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南传佛教禅修法
貌强 Maung Chan (缅甸华族)
以下提问者是东西方佛教徒、医学、心理学、人文学研究者。
问:缅甸上座部佛教的禅定修行远近闻名,不仅东方人,连西方医学、心理学、人文学研究者都给予高度重视与评价。您能否讲讲这方面情况?
貌强答:佛教传统修行法是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而获解脱。戒-定-慧三学是佛教教义全部内容。
1.戒学即戒律:防止身、口、意三不净业。
2.定学:灭除情欲烦恼,集中心意思虑——入定修禅,观悟佛理。
3.慧学:获佛学智慧——达到大彻大悟大解脱。
“定”= 禅那或禅定修行( Dhyana) ,是佛教极重要修行,也是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公元4-5世纪上座部佛教大师觉音(Buddhaghosa),把上座部佛教打坐禅定修行法(bhāvanānaya)分为两乘:
(1)止乘(samathayānika)——止就是止寂、定或禅定(Samatha 奢摩他,三摩地、三昧)。
(2)观乘(vipassanāyānika)或純觀乘(suddhavipassanāyānika)),
“观”(Vipassyana 毗婆舍那)= 用佛学进行种种观察,即透过“定”相应的名、色(心、身)法,去认识无常、苦、无我等佛门教义。
问:近代缅甸有哪些值得一提的禅那大师?
貌强答:近代缅甸毗婆舍那大师:
1.烏波萊(U Hpo Hlaing, 1829-1883),
敏東王(King Mindon)和锡宝王的內政大臣,深通佛法。因他是民主政治与经济改革家,所以六次被罢官。
2.迪隆大师(Thilon Sayadaw,1786-1860)、
3.突高大师(Htuth-Kaung Sayadaw, 1798-1880)
森林禅修20年(1827-1846),修13陀行,婉谢敏东王的王师头衔(Yazaguru),一直林居实阶(Sagain)森林。跟他学禅弟子300多人。
4.瑞金大师(Shwe-gyin Sayadaw,1822-93)
瑞金派鼻祖,
5.涅敦大师(Hnget-dwin Sayadaw, 1831-1910)
“大念处”涅敦派鼻祖,在曼德勒西部敏温(Minwun)森林禅修15年后,到直通(Thahton)教导“大念处”禅(Mahasatipatthana)。主张:1.不在佛塔供食。2.居士守五戒不需高僧授戒。3.禅修者才可受具足戒。4.所受供养须尽交全体僧伽。5.比丘不可在同一处居2年以上。
6.朋多基大师或多大师(Hpondawgyi Sayadaw,Taw Sayadaw 1829-1883)。
素食。1860年开始林修而居佛塔、山林、洞穴,建立森林道场,成为第二代森林派领导。强调头陀行与戒律。
问:目前缅甸有多少上座部佛教宗派?
貌强答:20世纪上半叶缅甸禅修导师:
1.雷迪大师(Ledi Sayadaw, 1846-1923),缅北大师尊
2.明袞大师(Mingun Sayadaw,1869-1954) 缅南大师尊
3.孫倫大师(Sunlun Sayadaw, 1878-1952)
4.莫音大师(Mohnyin Sayadaw,1873-1952)
5.吴德基(U Thet-gyi, 1873-1946)
6.吴巴钦(U Ba Kin, 1899-1971)
7.韋布大师 (Webu Sayadaw, 1896-1977)
8.东布鲁大师(Taungpulu Sayadaw, 1897-1986)
9.莫谷大师(Mogok Sayadaw, 1900-1962)
10.馬哈希大师(Mahasi Sayadaw, 1904-1982)
禅修运动不仅普及出家众,连在家众数量也前所未有,形成“居士禅修运动”。
1980年缅甸军政府承认的缅甸九大上座部佛教派系:
1.笃达摩(Thudhamma)
2.瑞金 (Shwegyin)
3.摩诃达瓦雅(Mahadwaya)
4.维璐温(Weiluwun)
5.穆拉达瓦雅(Muladwaya)
6.摩诃音(Mahayin)
7.涅敦(Hnettwin)
8.伽多(Gado)
9.阿瑙超达瓦雅(Anaukchaungdwaya)
九派系中笃达摩势力最大,第二是瑞金。
摩诃达瓦雅、穆拉达瓦雅、涅敦、阿瑙超达瓦雅,则皆一脉传承自敏东王朝。
问:何谓15行法? 何谓11行法?
貌强答:15行法(caranadhamma)是传统顺修戒-定-慧者。
即1。戒,2。根律仪,3。饮食知节,4。少睡眠,5-11是七善法:即信、念、惭、愧、多闻、精进、慧。12-15是初禅到四禅——其实就是止乘修行法。
止乘(samathayānika)修行法:
*在持戒清淨后,实践“止的修行”(samathabhāvanā)——让心念“住心于内,不分散注意力”。
*先证得“安止定”(appanāsamādhi),然后才再实践“观的修行”。
*先让观察的对象“住心于内”,不分散注意力——证得“止” (Samatha 奢摩他= 三摩地 = 三昧 =“定”=“禅定” ),然后才修行“观” 。
纯观乘(内观者)只修11法——初入禅那后直求慧,即1。戒,2。根律仪,3。饮食知节,4。少睡眠,5-11是七善法:即信、念、惭、愧、多闻、精进、慧——
其实这就是观乘修行法。
毗婆舍那英文译为内观 Insight,其实 Vi=种种,passana=观。
Vipassyana = 种种观= 用佛教智慧进行种种观察——包括内外,简称纯观或观。
纯观乘(内观者)的毗婆舍那(Vipassyana)修行法:
在持戒清淨后,只要心念一定,就不再追求“止”禅那(Samatha 奢摩他= 三摩地 = 三昧 =“定”=“禅定”),而直接观察五蕴身心现象的无常(生灭)、苦、无我,即进行毗婆舍那“种种观”,以证得佛教的观点、智慧、功德、神通。
问:请不厌其烦——请简单扼要再说缅甸佛教纯观乘如何修习8圣道?
貌强答:
*修得8圣道的戒蕴3支(正语、正业、正命)後,以出入息或腹部凸凹静修8圣道的定蕴3支(正精进、正念、正定)。一旦进入初禅(刹那定)阶段,就以生灭无常、苦、无我等佛教教义——直修8圣道的慧蕴2支(正见、正思维)。
*修慧蕴2支(正见、正思维)疲倦时——可暂入初禅(刹那定)休息,然后再出定继续静观身心的生灭无常、苦、无我。
*随着修得慧蕴2支(正见、正思维)後,8圣道的定蕴——初禅到四禅就全跟着出现了。
*得禅那者更易修内观。
(2012/12/08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