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同欲者胜--军事笔记三 上下同欲者胜
--军事笔记三
金光鸿律师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谋攻》:
据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卷二)》中所说:“宇宙最根本上就是能量构成的”,现代量子物理学也证实了这一点。
李洪志先生还说,物质越微观,能量越大,不仅原子,中子是有能量的,构成我们这个空间的分子也是有能量的,只不过现在的科学仪器测量不出来,这是因为测量仪器也是由分子构成的缘故(大意)。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说人脑能发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三天可以为一部手机充足电。
这也可以从科学理论上来解释孙子兵法所云,知胜者有五之一,“上下同欲者胜”了。
上下同欲者胜,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当举国上下一条心,将士一条心的时候,这支军队将是无往而不胜的。
这是因为,构成人的细胞也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也是有能量的,所以,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个独立的能量场,只不过普通人的能量小一点,修炼人的能量会大一点,而且层次越高,能量越大。
当举国上下一条心,将士一条心的时候,他们的能量场就是相互贯通和循环的,并且,由于每个生物,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能量场,所以,一条心的人越多,这个相互贯通的能量场就越大,能量场越大,力量也就越大,自然无往而不胜。
相反,当举国上下离心离德,将和士互不信任的时候,他们的个体能量场就不能形成一个循环的整体,甚至由于相互猜忌,这种能量还会相互抵销,这样的军队,自然不战自垮。
“上兵伐谋”,实际上就是用计谋使敌人离心离德,相互猜忌,以瓦解敌人的士气,使敌方将士的能量场形不成一个循环的整体,甚至相互抵销或断裂,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中国古代,三十六计里面的很多计谋都是用来达到这个目的的,如反间计,美人计,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等。
孙子兵法云,攻心为上,原理也是在这里。攻心为上,其实,就是用计谋扰乱、瓦解敌方士气,使其能量场断裂,形不成一个整体。
民间俗谚,家和成事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现代人搞对象也要找志同道合的,其原理也在这里。其实,就是当一个家庭,当兄弟,夫妻一条心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能量场就是相互贯通的,能形成一个能量场的整体,一致对外,则无往不利,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当然,如果能转化敌方的能量为己所用就更妙了,如林肯就曾经说过,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敌人变成朋友,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种办法其实就是孙子兵法上说的“攻心为上”。
我们不妨来做做算术题。
如果能把敌人转化成朋友,则每转化一个敌人,我方的力量就相当于增加了两个能量级单位,得到就是双倍的收益。
比如本来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是50比50的能量级单位,假设转化一个敌人为朋友,则敌方为49,我方为51,51减49等于2,这比单纯的阻挡敌方的能量沟通或使敌方臣服,显然,要划算多了。所谓攻心为上,我认为,全部的奥秘都是这里。
而且有的人能量级要大一些,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擒贼先擒王就是如此。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孟获,而使其归心就是一例。
……
故,上下同欲者胜。
故,善治军者,善治国者,善治家者,务须使上下同欲同心,其他如经营公司,管理商号,从事实务者,皆得如此。
美国东部时间二零一五年十月十三日星期二中午12:11
(2015/12/15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