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任中共组织部长赵乐际的背景 周亚辉说明:新任政治局委员,内定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很可能是个保守政治人物,反对自由民主改革。他是官二代,父亲是青海省商业厅副厅长,是开后门进入北大成为1977年入学的工农兵大学生,他下放农村只有一年就被父亲开后门招回商业厅工作。
附文
赵乐际简介
陜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汉族,1957年3月生。祖籍陕西西安,但出生于青海西宁,因此仕途生涯初期都在青海历练,曾当过插队知青。赵乐际另有兄弟二人,其兄是某地方要员,其弟赵乐秦比他小3岁,2005年8月任陜西省汉中市市委副书记,次年兼任汉中市长。其弟因赵乐际入主陜西,在中组部安排下,于2007年6月间赴湖北宜昌挂职一年,挂职职务是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党组成员、总经理助理。2008年2月赵乐秦经中组部推荐,从陕西汉中市交流到广西贺州市工作,担任贺州市委书记,2010年转任崇左市委书记。
传赵的父亲为青海商业厅副厅级干部,家庭背景让赵乐际只下乡一年就能返回城市到青海省商业厅工作(担任收发兼通讯员),并1977年2月被推荐入北京大学(当时未恢复公开招生)。
1977年2月,赵乐际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后他回到青海服务,主要担任青海省商业学校教师、校团委书记、教务处副主任等职务。1983年11月,26岁的赵乐际进入青海省商业厅任职,出任商业厅政治处副主任兼厅团委书记,算是在政坛初试啼声。两年后,他进入青海省五金交电化工公司担任党委书记,后来又兼任经理,取得商业管理的实务经验,打下从政的基础。1986年4月,赵乐际受到提拔,再次回锅商业厅担任副厅长,并在五年后升任商业厅厅长,仕途可称是相当顺遂。
1993年2月,年仅36岁的赵乐际出任青海省省长助理,成为当时省委书记尹克生的重要幕僚,在政治生涯中迈出关键一步。省长助理虽然级别仍属正厅级,不过却可享副部级待遇,并可按照分工协助省长处理分管的工作,亦可受省长委托以省政府名义处理分管范围内的一般性文件,对赵乐际更上一层楼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历练资本。一年后,赵乐际担任青海省副省长,晋升至副省部级职务。他在四十岁那年(1997年3月)担任青海省西宁市委书记,综理市政,以培养宏观视野,为将来仕途开辟坦途。
1997年,赵乐际被选为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1999年他以42岁的年龄,初任青海省代省长,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省长。这是他首度历练正部级职务,年龄轻而居高位显示赵乐际工作能力是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不过,他晋升正部级干部后,所担任职务的任职时间拉长,无形中减缓向上升迁的速度。2002年中共十六大后,赵乐际按部就班地升任青海省委书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但他从省长平调到职级相同但位置更重要的省委书记花了整整五年。2007年中共十七大前,赵乐际调至陕西担任省委书记,取得省际交流经验,不难察觉中共中央对他的栽培。不过,赵乐际一口浓重的陕西腔调,可能对他调往东部或上调中共中央构成一些困扰。同时,他可能又会在省委书记职务上花了整整五年,流失一些年龄优势,无法像习近平、李克强一样成为第五代领导人的核心成员。
赵乐际是陜西人在青海作官的代表性人物。虽然赵乐际祖籍在陕西西安,但他的父母是当时支边的干部,因此他与青海的渊源很深,出生、成长都在青海,后来更是一直在青海工作。在青海时,赵乐际一直说陕西话,连做报告也不例外,官场风评他为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
赵乐际主政青海的时期展露了经济治理的长才,将青海省带入建政后发展最快的时期。在他担任省长、省委书记期间(2000-2007),能把握国务院西部开发计划、对少数民族怀柔政策,积极向国务院争取「上项目」,建立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区。他促使青海GDP增加近两倍,由2000年的263.12亿元,增加至2003年的390.16亿元,2006年GDP达641亿元。除了经济表现外,由于青海是三江之源,因此赵乐际也特别重视环境保护,早在2001年时他就响亮的提出:污染环境的企业,不要转移到青海来,并建立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自然保护区,与后来胡锦涛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遥相呼应。
另外,赵乐际在青海时团结少数民族、防范藏独,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更深得中共中央好评。2007年3月调任陕西省委书记时,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发表称赞赵乐际「2000年以来的7年,是青海省建国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又说他「在全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着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了全省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007年赵乐际轮调陕西,突破了避免由本省人士担任省委书记的回避原则,显示他个人政绩与贯彻中共中央政策方面深得信任。虽然青海、陕西都地处西北一隅,但陕西经济规模远超过青海,是具备千亿元以上规模的西部大省,也是开发大西部的战略要地。对赵乐际而言,治理陕西的成效攸关未来仕途甚巨。
在他主政下,陜西逐步崛起。他着力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力图增强西安等工业城市的装备制造业。预计2008年陜西实现生产总值6800亿元左右,增长15%以上。陜西成为继内蒙古之后,第二个敢于将目标设定在13%的省级单位。2008年陜西全省生产总值实现6800亿元左右,增长15%的成绩。在经济成就之外,赵乐际在陕西特别重视民生问题,获得「亲民书记」的美誉。他抵陕就任不到一年,足迹已遍布三秦大地。在调研过程中,每到一处赵乐际首先必问百姓民生,而在陕南山区调研时的一句「扶贫决不能遗漏一人」,更是让众多百姓感动不已。
不过,赵乐际长期掌印西北边陲,缺乏中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历练。治理陕西仍无法根除煤矿矿难事件,2008年即爆发惊动全国、伤亡数十人的陕西省澄城县矿难事故。
现今中共以年龄作为考量官员晋升离退基本门槛,赵乐际为现任书记中最年轻者,2012年中共十八大时年为55岁,有很强的年龄竞争优势,可以再担任政治局委员至少两届,有利维持中共高层的人事稳定。另外,赵乐际自中共十五大起就担任中央委员,2012年中共十八大时可望连任中央委员,拥有三届中委资历对他将来更上一层楼有不小助益。同时,赵有西部青海、陕西两省正省级的治理经验,并分别在两省担任一把手合计超过七年。在中共选拔官员日益重视跨省交流、一把手资历条件的情况下,两项条件兼备的赵乐际在仕途上享有竞争优势。
除了经济治绩受中共中央肯定之外,赵乐际主政时期的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未出现严重民族冲突,符合胡温推动「和谐社会」的主轴。虽然赵乐际的派系属性不明,不过他从政以来都是在艰苦的西北地区历练,与出身西藏、甘肃的胡锦涛、温家宝背景十分相似。同时,赵乐际的从政风格展现出的「重和谐」、「顾民生」、「讲环保」等精神,都处处与胡温的施政路线唱和。如中共要吸纳55岁左右的年轻领导人进入政治局,赵乐际将是热门人选,并可能担任主要省市党委书记或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未来甚至可能在中共十九大的时候出任政治局常委。
[本文来源中央日报网络报]
(2012/11/16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