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来救美
英雄来救美
金光鸿律师
还是把我卷进来了,本来我是不太想管这些破烂事的。
蔡英文当选总统的那一刻起,我就料定,蔡英文当政四年,除了民生,其他方面不会有任何变化和起色的。
倒不是我对女性有什么偏见,一般而言,女性长于理家和社交,女性政治家也无非是如此,无非就是民生和外交,依葫芦画瓢,混完四年交差。
这是因为女性是形象思维主导和女性爱好和平与建设的心理模式。
所以,我就打算冷眼旁观台湾政治,同时,继续做大陆同胞的策反工作,依靠我们大陆同胞自己的力量来解救大陆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可是,美国东部时间1月18日凌晨0:43,我看到了《纽约时报》2016年1月17日一篇报道:
有一位在韩国发展的台湾艺人,一个16岁的女生,周子瑜,因为拿着中华民国国旗的画面而遭到打压。这件事引起了不分党派台湾人的普遍不满。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0117/c17taiwansinger/
这则新闻也引起了我的不满与注意。
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共是流氓政府和流氓政权就不说了,大陆网民为什么对一个十六岁的台湾小姑娘挥舞一下中华民国国旗也不能容忍?
爱自己的国家,这是人人都有的情愫,大陆网民你可以爱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就不允许台湾人民爱一下中华民国呢?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本人对中华民国也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好,在2012年来美国之前,我是没有任何偏爱的,虽然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以前,我也遇到过台湾朋友,但我们只谈论中国,从来不会提到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只提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
来美国之后,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写了很多文章探讨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出路,我基本上完全采取了抛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因为罪恶太多,不能留给子孙后代。
但对中华民国那个宪法和宪政体制,我也不是很满意,我是主张用联邦制来重建共和的,有关方案已经写成文章了。
回头再说台湾的问题,中华民国的问题。
来美国以后,我也写了很多关于台湾的文章,主要是我看到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为了争一个什么中国的代表权,在国际上打外交战,买了一堆外国的破铜烂铁,撒了不少人民的血汗钱,我就心疼。
我还看到,自一九七一年,中华民国被逐出联合国以后,中华民国的国际空间一步一步被缩小,一直过着没有国际人格的屈辱生活,我就于心不忍。
同时,作为大陆同胞,作为一个参加过八九年学运的老资格的民主人士,一直有一个在大陆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理想。
这方面已经写了很多文章,形成了我的一整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国际战略等战略思想。
我的基本观点是:
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中共。
中共劫持了大陆人民,迫害台湾人民。
台湾人民的命运和大陆人民的命运是息息相关,大陆水深火热,是有形的;台湾虽然没有有形的水深火热,但过的却是没有国际人格的屈辱生活,屈辱到连一个小姑娘在第三国挥舞一下中华民国国旗的自由都没有。
因此,就目前来说,我认为,台湾的什么完善宪政体制啦,什么民生啦,什么争取回到联合国啦等等,都是非常次一步的事,尤其是台湾重新回到联合国的战略,势必引起中共警觉跟阻挠,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完成的。
至于民生,那是什么时候都要搞的,但中共饿虎在侧,民生搞得再好,也是一个偏安小朝廷,完善宪政体制,倒是可以,但也不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为着台湾人民的长远利益,台湾人民应该破釜沉舟,挥师西进,反攻大陆。
我还认为,现在反攻大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1、大陆人民已经觉醒,如果台湾反攻大陆,大陆人民可以做内应,里应外合;
2、中共正在搞军事改革,还没有走上正轨,现在官不认识兵,兵不认识官,加之习近平反腐,人人自危,中共军队一片乱象,毫无战斗力。
台湾如反攻大陆,必胜。
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台湾没有出路的,不是台湾统一大陆,就是大陆统一台湾,不是文统就是武统。
文统一定要等到大陆民主化以后,而且台湾人民不知还要忍受多久象周子瑜这样的屈辱生活,同时,还要仰中共鼻息。
武统现在就是好机会,没有第二个选项的。
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定要有积极的思维。
我最近一直在发一条英文格言,叫:
Stay away from negative people, they have a problem for every solution.
翻译成中文,就是“请远离那些有负面消极思维的人,因为他们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有问题”。
本例周子瑜在韩国挥舞了一下中华民国国旗,就被迫道歉,就是一个很有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一个消极负面思维。
这是谁出的主意?当然是台湾人!
台湾人都是负面消极思维的人吗?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要由台湾人民来回答。
我也不是英雄,我也救不了台湾;同样,我也救不了大陆,我至多就是给大家指一条路!
走的人多了,才有路;没有人走,我的方案再好,也没用。
如果没有人走我指的路,那就让我一个人独行好了!
