悉瑈夫人在辭世約三週之前曾入住醫院。當她感覺極為疲弱時,醫生便讓她入院,住重症室,那時她幾乎已不能再說話。
在上個週日,我收到她家人從羅馬打來的電話,說她已在當地時間兩點凌晨去世了。當時她三個孩子都在場。”
在辭世的三年前,瑈夫人與大兒子吳廷柞( Ngô Đình Trác )在羅馬共住。幼女吳廷麗娟( Ngô Đình Lệ Quyên )也住在那間屋的地下室。全家人住在一起,也極為和諧及歡樂。由此當她離開時,全部家屬都在場。次子吳廷瓊( Ngô Đình Quỳnh )則在比利時生活及工作。”
大女吳廷麗水於1968年在法國一次車禍裡罹難的。
瑈夫人辭世一年後,女兒吳廷麗娟也在羅馬附近因車禍而離開人間,那是2012年的4月。
衝突升至頂點
1963年推翻吳廷琰總統的政變發生在南越各大衝突升至頂點的階段。
在此期間,陳麗春也遭受諸多的譴責,認為她使佛教與吳廷琰政府之間的矛盾變得激烈。
在越南,戰爭結束多年後,仍有人批評陳麗春及吳家家族。吳家是信奉天主教的教徒。
圖三、吳廷琰總統是越南共和國的創造者。
2013年越南《佛教教會》( Giáo hội Phật giáo )雜誌的一篇文章認為,陳麗春夫人曾誹謗,攻擊“ 佛教的活動是醜惡背叛的一種方式,……。”
此外,另一份在美國的雜誌,以及後來整個歐洲的傳媒在2011年報導她辭世的新聞時也重提釋廣德( Thích Quảng Đức )和尚自焚的事件,以及瑈夫人對此事的評論:“ 當見到和尚烤肉時,我將要拍手稱快。”( I would clap hands at seeing another monk barbecue show )
瑈夫人的說話使美國傳媒對她存負面看法,視她為吳廷琰政府錯誤的一個“典型”例子。
在佛教危機升級期間,瑈夫人前往美國,為政府辯護作演說。
吳家兄弟在浴血中死亡之後,陳麗春的孩子均獲離開西貢,飛抵巴黎。他們母子(女)從此在巴黎開始流亡生活。
在此不久後,瑈夫人移居羅馬,申請政治庇護。吳廷瑈之兄、曾任順化教區主教的吳廷俶( Ngô Đình Thục )也居於羅馬。
2011年,陳麗春去世時,美國《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重述1986年期間該報與她數次書信來往之事。
在書信中,陳麗春繼續譴責美國,令到越南第一共和崩潰。
《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該時的紀念文章認為,當還在西貢時,瑈夫人視自己為“ 愛國者和革命者,她全被敵人包圍 ”,並說她曾是一個“ 有影響力和令他人恐懼 ”的政治人物。
近年,莫妮克-碧遜-迪美利( Monique Brinson Demery )女士根據數次與瑈夫人聯繫的資訊為主,出版了題為《尋找越南太后》( 暫譯。 Finding the Dragon Lady )一書。
作者曾問及瑈夫人可有任何的遺憾,她只答道,她理應謙遜些。
嶺南遺民譯
2017年11月2日
資料來源:BBC英國廣播電台
此文于2017年11月03日做了修改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