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人筆下的巴黎和平協定
原題目為《 巴黎協定簽署,結束美國參與越南戰爭 》( Paris Peace Accords Signed, Ending American Involvement in Vietnam War )
2012-1-27日

巴黎協定簽署後的基辛格和黎德壽 (圖片來源:wiki 網)
1973年1月27日, 美國、南越、北越和越共臨時革命政府(“越共”, Việt Cộng ,系當年西方政府和媒體對“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或在南越的共產黨游擊隊的專稱;並非指現今的“越南共產黨”。譯者註 )的代表們簽訂了一份關於越南停止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 其中包括頒布終止越戰的停火令以及美國撤軍等條項。
各次談判
自1968年林頓-約翰森 ( Lyndon Johnson ) 總統政府時期起,美國、與其同盟南越和敵對的北越曾開始舉行各次尋求和平的談判。 該各次談判只因為談判桌形狀的問題無法達成一致而無結果和進入僵局。
1969年當尼克松上台,接任約翰森擔任美國總統後,談判繼續。 在競選期間, 尼克松宣稱將達至“榮譽的和平”。 在各次正式的談判桌上仍坐有南越政府和臨時革命政府的代表;與此同時,由美國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和北越領導人黎德壽卻秘密舉行談判,最終導致達成和平協議。
在1972年之前,各次談判皆只達到甚微的進展。 因需要面對選舉,尼克松認為美軍撤離越南是優先的選項。 北越亦希望和平,事因看到其兩大共產同盟中國和蘇聯皆與美國修好關係。
1972年10月,基辛格和黎德壽促成具突破性的步伐。 雙方同意作出重大的讓步: 基辛格答允讓北越軍隊留存在越南南方,而黎德壽卻願意讓阮文紹總統繼續任其職。
阮文紹總統清晰的認識到一旦五十萬美軍撤離越南後,允許約十五萬的北越部隊留駐南方即意涵將被亡國, 由此反對妥協中的各項條例, 令到和平談判破裂。
尼克松對阮文紹保證,將大量加強軍事援助並且對阮說,若北越重再發動衝突,美國將重返越南。 尼克松亦威脅說若阮文紹不接受此妥協的話,就收回各種援助,強迫阮文紹須讓步。
在美國為表示對其南越同盟仍是遵守諾言和警告北越必須追求和平,發動了在聖誕節期間十二日內大規模轟炸北越的新的攻擊後,1973年1月8日,和平談判會議重新開
展。1月23日, 基辛格和黎德壽達成妥協,將於四日後簽署一份協定。
妥協,即稱為關於越南停止戰爭與恢復和平的協定,規定各方停火,美兵在六十日內撤軍。 北越將釋放全部美軍戰俘並返回美國。 這份協定也呼籲南越政府和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雙方談判,最終導致在未來的南越土地上舉行“ 真正的自由和民主的總選舉”。
繼之,在同一年裡, 基辛格和黎德壽同時獲1973年諾貝爾和平獎;黎德壽拒絕接受獎項,因為他認為,和平並非真正到來。
戰爭重啟和結束
巴黎和平協定終結了美國直接參與越南戰爭的事務, 可是它並非停止南北越的衝突,雙方繼續戰鬥至那一年的年底。 阮文紹總統宣布該協定無效於1974年1月。
1975年春,北越部隊力量向南方進軍,並接近南越首都西貢。 阮文紹要求尼克松的繼任者增援資助,但遭到拒絕。 4月21日, 阮文紹辭職並宣讀了一份指責美國背叛南越和基辛格強迫他簽署巴黎協定,引致其失敗。 4月30日,北越軍隊佔領西貢, 南越投降和戰爭終止。
在越南戰爭中,超過五萬美國人和上百萬越南人喪失性命。
嶺南遺民譯
2012年2月1日
資料來源: http://www.findingdulcinea.com/news/on-this-day/Jan/Paris-Peace-Accords.html
此文于2012年02月02日做了修改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