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敬拜 真誠的敬拜/羅聯昇 牧師作者: taian 日期: 2015-01-25 00:17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聖經:詩篇95:6~7/約翰福音4:23~24
記錄:蔡孟穎 執事
哈巴谷書二章20節:「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肅敬靜默是歷代教會敬拜上帝的重要成分。今日教會的敬拜是否還有這種神聖莊嚴的氣氛和感覺?今天的信徒在禮拜中對上帝的觀念態度舉止恐怕是輕率隨便,不恭敬也不嚴肅,讓人感覺敬拜像是上菜市場,大家嘻笑吵鬧交流。所以有人諷刺說,聖殿像聖「店」。譬如有些人擅長利用機會,在默禱、前奏或聖歌隊獻唱或收奉獻袋或報告當中,趕緊把握時間和前後左右的熟人好友交流團契一番。也有一些人說是來禮拜,卻遲到早退,然後又是講話打瞌睡或觀前顧後東看西望。這種現象在今日教會很常見。我們應以此作警惕,切勿墮落到像這類型的信徒:某人有一次作完禮拜,人家問他:「牧師今天講道講哪段聖經?」這人回答:「我遲到了一下下,讀聖經時我恰巧還沒趕到。」-「那就說說牧師講道的題目吧!」-「不巧我趕到時,牧師已開始講道,所以題目沒聽到。」-「那至少道理的後段聽清楚了吧?」-「很抱歉!因為人很累,不小心睡著了,後半段也沒聽清楚。」-「那結論怎麼樣呢?」-「今天踫巧有點事,所以早退也沒聽到結論。」這故事雖然有點誇大,但其實反映出不少信徒作禮拜所抱持的無所謂、不敬虔、輕率又隨便的敬拜心態。這讓人覺得耶穌基督是否應再一次來潔淨聖殿,驅趕不敬虔信徒的心魔,使父的殿恢復為萬民禱告的殿(太廿一13,賽五六7)。問題是,等主耶穌第二次再來時,人子「、、、、、、右手拿著七星,從他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面貌如同烈日放光。」(啟一14~16)到那時,「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五10)到那時,「雖然得救」,但今生不敬虔輕率隨便、、、、、、,會讓人「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三15)
佈道王子(Prince of Preachers)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 1834~1892)曾這樣描述英國基督徒聚會狀況:有人藉機調劑精神,有人與朋友交陪,也有人消磨時間,社交應酬,想認識更多朋友,或利用時間休息,小睡養神,或者利用聚會補償自己良心的虧欠,或出於宗教習慣。只有智慧人來聚會是為敬拜上帝。詩人在詩篇九五篇6~7節寫道:「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因為他是我們的神,我們是他草場的羊,是他手下的民。惟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話。」敬拜神是神子民的福分,也是最高的智慧。主耶穌說:「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四24)今天很多信徒參加禮拜,人在心卻不在,缺乏真正敬畏的心,吟詩禱告只用嘴巴不用心,少了出自人最深處之靈的敬拜。什麼是崇拜?敬拜?名佈道家扁森(Benson)告訴信徒說:「上帝雖然引導人敬拜,但是聽祂的話不是基本的敬拜;聽道、禱告、吟詩也不一定是敬拜。這些都只是提供敬拜的因素。敬拜不只是表達我們的順服,也不單是默想神的話操練頭腦。真實的敬拜是,我們「從神生的」靈(約一13)親近那是靈的上帝(約四24) - 我們的心靈和上帝交通的屬靈活動。你的心靈引導你口所說的、耳所聽的;行動配合心靈感謝讚美敬拜上帝。」蘇格蘭神學家巴克萊說:「神是靈,獻給神的禮物重要的不是物質有形的東西,而應是合乎神屬性的愛心、信實、順服、奉獻。」
