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评美中高峰會 【美中高峰會/2013.06.09/ Michael Sheridan評論:「新」中國零丁洋裏嘆零丁】
泰晤士報的駐遠東記者Michael Sheridan描繪目前正在美國加州舉行高峰會的習近平與歐巴馬。他認為歐巴馬最近因為內政醜聞頻傳,已成跛鴨總統;另一方面,習近平似乎如日中天,然而中國境內其實暗潮洶湧,人們以讀法國大革命的史書自遣。尤有甚者,中國境外的潮流也已經在轉向了,中國「崛起」卻坑人、「盛世」卻凌人,不但在國際上交不到朋友,西方企業與公司也因智慧財產被盜而深感厭倦;新的科技如採擷頁岩的天然氣、3D列印技術等等,未來都可能改變世界與中國的關係。
-------
上個星期在中國唯一自由的香港,在一家學者喜歡逛的書店,我看到一本印得很漂亮的書疊成一座小山。那是法國歷史學者托克維爾的一本經典之作,《舊制度與大革命》(The Old Regime and the Revolution)。原來,在習近平國家主席的治下,這本訴說法國貴族與特權階級如何在1789年崩潰的書,現在成為中國洛陽紙貴之作。
那本書,跟歐巴馬的荒島書單完全不相同。歐巴馬想讀的是《對手的團隊》(Team of Rivals),描寫的是林肯的第一個內閣的故事。
本週末在美國加州棕櫚泉見面的這兩位國家元首,中國共產黨員要回顧的是一個垂死的獨裁制度,而美國民主黨員卻想研究一位辯士如何說服全國,一同走向復興之路──本身即說明了很多事情。
事實是,習近平深受特權庇蔭,歐巴馬則是機會的產物。習近平是革命元老之後,從小在北京的權貴專區長大,也是鄧小平之後最有權勢的中國領導人,黨政軍三權在握,他可能會再掌權十年。
相形之下,連任的歐巴馬現在已經跛腳,只剩三年任期。國會對他的提案多所掣肘,媒體毫不留情地痛批他,而美國的軍隊正從外國的戰場中徹退。
所以,許多人預言:中國正在崛起,美國正在衰敗。我不這麼認為。顯然北京焦慮不安的眾太子黨們也不這麼想,他們一面讀著托克維爾的史書,一面把錢送到國外投資,把小孩送到英國的私校上學。
習近平跟這些太子黨是一夥的,他們無疑會恭維他,說他親切而自信的態度,融化了美國總統的冰冷。
然而,習近平個人風度如何,無關鴻旨。鄧小平說:「中國不搞個人外交。」在大的議題上──中國與鄰近國家的領海主權爭議、網路間諜行為、北韓、伊朗與敍利亞──習近平都要服從集體決定的路線,沒有自主的空間。
所以中國的系統是怎麼運作的?去年習近平上台前的黨內鬥爭浮上枱面,我們見識了假審判、死刑、富有魅力的薄熙來被整,以及習近平本人毫無理由地失踪等等詭奇事件,現在外界終於比較清楚中國系統的運作方式。
例如我們現在知道,在一黨專政表象之後,中國其實是由350個權貴家族在經營。喜歡冷嘲熱諷的人可能會說,這種情況已經比蔣介石時代四大家族把持進步甚多。
藉由中國國營企業在香港註冊,以及辛勤記者的調查,揭露了中國領導階級與家人的鉅富,我們現在也清楚知道這個系統已經腐化得非常徹底。中國的權貴之家絕非彼此競爭的關係,而是享有共同利益的官官相護。
以上種種事實,對於一般的中國老百姓來說,皆造成革命性的衝擊。然而中國是不會發生革命的,因為獨裁政府在網路監管所砸的大錢,已經超過國防,而國家仍然掌控經濟。即使如此,老百姓不再相信黨國,卻讓北京深感不安。
這就是為什麼習近平要講新中國夢,希望大家都忘記「新中國」理論上早在1949年就誕生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希望在政治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經濟改革。
「習近平是個毛派,」香港出版人鮑樸如斯論斷,他是中共最有名的異見人士鮑彤之子。中國媒體肯定將以毛派的風格,誇譽習近平的高峰會代表中國已經如日中天,君臨天下。
習近平的領導地位將因熱烈的愛國主義以及對「外國敵對勢力」採取強硬的立場,更獲得鞏固;而所謂「外國敵對勢力」在黨的惡魔錄裏族繁不及備載,懷舊的日本軍國主義者、達賴喇嘛皆榜上有名。中國境內目前沒有任何力量足以挑戰習近平。
然而悄悄地,歷史潮流已經開始轉向。中國沒有真正的國際友人,甚至連平壤宮廷裏的金家也不是中國的朋友。當我悄悄地向其他國家的政要官員以及情報首長探詢時,他們對於中國的外交攻勢已經產生了一股新的堅定態度。
目前正處於籌劃階段的兩大全球貿易區:歐美自由貿區、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不約而同將中國排除在外,並不是純綷的巧合。各國政府對於跟中國為了經貿而進行的壕溝戰已筋疲力竭。公司企業也因為智慧財產被中國竊盜、被詐騙,還有飽受高傲官僚之氣而感到疲憊。美國經濟正在緩步復蘇之際,中國的經濟則已經開始減速成長。
還會有更多的變化到來。頁岩汲取瓦斯與石油的革命,正在快速地改變西方的能源市場。美國現在已經減少它對中東原油的依賴;中國卻還是得倚賴伊朗與伊拉克。3D列印技術的發明,將大大地干擾全球供應鍊,因為製造商不必再從廣東的血汗工廠進口產品,可在地方的實驗室裏就製造出他們想要的東西。
以上這些都不代表中國會崩潰;相反地,強大的獨裁政權還是會繼續用強迫的辦法、高明的技巧進行經濟調控。但是,北京將有更多人讀托克維爾的《大革命》。
來源http://www.thesundaytimes.co.uk/sto/comment/regulars/thinktank/article1270769.ece
(台灣懸鉤子翻译)
(2013/06/13 发表)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