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民主运动应拥护而不是反对马克思/桑潮流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4日 来稿)
旅美历史学政治学学人 桑潮流
近年来,某些海外民主运动人士“反对中共的一党专政”扩大化为“反对马克思”,反马的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共当然就是错误的政党;挖掉中共的理论基石,中共的垮塌就势在必然。
就笔者目力所及,某些民运人士的反马至少有四点“不妥”:其一,反共而反马如同“反花和尚而焚烧佛经”,更何况,中共未必就是花和尚;其二,反共而反马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并且情绪偏激:正因为中共声称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才是被中共美化了的御用理论而多年来欺骗人民,包括某些民运人士本人曾经受过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也是上当受骗。因此,必须正本清源,誓将还原错误马克思的本来面目,甚至对其“妖魔化”;其三,误认为某个公认的理论观点为“错误”,甚至张冠李戴,强加于马克思,然后再批判这个“错误的马克思理论”,例如,阶级斗争理论。其四,没有搞清楚、甚至曲解马克思理论,然后批判这个“错误的马克思理论”,例如,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凡此种种,充分说明,某些海外民运人士的理论功底是多么的欠缺而又偏激;也充分说明,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基本理论作客观学术性的通俗准确理解、从而拥护而不是反对马克思,又是多么的必要。
一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
人类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要生产劳动,否则无以生存。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以至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只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而没有剩余,即只有“必要劳动”而没有“剩余劳动”。当人类的生产劳动有了“剩余劳动”时,便产生“奴隶主-奴隶、地主-雇农和资本家-工人”这样的经济关系,前者的目的是占有后者的剩余劳动。换言之,人的劳动产品只能养活自己时,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为什么要有奴隶、雇农和工人呢?更确切地说,人人都只能养活自己时,还会存在前者与后者以及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吗?
生产(力)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者缺一不可,后两者称之为生产资料。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称之为资本,表现为工厂、机器、原料和流动资金,等等。资本家支付工资招募工人进厂生产,操作机器,将原料转化为产品。工资、工厂、机器和原料无论是一次性还是多次性转化为产品,“产品价值总和”必须高于前者“四项价值总和”,从而让资本家赚钱,否则,资本家就没有必要开办工厂、组织生产。
资本家赚的钱从何而来呢?“生产要素理论”认为,“资本得利润,劳动得工资” 是各得其所。此论显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际上没有回答“赚的钱从何而来”、即“资本为什么能产生利润”这个问题。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赚的钱由两部分构成:其一,资本家作为“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而应当得到的他(她)的工资和剩余劳动;其二,资本家作为“剥削者”而占有的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中,工资、工厂、机器和原料的四项价值总和“等值”地转入产品之中,产品中的“增值”部分来自工人的剩余劳动。例如,同一个劳动者干同样的活,自己当老板为自己干时就挣钱多,为老板干时就挣钱少,就是因为老板占有了他(她)的剩余劳动。
资本家应当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一部分”。资本家以自己的资本(生产资料和工资)组织生产,提供就业,否则,没有生产资料而只有劳动力的工人只能无所事事而“喝西北风”。工人应当承认资本在生产中的功劳并且给予报酬。但资本家的错误在于“喧宾夺主”,即无偿占有工人的“全部”剩余劳动,这就是剥削,只不过是以“支付工资”的方式掩盖了“无偿占有”,因为工资只是维持必要劳动、即维持工人的生存、恢复劳动能力所必须的支出。
工人夺回被资本家剥削去的那部分剩余劳动和由此而累积起来的生产资料,天经地义,不是资本家所说的“恩将仇报、人多势众,群体抢劫”。没有工人的劳动,资本家何以生产、何以赚钱?他(她)的资本也是“坐吃山空”,最终耗尽,更不用说,他(她)的资本能够越做越大了。
工人与资本家双方为了那部分剩余劳动和由此而累积起来的生产资料的“占有”所进行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
工人如何夺回并且保持被资本家剥削去的那部分剩余劳动-生产资料呢?那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二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马克思说: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是我的新发现,我的新贡献在于“阶级斗争导致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就是,工人组织成为阶级,以暴力或和平方式夺取剩余劳动-生产资料。无产阶级“专政”就是,胜利后的工人阶级要镇压资本家阶级的反抗,保障劳动成果不至于得而复失。更为重要的是,就生产而言,“蒸汽机不作为资本家的资本而作为工人的生产工具,可以发挥同样的功能”,“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角色不是资本家的专利。工人阶级必须也能够使用好手中的生产资料来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创造比资本家阶级更高的劳动生产力。
通俗地说,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生产,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当家作主”只是理论抽象,具体是通过他(她)们的“代表者”来操作实施的。“代表者”表现为厂长、乡镇长、县长、省长,直至中央政府,表现为组织或政党。无产阶级专政不是“代表者”使用军队、警察或其他手段基于“一己之私”而镇压劳动人民。若果真如此,那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异化”。
三 关于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异化理论”可以简要通俗表述为:劳动人民的“代表者”本来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的“公仆”蜕化变质(异化)为人民的“主人”,其性质无异于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巴黎公社的实践,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形式,即代表制、普选制、代表轮换制和监察制,等等,是可以有效防止“代表者”蜕化变质的。
列宁于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中央设立“工农监察委员会”与中央委员会平行,防止苏维埃政权异化。后来,斯大林将“监委”合并进入“中委”成为其下属机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
鉄托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在苏南关系破裂后的1950-60年代,全面批判苏联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认为其政权与制度已经异化为政治上的“党魁专政”、经济上的“官僚所有制”。
毛泽东高度警惕中共及政权的异化,多次提出反修防修,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他们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次运动(文革)的重点就是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习近平对异化问题极为清醒。铁腕反腐,明确指出“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执政为民,对党政干部实行群众路线教育,反四风,等等。
四 关于海外民主运动理应拥护马克思
拥护而不是反对剩余价值理论。这个理论在学说上是科学的理论,在政治上是捍卫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某些海外民运人士口口声声“争民主,为人民”,而他(她)们本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也都是劳动者而非资本家,逻辑上理应自觉地拥护这个捍卫广大劳动者(也包括自己)切身利益的理论,而不是反对这个理论,从而不自觉地与资本家为伍。
拥护而不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海外民主运动的根本目的与最终目标是在中国推翻中共的一党专政(独裁)而实现民主化,即人民当家作主。如此一来,民主运动实际上是在践行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理论,因此,海外民主运动在逻辑上就理所当然地拥护而不是反对这个理论。
拥护而不是反对异化理论。这个理论是保障无产阶级专政性质不至于变质的基础理论,即保障人民政权的人民性质,保障人民的“公仆”不至于蜕变为人民的“主人”。海外民主运动的“争民主”与巴黎公社的“普选制和监察制”相吻合,那么,就应当拥护而不是反对这个理论。
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劳动人民的理论,“争民主,为人民”的海外民主运动逻辑上理应拥护而不是反对马克思。
最后,笔者必须在此坦言:就理论学术而言,本文没有任何新意,都是“抄袭”前人旧说,只不过以通俗语言漫谈复叙之,而不是严密的理论论证。“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本文漏洞百出,势在必然;就政治实践而言,本文只是“拼图游戏”,就观点谈逻辑,观点-逻辑-观点,谈不上“反对或支持”海外民主运动,更谈不上“反共或媚共”,如此而已。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
(2014/11/16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