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10年前云南8日游
貌强 Maung Chan (缅甸华族)
甜蜜回忆10年前:曾带着管家女皇与大小两千金(假洋鬼子和真女蕃)参加云南8日游。
云南、昆明
管家女皇一路上抓紧钱袋,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而大小两千金(假洋鬼子和真女蕃)则嘻嘻哈哈,东张西望,问东问西。
和大多数团友一样,她们三人也都以为地名所以叫“昆明”,可能因为该地阳光充足;省名所以称为“云南”,可能该省在云彩南端。
女导游说:“非也非也!‘昆明’是少数民族语——意即‘住在滇池的人们’;而云南名称则来自‘云岭之南’”。
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
当天下午导游捉紧时间先带我们游昆明花鸟市场。
女导游说:“从花鸟市场,你们可看出我们昆明人不论男的女的,都爱花鸟、宠物——昆明人生活轻松、清闲、安逸”。
的确,我们看满街行人走路不急,说话慢条斯理;穿民族服装的很多,五颜六色,很壮观——但个个神情安祥自在。
女导游说:“中国有56个民族,云南一省就拿下了26族——我省的一些少数民族,其他省未必有。前面那穿民族服装、显得又温和又文雅的,是傣族——在缅甸叫掸族(Shan),他们后面是另一个民族,很勇敢很朴实很善良——我们这里叫景颇族,在缅甸叫克钦族(Kachin)”。
女导游突然指着大前方背褙孩子的一家人,问我们:“那背孩子的,是父亲还是母亲?”。
“奇哉!”我们失声低喊,“须眉大汉背孩子!还左手提一个大袋,右手扛一个大包,跟在女人后面!”。
女导游说:“这是云南一怪——日本韩国大男子主义在我们这里一定翻跟斗气死!你们看那权威女当家,她走在前面一摇三摆,买东西、讲价、付钱——钱袋只由她管!男的背着孩子紧跟后面,一声不响当运输大队长”。
昆明的兰桂坊
晚上游 “啤酒街”。
女导游说从充满圣诞气氛的啤酒街,可看出昆明人的夜生活。
我盯着女导游那双日耳曼人才有的蓝色彩虹眼问:“中国啤酒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後——难道边陲昆明,生活着那么多德国人?而且德国人在短短十几二十年内,就传授给昆明人德国啤酒文化——让中国人只争朝夕去赶英超美?”。
她的彩虹眼一笑:
*香港不是有驰名中外的兰桂坊吗?
*我们近年创设啤酒街——主要想让到此一游的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他乡回味回味、比较比较,知道昆明也有兰桂坊!
*圣诞节快到了,让大家感受感受圣诞节日气氛!
我发现:啤酒街的众多小贩,虽然头戴圣诞老人的红帽在倾力推销圣诞礼物,但跟华洋混杂的港澳、南洋或欧美洋人之圣诞节相比,无论神韵或气氛,都相差甚远——到底历史、宗教、文化差异太大了!
依我看,云南26个民族或中国56个民族,短期内似乎还难与西方圣诞节接轨。啤酒街上的“圣诞快乐”,仅仅是商界搞出来的生意经——商家扮圣诞老人互相恭喜发财而已。
本姑娘傣族姓刀!
夜晚回旅馆时,女导游问大家:“你们猜--司机、旅馆女经理和我三人,哪个是少数民族?”。
我们仔细打量、比较:
*司机清瘦,有两撇八字须,小眼睛,皮肤黑,话少,个子不高,笑容可掬——三分之二团友肯定他是少数民族。
*旅馆女经理身段苗条修长,眉清目秀、说话含笑带羞,把街讲成‘该’,北京讲成‘白京’——三分之二的团友猜她也一定是少数民族。
*从头到脚看女导游:她脸蛋漂亮,青春逼人,满口京片子,话既不多说,也不少讲,要强调的语句,一定清晰地重复一次,然后盯着每个人的脸——十足是见惯的汉族女强人!还有,她瞥见团友心不在焉或在打盹,俏脸即现一丝怒气;团友归队迟了,她笑容更僵硬;再看她的那双杏眼,还内戴日耳曼人的蓝瞳孔隐性眼镜片呢--哼哼!这不是赶时髦的汉族母老虎,又会是什么呢?!
