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因事小而误
非智
我们生活中有些屑小的事,有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但多数人却不知,在回忆一生经历时,总是选择大的事件描述,以为改变自己一生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受到这些大事件的影响支配。包括那些大人物的回忆录,都会不厌其烦地重笔描述那些大事件,而对真正影响改变其命运的生活中屑小的事件则略而不记。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则不然,在他的《忏悔录》里,所描述的多是生活屑事以及卑微的心理状态,改变他生活便因此让他逃脱学徒生涯而成为流浪者,则仅仅是一次由于城桥过早吊起,他进不了城,被迫留在城外过夜,便借机逃走所致。这个因延误入城,留在城外过夜的事件,仅仅是个偶因,却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卢梭自己说,如果不是由于此次逃走而耽误学徒生涯,也许他后来可以在自己从事的领域过温饱生活,成为安分守己的工匠。当然,如果是那样,法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伟大思想家,世界史上就没有卢梭的《爱米尔》及《社会契约论》的诞生。
从国家政治角度讲,即便是一些日常发生的小事,也可能引发成改变一些国家历史的大事件。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就爆发于两个士兵争斗中的枪声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由萨拉热窝谋杀案引燃; 美国革命,则是由于美国茶商对英国茶叶税的不满而起。即便近代,前几年在突尼斯的政权更变,也是由于一些小贩对政府的管控条例不满,且其中一青年小贩在广场自焚而引发,并因此导致了整个阿拉伯的“茉莉花革命”。
小事所引发的效应,最有名的定律就是“蝴蝶效应”,所说的是,一旦在美国某一处森林有一只小蝴蝶晃动它的翅膀,就有可能引发太平洋一次风暴。我们古代也有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的说法,这道理同“蝴蝶效应”有着相通之处,即小事酿成大事。
人们往往在大事上表现出精明,遇到大事,会想到去思考怎么应对,会寻求运用策略化解可能发生的大事,但在小事上则常常予以无视,任小事为大事,直至到了要补救时,已手忙脚乱来不及。这就有如任由小小星火点燃在自己屋里,却无视星火存在,最后到了酿成一场无法挽救的大火,将房屋烧毁。故此,只有哲人清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之深刻道理。
学生时老师告诉我们古训:做人要“小事糊涂,大事聪明”,当时以及以后的生活中都认为这古训是真理之道,便以此奉行并劝告他人。但在生活实际经验里,却发现生活之理与古训相反,其结果是告诉人们: 对小事要聪明,不要因小事而误大事,至于大事,则由不着人去耍聪明。
以我们日常生活为例,如果我们在一些小事上糊涂,有时将由于糊涂酿成大祸。就有报道,一位妻子因为丈夫忘了为她带回盒饭而暴怒,结果丈夫在夫妻争吵中将妻子刺死。如果丈夫在这小事上认真点,下班顺便将妻子盒饭带回,那么,就不会有这个惨剧的发生。还有,曾有人忘带门钥匙而爬窗坠亡,由于对带钥匙这小事的忽略,导致了生命的丧失,可见,小事不可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大事,人人都懂得该去认真对待,即便你不去认真对待,也有人会帮你认真对待,唯有那些屑小的事,是得自己认真对待,不认真对待,最终,吃亏的一定是那个小事糊涂的人。
常常看到社区中有些人,自己生活小事还顾理不来,三餐无着落,妻女无暇顾及,却在社团大事上忙进忙出,大耍聪明,结果是,家庭破裂,自己健康受损;另有些人,工作无定,终日闲居,却也十分关心大事,尤其是关心国家大事,常常由于对做饭之类小事不屑,宁可饿着肚子,也要为党中央国家领导分忧解愁。这些人似乎是深受古人“小事糊涂,大事聪明”之影响,因而确确误了自己的人生美好时光。
做好自己日常每一件小事,在必须应对的大事上,必然从容,必然聪明,如果对小事糊里糊涂,怎可能期望其对大事会认真对待?一个人日常生活行为作风,定然形成其处事做人风格,一个对任何小事都不屑认真做好的人,是断然培养不出做大事的风格和定力的。
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从小事做起,认真无误地做好小事,才有可能做成大事。耶稣在这里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小事都做不好的,何以能成就大事?
2015年12月25日
(2016/01/02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