什麼是崇拜、禮拜、敬拜?按照字面意義:崇拜是承認、接受一位最高神格的存在而跪拜祂。禮拜是透過適當的禮儀,真實敬拜真神。敬拜是心存敬畏,莊嚴拜祂。三者的英文字面意義:worship;wor-是價值的字根,-ship表身份、狀態。崇拜某人是對這人高操的品德、能力、價值給予應有的肯定讚賞表揚。而敬拜上帝是對創造主的神格,對祂的所是、所作,給予感謝讚美的回應。敬拜在舊約的希伯來文abad,原意是府伏、服事;在新約的希臘文proskuneo,意思也是府伏、崇拜。總的來說,崇拜或敬拜乃是對神的神格心口合一承認、接受,並打開真誠的心靈迎接祂永住我們裡面(弗三16~17,羅八9),並因此對永生神有更長闊高深的認識,正確回應祂所啟示的威嚴、聖潔、慈愛、可親、公義、、、、、、。
聖經對敬拜的啟示和教導多半是團體性的,指會眾聚集團體敬拜神,眾信徒和神建立一個和好合宜的互動關係。禮拜也要有一定的程序,以回應建立秩序的神。有些教會,包括我們教會,都把禮拜程序分為三部分:一、恭候神的話。二、恭受神的話。三、回應神的話。話是靈是生命(約六63),是上帝啟示的中心點。根據聖經,敬拜另外包含服事service的意思。所以說,敬拜不光是表達對創造主,天地的主,之崇敬欣慕和感謝;並要把我們所得著的產業 -永生神,生命的主- 服事、見證給別人。敬拜本身也是一種事奉、服事,透過禮拜程序的吟詩、讀經、禱告、奉獻,且在信徒彼此團契中見證上帝的同在和偉大。
以下幾點來反省檢討我們的敬拜:
一、禮拜中,要以心靈和誠實敬拜神。禮拜中有很多禮儀:吟詩、禱告、讀經、公禱、獻金,在這些程序上表達我們心靈的敬拜。倘若只有禮儀而無心靈,這種敬拜不被上帝所悅納。反之,若只有心靈敬拜而無禮儀,就缺少實際行動表達出我們內心對神的敬拜。所以禮儀是必要的,禮儀將我們的信心透過行為表達出來。這好比友情,與好朋友不只是要有心靈上的交通,也要有握手、一起用餐、喝咖啡或互贈禮物等等行動,這才算是朋友。友情須透過實際行為表達出來。同理,禮儀也將我們心中對上帝的尊崇化作實際行動。信徒往往有個錯誤觀念,以為禮拜有牧師和司會帶領,我只要跟著「坐」,聽牧師講道,聽詩班獻詩就可以,把自己定位在被動的角色。其實在禮拜中,全體信徒都是主要的敬拜者,都要主動地以心靈和誠實參與禮拜,透過禮儀和上帝有屬靈的交流。
二、禮拜既是團體敬拜,就要達到一致的一體性。也就是說,任何禮儀進行時,團體行動要彷彿只有一個人的動作一般整齊劃一。安靜時,三四百人要如同只有一人一樣靜默無聲。吟詩啟應時,唱出讀出要以合一整齊的心如同一人在吟在讀,不可有例外,不可發生有人作有人不作的現象,否則就非真正同心合一的團體。禱告時要安靜,避免有人走動。詩歌唱和或說阿們時要大聲整齊說。幾百人的會眾起立同起立,坐下同坐下。這樣才是禮拜中的一體性。
三、禮拜要避免的重要小事:勿遲到早退!!想想你要與你的創造主見面,遲到早退是何等不禮貌。若台北市長要接見你,你會遲到嗎?何況是來朝拜創造你又重生你的萬君之大權能的上帝,你可以遲到早退嗎?10點禮拜開始,要提早到,安靜,坐定,準備心參與敬拜。禮拜中不可擾亂敬拜程序和安寧。除非萬不得已不可走動,不可交談。
結論:禮拜是教會最重要的事,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20),敬拜仍要持續,甚至持續到永世。在永世裡神的大寶座前,「、、、、、、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坐和羔羊面前、、、、、、眾天使都站在寶座和眾長老並四活物的周圍,在寶座前面伏於地敬拜神、、、、、、」(啟七9~12)。
(2015/02/07 发表)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