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民主问题答疑(八)(整理版)
大中华民主问题答疑(八)(整理版)
——熊飞骏
十四、民生问题与民主问题孰先?
“先民生问题,后民主问题”是部分威权政府拒不实行民主变革的潜台词。
“民生”与“民主”有冲突吗?
民生问题必须优先于民主问题吗?
民生问题与民主问题哪个更重要?
专制苏联和民主俄罗斯的民生状况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上世纪中期,苏联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GDP连续三十年高居世界第二?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富强大国。
才两亿人口的国家GDP高居世界第二,苏联的“富强”是有目共睹的,应该有充足的财力物力解决民生问题。可苏联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
衣食和住房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民生问题。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多数中国人已经吃饱了肚子时,苏联的多数公民依旧营养不良,每天得为购买仅够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须品排几个小时长队。城镇公民的人均平均住房面积才0.4个平方?远远超过了中国“蜗居族”的想象极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因为没有民主!在官僚特权专制体制下,国民的劳动成果分配权完全掌控在特权官僚集团手中,导致多数劳动成果被折腾浪费和官僚私吞。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国民只分到很少的份额。
高居世界第二的庞大GDP哪里去了?
一、瞎折腾浪费掉了。
官僚特权专制体制是“劣胜优汰”的,升到决策层的高官显贵多是关系大于能力的不负责任政客,一方面“对形势判断严重失误”优先发展军工,欺骗强迫人民勒紧裤腰带大搞两弹一星;在食不果腹的逆境下还发誓要“解放世界人民”?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浪费在远远超过威慑作用不能吃不能喝又不能随意用于战场的核武工程上。另一方面为了“政绩”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把人民的血汗成果往水里扔。结果相当大一笔GDP在官僚的瞎指挥中被折腾浪费掉了。
二、极少数官僚政客利用职权巧取豪夺了苏联人民创造的大部分财富。
苏联的平民大众虽然长年食不果腹寝不安枕,可官僚政客却利用职权享受着远超平民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奢华生活。国家花在每位高官显贵身上的钱则相当于普通平民的几百几千倍!
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一书中,回顾了特权化在斯大林时代就已大肆蔓延的情形:“你在职位的阶梯上爬得越高,归你享受的东西就越丰富……如果你爬到了党的权力金字塔的顶尖,则可享有一切——你进入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完全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国家里为那些获取权位的少数人而实现。”
“全莫斯科享受各类特供商品的人总共有4万人。国营百货大楼有一些柜台是专为上流社会服务的。而那些级别稍稍低一点的头头们,则有另外专门商店为他们服务。一切都取决于官级高低。”
苏联官僚政客享有下述平民大众根本无法想象的特权:
1、 宅第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均有一处或几处别墅,少则花几十万卢布,多则糜费上百万卢布(苏联时期熟练工人平均月薪只有1000卢布);凡是名胜地、风景区、海滨、避暑胜地,几乎全部被大小官员的别墅所占据。
2、 特供权。各级党政机关均有特设的内部商店、餐厅、冷库等供应网络,按照官职大小、地位高低享受特殊供应。手持特供证在特供商店能买到质优价廉的、普通公民望洋兴叹的种种主副食和其它商品。
3、 特教权。在苏联,凡是高级官员的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均有培养他们的专门机构或保送入学的制度。高级军官的儿子则直接送军事院校培养。
4、 特继权。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几乎可以免费为自己的子女留下豪华住房和别墅,供他们终身享用。
5、 特卫权。花在高级领导人身上的费用,达到无法核算的程度。为维护他们的生活、别墅和私人住宅中的服务人员、警卫人员,每年开支达数百万卢布,甚至达到几千万卢布。
6、 特支权。位居金字塔顶峰的官员还在国家银行有“敞开户头,即产主可以不受限制随意提取款项的户头。”
苏联普通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才0.4平方,可高官显贵享有的住房却大得惊人。叶利钦在回忆录里曾这样描述过他升任政治局候补委员时分给他的房子:
“我头一次到别墅时,在入口处,别墅的卫士长迎接我,先向我介绍此处的服务人员——厨师、女清洁工、卫士、花匠等等一些人。然后,领我转了一圈。单从外面看这个别墅,你就会被它巨大的面积所惊呆。走进屋内,只见一个50多平方米的前厅,厅里有壁炉、大理石雕塑、镶木地板、地毯、枝形吊灯、豪华的家具。再向里走,一个房间、二个房间、三个房间、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配有彩色电视机。这是一层楼的情况,这儿有一个相当大的带顶棚的玻璃凉台,还有一间放有台球桌的电影厅。我都弄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个洗脸间和浴室;餐厅里放着一张长达10米的巨大桌子,桌子那一头便是厨房,像是一个庞大的食品加工厂,里面有一个带壁炉的大厅,穿过大厅可以到日光浴室去,那儿有躺椅和摇椅。再往里走便是办公室、卧室。还有两个房间不知是干什幺用的。这儿同样又有几个洗脸间和浴室。而且到处都放有精制的玻璃器皿,古典风格和现代风格的吊灯、地毯、橡木地板等其它东西。”
