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不知道的越戰(資料)

越南戰爭,西方史學家稱為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常以1959年或1960年在南越和寮國的游擊隊活動為始,至1975年4月30日為止。
值越戰結束四十週年紀念之際,BBC 列舉了與越戰和越美關係相關最顯著的諸事:
冷戰:
越南共和國依靠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越南民主共和國則獲取蘇聯和中國的援助。
軍隊數目:
逾二百五十萬美軍參戰,最多人數的是1968年,536.000人。1973年,美國撤軍,估計越南共和國軍的人數為七十萬,而越南人民軍約一百萬名。
死亡人數:
逾五萬八千名美國人和至少逾一百萬越南人喪命。外國軍隊死亡人數也不少,韓國士兵死亡人數逾四千名。
美國有47.406人陣亡和非戰鬥死亡為10.787人;總共 58.193 人。
中國曾派遣約三十二萬軍人和與軍事有關人員協助北越的運輸和防空方面事項,約一千一百人喪生和四千二百人受傷。
據美國政府各資料的估計,北越共產黨部隊士兵從1961年至1975年的死亡人數為1.027.085人,但五角大樓官員則認為此數字可能已誇張,擴大了30%。越南政府的勞動、傷兵和社會部則估計共產黨部隊死亡人數,從1954年至1975年是1.1百萬人。越南共和國軍的死亡人數估計為254.257人。
國際戰爭:
除美國之外,一些國家亦派兵參戰。最多各國士兵參戰時期:韓國50.003人,泰國11.586人,澳洲7.672人, 菲律賓2061人和紐西蘭552人。 中國也派遣相當多的士兵抵北越,最多時為一萬七千人,以工程、後勤和防空部隊為主。
轟炸投彈量:
美軍越戰期間在越南投下的砲彈為6.7百萬噸;越南共和國軍、澳洲和紐西蘭軍隊共合為1.4百萬噸。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同盟軍在歐、亞洲戰場使用了3.4百萬噸砲彈。
哪一輛坦克首先進入西貢獨立宮( 總統府 )?
1975年4月30日之後20年,越南媒體的資料報導第一輛首先進入獨立宮是843號坦克,直至九十年代中,政府有關官員才改正為390號坦克。
典型的使用武器:
由蘇聯人麥佳爾-卡拉斯尼可夫 ( Mikhail Kalashnikov ) 創制的AK-47型自動步槍是北越部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西方稱為“ 越共 ” )在越戰中普遍使用的武器。
戰爭遺留問題:
橙劑受害者:
美國拒絕由越南要求為橙劑( 英文:Agent Orange,或稱落葉劑 )受害者的賠償。 在最近雙方的接觸中,越南仍然建議美國增加消除餘毒行動和協助橙劑受害者的經費。
難民:
從1975年至1989年,逾一百萬南越人從越南南方乘船逃離共產黨統治下的越南,先抵達周邊國家( 不包括中國大陸。1978年以後華人大部分從北越{ 南越華人只是極少數 } 進入中國大陸是因中越交惡使致 ),之後大部分人均定居於美國。
關係正常化 :
1995年,美越建立外交關係並於2013年宣布全面合作關係。2014年,雙方的貿易額升至350億美圓以及美國決定部分解除對越銷售武器之禁令。
嶺南遺民
2015年4月30日
資料來源:BBC 英國廣播電台
此文于2015年05月03日做了修改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