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圣殿期时的安息日 Shen Jihong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第二圣殿期指的是公元前516年犹太人被掳归回重建圣殿,到公元后70年,圣殿被毁的时期。在这期间,犹太人十分重视守安息日:
第二圣殿期经过了几个世纪,守安息日复杂的条例应运而生。在重要文献《米示拿》中, 我们可以看到犹太教二大派系煞买学派和希列学派的立场:
煞买学派说:倘若同一天内没有足够时间将油墨、燃料或巢菜【或野豌豆】<完全>浸透,便不可<星期五>将之浸湿。
煞买学派说:倘若同一天内没有足够时间把一捆捆亚麻中的蒸汽去除,便不可放在烤炉内。倘若不能同一天内使羊毛吸收染料的颜色,便不可将之放在<染匠的>大锅里。
为何犹太人在守安息日方面会发展出这么繁琐的规条呢?
他们认为亡国、被掳的失败就是没有遵行摩西的律法(尼一4-10;但九1-19)。因此,现在他们要按照摩西的律法书来生活,让律法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维系人神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而守安息日就尤其重要!
那时律法主义者应仍而出,把安息日不可做的事大幅地增加,附有大量的律法细则。
显而易见,在这些安息日的律法细则下生活,犹太人有多大的重担。
三、会堂与安息日
第二圣殿期时,多数的犹太人都在会堂里进行宗教活动、诵读律法书和先知书,以及一同献上祷告。
当会堂渐渐取代了圣殿的重要性后,百姓就在安息日往会堂去读经或听文士讲解圣经,耶稣也有这个习惯,‘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站起来要念圣经’(路四16)。
因此,主流犹太人教把祈祷、学习、敬拜及团契作为守安息日的重要内容在会堂中进行。
(2016/05/16 发表)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