“就连我这个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样的级别,都配有3个厨师、3个服务员、l个清洁工,还有1个花匠”。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935年到莫斯科访问时发现,连无产阶级伟大作家高尔基也被当做贵族供养起来。在金碧辉煌的别墅里,为高尔基服务的有四五十人之多,他家里每天有亲朋食客数十人。 “而人民则不得不依然为弄到一块面包与一股空气(住房)而处于艰难斗争的状况之中”
…………
面对这样一个以巧取豪夺国民劳动成果为“职责”的庞大官僚特权阶层,落到平民百姓手中的财富自然少得可怜,生活水准远不如1860前美国的南方黑奴。他们就算创造了多于“公平国家”十倍的财富,也享受不到对方十分之一的生活水准。
所以没有民主的专制国家,永远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哪怕专制国家在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平民大众也一样“生不起,住不起,病不起,读不起,死不起。”
民主俄罗斯的GDP和前苏联不能相提并论。2009年俄罗斯GDP屈居世界第12位,连印度都不如,可多数俄罗斯人民享有的生活水准比苏联时代要高出N倍。相比中国也后来居上,相当于中国平民的N倍。俄罗斯绿卡对中国平民的吸引力远大于文明古国对俄罗斯人的吸引力。2009年俄罗人均住房面前达22.3平方米,市场上的生活用品极大丰富,排长队买面包已成为不可思议的古老往事。
俄罗斯财政收入的一半用于平民的福利事业。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全免费教育,中小学校还免费提供学生午餐。病人住院不用事先交付押金。在未交一分钱的情况下,哪怕是中国人在俄罗斯生病也能得到急需的治疗。民主俄罗斯人根本理解不了世上还有“没交钱就不治疗不抢救”的医院和医生?
二零零七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极具震撼力﹑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指出,俄罗斯从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六年,经济总量增加七成,但员工的人均收入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扣除通胀后,实际增长超过百分之二百。今天莫斯科劳动者的人均月工资约一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我国的几亿城镇农民工收入在长达20年中没有实质性增长。
…………
印度是一个不成熟的民主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人均GDP只相当于中国的一半?但印度平民大众享有的福利水准远远高于我们。公立大学学费在长达50年中没有增长?一学期学费只有区区4美元?学生宿舍每月住宿费只相当于8元人民币?极低学费培养出来的印度大学生,质量却远远高于我们?
综上所述,没有民主的专制国家,无论国家多么富强,经济多么高速增长,民生问题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不仅如此,专制国家的经济繁荣都是暂时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民主变革,无论GDP增长多快,哪怕是世界第一第二,最终都避免不了大幅下滑甚至崩溃的悲剧。希特勒早期的德国经济增长率百分之百,在世界经济大萧条时居然消灭了失业?可最后的结果呢?前苏联经济在工业化时期也是突飞猛进,最后卢布居然贬得一文不值,不得已只好废除旧币重换新币。
所以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要条件!
那些先民生后民主的威权国家永远也不可能解决民生问题;就算每年取得百分百的经济增长率也一样。
十五、民主国家的中国移民为何素质也低?
“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民主”是天朝最缺乏常识的“权力语言”。
“中国父母官”迷信“素质低”说,前天听到的一则某县教育局长的训话很能说明问题:
“中国人素质真低,有次我去一学校视察,看到校门口旗杆倒了。我分派校长,校长分派老师,老师又分派学生……我推你你推他,就是不肯亲自动手把旗杆扶起来?举手之劳的小事分派别人去干花费的精力,比自己亲自动手干更劳神费力?可中国人就喜欢在小事上玩权力!你看中国人素质该有多低……”
把上述这则消息发到QQ空间后,网友“林夕人”的一则回复一语中的,揭开了“素质低说”的本质:
“典型的特权化,上行下效,一个举手之劳,自己不做是理所当然,但别人就是素质底,就是这样一些思维的人占据着岗位,不说弱智至少也不是正常心态的人。”
我曾在《国民劣根性是特权专制体制结出的恶之花》等系列文章中如此阐明“素质说”:
“国民素质是社会体制的产物”。
“民主体制抑恶扬善优胜劣汰,让魔鬼进化成天使;专制体制奖恶惩善劣胜优汰,把天使异化成魔鬼。”
“好体制坏人无法作恶;坏体制好人处处碰壁;专制社会劣币驱逐良币。”
“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把他丢到水里去历练,在沙漠上是不可能造就游泳健将的。”
“民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一百个漂亮女子长期困在妓院里求生谋发展,九十九个会变成妓女;同样一百个女子在大观园里成长,九十九个会变成淑女。要想提高妓女素质第一是要让她告别妓院环境,企求在妓院里大幅提升妓女的整体素质只能是痴人说梦。”
…………
支持上述观点的事实依据如下:
北韩南韩同根同种同文化,专制北韩的多数公民不是疯子就是白痴。南韩的绅士气质和淑女风范则强烈感动了中国电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
民主前的台湾一样腐败动荡,官员出行前呼后拥花费惊人。民主后的马英九总统长年一日三餐主要吃普通上班族享用的“平常盒饭”,贪腐机要费的民选总统陈水扁则立马锒铛入狱。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