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 陸高層包袱與心頭結 六四事件 陸高層包袱與心頭結
-字
+字
中央社 – 2013年6月4日 下午9:21
(中央社台北4日電)多位海外民運人士透露,現今中共政治局7常委中,在1989年天安門鎮壓前夕有多人傾心改革,雖然體制改變了人,但時代留下的印記,對當權者來說,仍是沉重包袱與心頭結。
六四天安門事件24週年的今天,紐約時報(NewYork Times)訪問多名人在海外的大陸民主人士。
1989年4月、天安門學運爆發前夕,北京一家賓館裡聚集400多位精英的談話會,在煙霧繚繞中大家一連4天焦急辯論著國家未來走向,其中就有現任大陸國家主席李克強。
過去深受大陸前領導人胡耀邦與趙紫陽重用的陳一諮,當時曾協助組織那次會議,他說,那時的氣氛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那場會議後,大家的人生道路也大不相同。有人成了國家領導人,如李克強;另一些則被指控支持抗議活動而身陷囹圄、或流亡國外。
曾擔任趙紫陽助手的吳偉認為,六四事件對現在的當權者來說,依然是個沉重的政治包袱,他們仍不能公開討論,這依然是他們心頭的一個結。
1989年胡耀邦過世引爆學運,後來演變成天安門事件。
大陸民間廣為流傳,胡耀邦1987年被迫下台的一場關鍵會議上,為他仗義執言的,只有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父親習仲勳一人,他一人獨戰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父親薄一波,批評大家不該在生活會上批示胡耀邦的去留。
而天安門事件當年,習近平在福建寧德當地委書記,遠離當時的抗議活動,但他去年7月就任國家主席前,和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在自家會面,至今外界仍關注這訊息背後的意義,及習近平是否真有改革魄力。
大陸網站日前流傳過一張習近平的妻子彭麗媛的照片,她在6月4日鎮壓後不久,曾與其他人到天安門廣場慰問軍隊,後來照片消失,紐時認為,這證明大陸官方對那段歷史仍敏感。
脫離體制後的吳偉認為,「黨的體制會改變一個人,一旦你走上這條路,你就學會如『保護自己,就必須保護這個體制』」。「我不相信那個時代沒有給他們留下了印記」。1020604
(2013/06/04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