咳哟哟!整团的人都大跌眼镜了--女导游蓝眼母老虎才是少数民族傣族姑娘!蓝眼傣族母老虎还向发呆的我们冷冷地补上一句:“本姑娘姓刀!”。
大家都暗暗捏了一把汗:妈呀!蓝眼母老虎还姓刀呢!久闻云南刀吹毛即断,削铁如泥哟!
咳哟哟!来云南前大家还联翩遐想:久闻边陲姑娘抛彩球选如意郎君——若被少数民族俏姑娘抛中彩球,该多风光多浪漫!哎哟妈妈!若我们被这傣族母老虎刀姑娘“娶”回家去,煮饭、烧菜、扛水、打柴、洗衣裤、换尿布、洗茅厕…….林林总总家务,100%绝对无疑要我们“大男人”全包了!而且还被蓝眼睛24小时监视!出门时她母老虎刀姑娘一定在前面一摇三摆,买东西、讲价、付钱,钱袋由她管。我们“大男人”要背着孩子,双手提物,一生一世在她后面永做观音兵。妈妈咪哟!妈妈咪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看司机可怜模样,我们就问他的另一半是否少数民族,也姓刀?他笑说她跟他一样是汉族。他补充:“国家对少数民族有优待--生男生女不设限,考大学补学分,工资有补贴,思想行为不严求……我们汉族在云南算是少数民族,但却享受不到少数民族优待政策”。
刀姑娘厚道
第二天上午游西山龙门。沿崖径拾级而上,饱赏崖壁上的道教雕刻塑像,爬到最高处,500里滇池风光尽收眼底。
刀姑娘说,其祖父母与爸妈告诉过她:
*她出生前,滇池很大、很美、很迷人,
*那时昆明气候比现在好很多。
*后来被毛主席的群众运动填池造田——但烂地种不出庄稼。
*最后只好盖商品房与工业区了。
*结果自然环境与生态受到极大的破坏。
*虽然花了天大数目的金钱,至今还没能抢救回来。
读者诸君!刀姑娘不一刀指出这是毛主席的祸国殃民债之一(他老人家的文革一手制造的),充分显示她虽姓刀、眼睛蓝,其实却12万分厚道!12万分宽容!
想当年,1973-74年吧,周总理陪“国际玩友”西哈努克亲王悠游昆明。当时昆明领导人日夜赶建许多好路,并修补了枪炮手榴弹遗留下的所有文革内战痕迹,一切一切都经过粉饰一新。但滇池填出的这块烂地,还是被周总理眼尖而发现了。云南领导人当时还拍胸自豪地说:“我们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大学特学全国人民向海要田!”。
没料到周总理生气地说:“好好的风景区,竟然糟蹋成这个样子!”。
下午游市区。
在碧鸡城门,人山人海,仙乐飘飘——原来百货大楼在表演时装!丽人们帅哥们身穿各种名牌奇装异服,在百货楼梯一上一下,随着时代音乐左顾右盼、摆弄身段;而昆明男女老少,则挤满在楼下街上,拉长脖子张开嘴巴看得出神。
我们也逛了美国沃尔玛SAM会员超市,发现规模宏大、商品齐全、管理先进、价格比许多国营或民营低廉——据说已口碑远播,深受爱戴。我暗想:这些外资跨国公司挟其庞大资金,可能计划先亏本两三年,打垮了中国竞争对手后,才调整卖价。
彝族有米有衣有酒
第三天游九乡。
昆明-九乡山路,是峰回路转的红土高原羊肠小道,车程约4-5小时。
九乡是穷乡辟壤,山深崖险,山洞、崖洞、石灰洞、大岩洞特别多,奇形怪状,鬼斧神工;瀑布、急流、涌泉更蔚为奇观——若九乡岩洞自谦第二,桂林岩洞应不敢自夸第一。
要打毛泽东的游击战,展示神出鬼没的现代孙子兵法,九乡是最最理想的地方。
九乡也是珠江的发祥地,先富起来的广东人,不仅要感谢邓爷爷,也应饮水思源,感谢云南才对——没有云南肥水慷慨地注入珠江,哪会有珠江流域的富饶与繁荣?!
