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諷刺中越、中美關係
2015年1月7日,極端回教徒恐怖分子槍擊巴黎《 查理周刊 》( Charlie Hebdo )總部屠殺案震驚法國和世界。
《 查理周刊 》是法國一份以諷刺漫畫形式、頗有名聲的報刊。漫畫家以其尖銳的眼光,不僅對法國本土的時事、政治和社會等方面,而且對世界各方面的情況也十分關注,甚至社會上各敏感事物如宗教等以漫畫的筆法大膽加以嘲譏。任何一種逆理,威脅到人類的自由和人權,他們都以諷刺的形式加以指責。過去,報社曾遭人縱火和死亡威脅,但是,為捍衛言論自由和世界和平,他們仍不畏懼,繼續以辛辣的漫畫筆鋒繪畫。這份周刊不但諷刺宗教、社會的各方面,但也對國際上,譬如中越、中美或美蘇的關係加以嘲諷。
在中越關係友好之時,越南有一首頗為流行的歌曲名叫《 越南-中國 》:“ 越南、中國,山連山,水連水,……我們的友誼像朝陽 ”。 胡志明也將中越友情喻為“ 同志加兄弟 ”和“ 唇齒相依的友誼 ”。當然法國人也熟悉中越關係,尤其是左派人士。法國的《 人道報 》( L'Humanité )是法共的報刊,《 解放報 》( Libération )、《 查理周刊 》亦屬法國左派報刊。
1978年底\79年初,越南出兵推翻赤柬政權,中國“ 困魏救趙 ”,大規模攻進越南北方邊境。 一夜間“ 兄弟 ”變成不共戴天之敵。西方媒體當時也“ 樂觀其成 ”,觀看這種“ 共產黨兄弟互相殘殺的鬧劇 ”。《 查理周刊 》也很快便對破裂的中越關係加以諷刺。 作者指責這些黃種人國家所幻想的和平,然後又互咬互鬥( 一些中國人則說是“ 狗咬狗 ”)。作者嘲謔雖在越戰期間中越的友誼幾許情深,共同抗美。可是,越戰結束不久,為本身利益,中國卻侵略越南,確是冷齒咬及熱唇了。

圖二、互咬吧,黃種人!
越戰期間,越中兩個共產國家視為“ 兄弟 ”,但實際上,後期毛澤東與尼克松握手, 為促使美軍可“ 完美 ”撤離越南戰場,中美實行枱底交易,與此同時,美國繼續在越南轟炸。中國的虛偽也被反戰的漫畫家嘲諷,把它登載在《 查理周刊 》上。

圖二、毛-尼克松:名聲之愛
1972年2月,美國總統訪華,毛澤東和尼克松握手言歡。美機的砲彈仍然跌落越南人的頭上。
《 查理周刊 》漫畫家之一的華林斯基( Wolinski )曾說過,其報刊會預說出十年後將會發生的事。中越關係,正好如此,請觀看近多年來北京在南中國海的橫蠻和強硬行為。
諷刺漫畫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和平鬥爭工具。 《 查理周刊 》的漫畫家 沙爾布( Charb )、華林斯基、迪洛( Tignous )、加布( Cabu )真正是在文化戰線上為全人類自由與和平發聲的英雄,其精神將永遠獲人們稱頌並發揚光大。一切愛好自由與和平的人會支持《 查理周刊 》 ,因此,在屠殺案後新發行五百萬冊的《 查理周刊 》,巴黎人在清晨六時已到報攤排隊,八時許,多個報攤就宣告售罄。《 查理周刊 》也獲頒為巴黎榮譽市民,即是說,《 查理 》與沙爾布、華林斯基、迪洛、加布等人將是流芳百世!

圖三、“查理”榮獲巴黎市民之稱
嶺南遺民
2015年1月21日
此文于2015年01月27日做了修改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