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政不如善教---谨以此文献给沦陷六十四周年的同胞
善政不如善教---谨以此文献给沦陷六十四周年的同胞
金光鸿律师
导读
再好的统治,老百姓都是畏惧的,真正能够使一个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垮,并且能够在废墟中很快屹立和崛起的不是它的政府,而是它的人民,政府经常更迭,而不屈的是它的人民,是它的文化、是它的民族精神!--此所谓“善政不如善教”是也!
正文
一
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朱子·四书集注》: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程子曰:“仁言,谓以仁厚之言加于民。仁声,谓仁闻,谓有仁之实而为众所称道者也。此尤见仁德之昭著,故其感人尤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政,谓法度禁令,所以制其外也。教,谓道德齐礼,所以格其心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得民财者,百姓足而君无不足也;得民心者,不遗其亲,不后其君也。
程子,乃北宋理学家程颐,据《维基百科》“程颐”词条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北宋洛阳伊川(今属河南省)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人称“二程”,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后追封洛国公,配祀孔庙。
这个程颐是流传千古的求学佳话之“程门立雪”的主人公之一。据《宋史·卷428·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宋史》记载的是杨时杨中立先生师事二程兄弟的故事,当时河南程颢与程颐兄弟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讲孔、孟之绝学,黄河、洛水一带的游学士子都去拜他们为师,其中就有杨时。
杨时四十岁那一年的一天,与学友游酢去拜访程颐先生,刚好程颐先生在“瞑坐”,也就是静坐,相当于今天说的打坐练气功,宋朝儒生皆是“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且成为一种时尚,两个学生见先生在打坐,于是“侍立不去”,很恭敬地垂手站在先生旁边侍候,程颐先生出定时,门外积雪深一尺许。
据李洪志先生讲:“过去的学生叫儒生,上课之前都要打盘坐、调息、静心,然后看书。过去是这样的,在中国古老的各行各业当中,几乎都是讲调息、静心。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就会做出许许多多在平常做不到的事情,这就和气功的修炼已经很接近了。古老的中国人思想观念中一直贯穿着这样一种文化。”(《新加坡佛学会成立典礼讲法》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积雪一尺需要多少时间,我不是气象专家,不得而知,但据我的生活经验,起码也得三个时辰,六小时吧,这个时间就是伊川先生打坐的时间,也是两个学生恭候先生的时间。至于两个学生从什么时候开始等候先生,这里没说,我也没研究过。据说从此以后,杨时杨中立先生“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为什么说他“德望日重”呢?是因为他尊师重教、立学求道的精神感动了当时的“四方之士”,“程门立雪”这一典故的内涵也在于此!
我们来看看这个“程门立雪”美谈中的程颐先生是如何解这段孟子的。
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程子曰:“仁言,谓以仁厚之言加于民。仁声,谓仁闻,谓有仁之实而为众所称道者也。此尤见仁德之昭著,故其感人尤深也。”
程子在这里将“仁言”解读成“仁厚之言”我是大不以为然的,“仁言”非“仁厚之言”也,乃是圣人的教化,决非“仁厚之言”四字能当之,这里孟子说的应该是孔圣人的全部教化之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里仁第四》
《老子》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可见,无论是从《论语》的记载,还是《老子》一书的记载,仁是孔子教化的核心。虽然老子对孔子的仁教多所非议,但也佐证了仁教是孔子的教化核心之所在。
孟子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章句》
孟子在这里说他的最大愿望是学孔子,孔子的教化是圣人之言,孟子这里说的“仁言”当然是指圣人的教化,是孔子的全部学说,而程子说的“仁厚之言”乃语焉不详,不知所指,这是其一。
其二。程子将孟子说的“仁声”解读成“仁闻”,即“谓有仁之实而为众所称道者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某人因“仁德”而成名于天下,比如当年的周文王,三国时代的刘备皆是以“仁德”而服众,而有天下,比如本文提到的杨时先生因“程门立雪”,其尊师重教、立学求道的精神而天下闻名,于是,感动得“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
程子将孟子说的“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解读成:“此尤见仁德之昭著,故其感人尤深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仁德”的声望昭著要比圣人的教化之言更能感人至深。
此大谬也!
尽管从某一方面来说,我不能说程子这样的解读有错误!
比如《论语 颜渊第十二》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说大人物的影响力使他们的言行容易为小民效仿,有移风易俗之功。
至于程子说,仁德的声望可以“感人至深”,但程颐先生不知道这样的解读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它会使人们不于孔、孟之心性功夫上用心,不从内心以圣人的教化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而尽做表面文章,沽名钓誉,宋以后的儒生也好、士人也好,伪君子命世,蔽于此也!
中共治下,一会树这个英雄,一个树那个榜样,比如什么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什么草原英雄小姐妹、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张海迪、朱伯儒等等,即便是民主国家竞选什么总统也好、国会议员也好、还有什么演员也好、名人也好,都需要搞什么包装啦、策划啦、公关啦等等,沽名钓誉,不务其实,专一务虚,皆此类也,金庸先生笔下描写了的很多伪君子,栩栩如生,虽是小说家言,亦未尝没有生活原型!
宋儒以此教人,乃不达圣人雅意,即便是以“亚圣”著称的孟子的雅意亦未达也,现在流行的关于孟子的出版物大多采用程子的解读,遗害千年!宋以后的中华,一代不如一代,皆因背离圣人大道,不于孔孟心性上下功夫,专做表面文章,实因知识分子不在道中,没有认识到真理!
二
我有另一解,以飨读者。
前面我解读了“仁言”,非程子的“仁厚之言”,乃圣人的全部教化。至于“仁声”何解,我也不同意程子解读的“仁闻”一说,即“仁德之昭著”,有仁德的声望。
要理解“仁声”,关键在如何理解“声”,请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声,音也。音下曰。声也。二篆爲转注。此浑言之也。析言之,则曰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征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郑玄.注:「宫商角征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亦犹见也。」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声是指单个的音符,音是由众多单个的音符组成的音乐,声与音是相对的一对范畴,是相反相成的,老子在这里还列举了其它相反相成的几对范畴:如,善与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
现有“声色犬马”一词,其中,声,指音乐歌舞。
《论语 述而第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不仅以言教人,还以“艺”教人,所谓“艺”,是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也!其中之一就是乐,乐教也!
关于乐教,《论语》中有多处记载,如: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第七)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第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三)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八佾第三)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第十七)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第十七)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第七)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第七)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第八)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第十三)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