美国东部时间二零一六年一月十八日星期一凌晨1:43
附:
台湾艺人周子瑜为国旗事件道歉,岛内强烈反弹
储百亮, 王霜舟 2016年1月17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0117/c17taiwansinger/
北京——本周,一名十几岁的歌手在中国及其家乡台湾登上新闻头条,但不是以她希望的方式——通过讨人喜欢的韩流音乐吸引粉丝。旗帜事件引发争议后,这名叫做周子瑜的歌手神情阴郁、战战兢兢地进行了道歉,在台湾于周六选出一名具有独立倾向的总统之际,恰好陷入了中国与台湾之间的对立之中。
周子瑜的道歉引起一片哗然,来自民主进步党的候任总统蔡英文在宣布获胜后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就提到了这一争论。
“这两天有一则新闻撼动了台湾社会,”蔡英文在电视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有一位在韩国发展的台湾艺人,一个16岁的女生,因为拿着中华民国国旗的画面而遭到打压。这件事引起了不分党派台湾人的普遍不满。”
很多中国人对于台湾不属于中国的想法感到愤怒,而周子瑜参加一档韩国电视节目时挥舞台湾国旗的画面近期传播开来,使她成为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泄愤目标。中国网民要求禁止周子瑜及其所在的组合Twice在中国演出,尽管这些画面拍摄于两个月前。
周子瑜低声下气地道歉,由她所在的韩国经纪公司JYP娱乐(JYP Entertainment)发布了道歉视频。
“大家好,我有话想对大家说,”视频显示,身穿黑色高领毛衣的周子瑜站在灰色墙壁前表示。她在鞠躬后继续说,自己应该早些出来道歉。
“中国只有一个,”周子瑜拿着一份讲稿,重复了北京否认台湾实现独立可能性的官方用语。
“海峡两岸是一体的,我始终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周子瑜接下来在视频中说。“我对两岸网友的情感造成了伤害,我感到非常非常的抱歉,也很愧疚。我决定终止目前中国一切的活动,认真反省。再次再次,向大家认真地道歉,对不起。”
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学院(Schoo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副教授苏利文(Jonathan Sullivan)表示,这段视频对周六的选举结果产生的影响大概微不足道,被该事件激怒的人很可能本来就会投给蔡英文。
不过,在选举中失利的国民党可能会把它当作失败的借口。“这是一块遮羞布,但国民党急需一些东西挽回面子,”苏利文表示。
周子瑜出生在台湾南部,那里是岛内支持独立的中心。曾有多位名人陷入有关台湾未来的纷争之中,她是最新的一个。画面显示,她在节目中短暂地挥舞着韩国和中华民国国旗。国民党势力于1949年逃离大陆,在台湾安家落户,继续使用中华民国这个名号。
从此以后,双方在政治上疏远,但两岸的经济与文化联系不断发展。台湾的流行音乐和电视节目花哨、欢乐又甜腻,在中国一直广受欢迎,周子瑜及其组合Twice演唱的那种韩流歌曲也是如此。该组合还包括三名日本艺人和五名韩国人。
一些台湾艺人被指,一边在大陆观众身上捞取大量版税和演出收入,一边支持台独。2000年,在中国走红的台湾流行歌手张惠妹在陈水扁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献唱,而大陆当局又十分厌恶支持台独的陈水扁。结果,张惠妹遭到了不准在中国演出的实质封杀。
周子瑜为网民开展传统自我批评的举动在中国引发了不同反应。在网上,一些人指责她态度并不真诚。但将民族主义怒火当作卖点的大陆畅销小报《环球时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宣布获胜,并被中国的网站广泛转载。
“大陆网友在这场与‘台独势力’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取得了‘完胜’,”文中写道。“我们大陆网友的爱国之心,绝不是什么‘暂时的情绪’。”
《中国青年报》报道,周子瑜的经纪人朴振英(Park Jin Young)也“对于给中国朋友们造成的伤害”做出道歉。“通过这次事件,我再次深深地体会到,和一个国家合作,应该尊重其国家的主权、文化、历史以及人民的情感。”
但在台湾,很多人表示,中国当局任由针对周子瑜的怒火蔓延,只会伤害到他们自己。
“台湾人对此非常愤怒,”29岁的画家萧忆慈(Hsiao Yi-ci,音)称。“这种来自中国的打压实际上让民众感到很失望,”她说。“如果你在国外,不能展示国旗,不能代表你的国家,会令台湾民众非常担忧。”
34岁的音乐人刘哲麟( Liu Che-lin,音)表示,“周子瑜事件让台湾人认识到,他们跟中国人不一样。”
不过,中国政府对于来自台湾的批评无动于衷,尽管这可能促使一些选民支持不信任北京的候选人。官方新闻媒体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一名负责媒体事宜的官员周六表示,这起事件是由台湾闹事者挑起的。文中没有提及此人的姓名。
“对台湾有些政治势力利用两岸民间交往中的个别事件,挑拨两岸民众感情,两岸同胞要高度警惕,”这名官员称。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纽约时报》记者。
欢迎在Twitter关注储百亮 @ChuBailiang。
王霜舟自台北报道。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下一页 ]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