导游已换为彝族女青年。她解释:
*我族名称繁多,但自称彝族的人数超半。
*解放初期毛主席接见我族首领。他喜爱彝字有米有衣,显示丰衣足食。
*我族经过民主协商,才决定统称为彝族。
至于九乡名称,女导游说:
*可能来自第九乡镇。
*可能来自酒乡——我们彝族喜爱杯中物,每天无酒不欢;有朋自远方来,更不醉不休——因而我们的家乡被叫为酒乡,传开去,日久逐渐变成九乡。
彝人、纳西人、缅人、日本人
我注意到:
*彝族、纳西族、缅甸人、日本人称日(太阳)为NE或NI,手为LEK。
*黑色——大家都称为NEK。
*黑日(黑太阳)叫Ne Nek,黑手叫Lek Nek——形容词不在前面,而放在名词後面。
*现代缅语、彝语、纳西语等,都不发尾音K,T了。
*读音、声调(太阳 Ne,Ni。手Lek。黑色Nek)、文法(形容词放在名词後)等惊人一致。
我又注意到:
*纳西族喜爱打猎,历来也被称为MOSO摸索人,而缅族叫猎人就是MOSO摸索。*MOSOPO摸索埔是缅族的发祥地 (在缅甸中部)。
*再举个例:比如“我爱太阳在东方”,彝族、纳西族都讲成”我太阳在东方爱”,动词一定放在句子的最后面——这点与缅文、日文完全相同。
由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神话故事、体形脸型等比较、追查後,我怀疑、肯定:
*缅族与彝族、纳西族,极可能是同源同族。
*缅族先民完全可能由甘肃、青海,经纳西地区,再游牧南下一直到缅甸中部。
*最近考证日本人与彝族有历史关联——单单从语言、文法推测,已肯定非空穴
来风。
*清楚记得日本历史教授井上清先生曾跟我谈过:二战结束时,有不少在中缅边界的日军,因迷恋亲人般的LOLO多情姑娘,死都不肯回日本。
*据查,元明清时代彝族被称作罗罗或裸裸,英文拼写为LOLO。
纳西族胖就美
第四天游丽江:
*那是长江上游金沙江U字型拐弯的地方。
*也叫“长江第一弯”。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贺龙的红二方面军曾由此北上抗日。
*东汉诸葛孔明曾在此“五月渡泸”。
*元朝忽必烈曾在此“革囊渡江”。
在这里,女导游与司机又都换为纳西族。
新女导游笑着向我们解释了:
*“纳”(NEK)意即大黑,“西”是人。纳西人就是大黑人。
*他司机和她导游都取汉姓“潘”——水边山民。
*大家可叫她“纳西妹”或“潘金妹”,叫司机“纳西哥”或“潘金哥”。
*记着哟!他“潘金哥”和她“潘金妹”,就是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兄妹——名字挺好记哟!
团友们笑着回答:
*我们个个都是打虎英雄武松,我们不是那矮冬瓜武大郎!
*我们个个为身强体健而爱吃醋——尤其陈年老醋!
*若“大黑人”潘金妹再去跟水浒传西门庆打情骂俏,准会闹出命案的!
“大黑人” 潘金哥哈哈大笑。
“大黑人”潘金妹则故作惊慌状,哀求身强体健爱吃老醋的武二郎们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纳西族男女都喜欢胖,都喜欢黑——认为胖就美,黑就靓!
潘金妹无他——“胖就美”的谐音也!而潘金哥是“胖就够”!
潘金妹 = 胖就美?潘金哥 = 胖就够?
全车人大笑,于是冲着“潘金妹”喊 “胖就美”, 遥对潘金哥喊“胖就够”。笑声喊声飘荡出车外。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