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想當皇帝的袁世凱殺宋教仁!!!
宋教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宋教仁
宋教仁 國民黨 (1912年-1913年) 國民黨理事長
任期
1912年至1913年
前任 首任理事長
繼任 孫文
華興會副會長
任期
1904年2月15日至1905年7月30日
前任 創會
繼任 與同盟會合併
出生 1882年4月5日(1882-04-05)
逝世 1913年3月22日 (30歲)
國籍 北洋政府 中華民國
政黨 華興會
同盟會
國民黨 (1912年-1913年) 國民黨
親屬 宋振呂
配偶 方氏
學歷 桃源漳江書院
美國聖公會文華書院
日本法政大學
著作 起草《鄂州臨時約法草案》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法》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鈍初,號漁父,生於中國湖南省桃源縣上坊村湘沖一戶一個的書香之家,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是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擔任過華興會和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也是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曾留學日本法政大學、早稻田大學。1913年3月20日,時任國民黨代理理事長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老北站)遭槍擊,22日不治身亡,終年31歲。
目錄
[隱藏]
* 1 個人生平
o 1.1 早期生涯
o 1.2 民國成立後
o 1.3 遇刺身亡及遺言
o 1.4 追查兇手
o 1.5 宋教仁被殺之謎
+ 1.5.1 孫中山殺宋教仁論
o 1.6 後世追悼
o 1.7 生後歸宿
* 2 宋先生遺族簡述
* 3 後世評論
* 4 生平紀年
* 5 思想
* 6 著作
* 7 相關書籍
* 8 註釋
* 9 參考資料
* 10 外部連結
* 11 參見
[編輯] 個人生平
[編輯] 早期生涯
宋教仁6歲進入私塾讀書,17歲升入桃源漳江書院,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學堂。翌年入學,在校期間,由吳祿貞等人組織的革命團體在武昌花園山的聚會吸引了他,常與同學議論時政,並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是年8月,黃興到武昌,兩人相識並從此成為摯友。不久,黃興因激烈的反清言論,被驅逐出武昌,回到長沙。隨後,宋教仁也回到湖南,為成立革命團體到長沙、常德一帶做聯絡工作。光緒三十年(1904年)二月,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華興會在長沙成立,黃興任會長,宋教仁任副會長。同年12月13日,宋教仁抵達日本,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成為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人。1910年底,宋教仁從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報》主筆,以「漁父」筆名撰寫大量宣傳革命的文章。1911年7月,與譚人鳳、陳其美等在上海組建同盟會中部總會,邀請或派人來往於上海、長江中下游各地,促進革命勢力的發展。
[編輯] 民國成立後
民國二年2月1日,宋教仁自桃源起身,經長沙、漢口沿江東下;嗣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視察黨務。彼時國民黨選戰大勝、黨員士氣高昂,宋氏政治前途如日初升,所至之處,歡迎會上無不人山人海,宋亦隨地推廣憲政理念,其要旨是產生純粹的政黨政治,由國會多數黨領袖任內閣總理,負起政治責任,組成責任內閣;由此先制憲,再依法選舉總統。
[編輯] 遇刺身亡及遺言
1913年中華民國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宋教仁正欲循歐洲「內閣制」慣例,以黨魁身分組閣之際,同年3月20日22時45分,被殺手刺殺於上海火車站,子彈從後背射入體內,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兇手開槍後逃逸。宋教仁疼痛難忍,趴倒在一張椅子上,用手把于右任的頭拉到胸口,喘息地說:「吾痛甚,殆將不起……」,當時在火車站送行的黃興、于右任、廖仲愷等將宋教仁送往滬寧鐵路醫院急救。在醫院中他向于右任留下遺囑:[1]
今以三事奉告: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東京寄存之書籍,悉捐入南京圖書館;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後,請克強與公及諸故人為我照料;三、諸公皆當勉力進行,勿以我為念,而放棄責任心。我為調和南北事費盡心力,造謠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誤解,我受痛苦也是應當,死亦何悔?
他並授意黃興代擬電報給袁世凱,講述自己的中彈經過和革命生涯,[1] 電報原文如下:[2]
北京袁大總統鑒:仁本夜乘滬寧車赴京,敬謁鈞座。十時四十五分在車站突被奸人自背後施槍彈,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勢必至死。竊思仁自受教以來,即束身自愛,雖寡過之未獲,從未結怨於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權之見存。今國基未固,民福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見納。宋教仁。哿。
手術後,情況沒有好轉,大小便中出血嚴重;21日下午,宋教仁再次被送進手術室,延至22日凌晨4時48分不治身死,年僅31歲。身故後,范鶴仙拍下宋教仁遺體的照片,今宋教仁墓安於上海市閘北公園。
[編輯] 追查兇手
宋教仁正裝遺照
事後警方追查兇手為失業軍人武士英、牽涉出包括擁有中華國民共進會的會長和江蘇駐滬巡查長頭銜的青幫大佬應桂馨、內務府秘書洪述祖(清代著名學者洪亮吉的曾孫)、內閣總理趙秉鈞等人,武士英被捕之後,先供述受應桂馨指示,後又在法庭翻供稱系個人所為,否認見過應桂馨而後來暴死上海獄中,各方猜測應屬中毒,趙秉鈞被迫辭去總理。1914年1月,應桂馨出獄後北上向袁世凱索酬,被人追殺,在逃往天津的火車上被刺。時在天津的趙秉鈞曾為之抱怨,不久在家中突然死亡。以致於案情更為撲朔迷離。[3]洪述祖後被抓獲,被判處絞刑。
[編輯] 宋教仁被殺之謎
本條目或章節存有多項爭議或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中立性有爭議。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自2011年2月起標示本模板。
* 準確性有爭議。自2011年2月起標示本模板。
[編輯] 孫中山殺宋教仁論
外部視訊鏈接
鳳凰衛視:殺宋教仁真兇非袁世凱
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其一,孫中山乃江湖中人,從前清開始就有暗殺前科,案底如刺陶成章、刺黃遠庸。其二,袁世凱向來無暗殺政敵的傳聞,其三,宋教仁與孫中山的矛盾,國民黨內人人皆知,如宋教仁主張的南北調和,孫中山堅持護法運動,明確的反對調和,聲稱:「舍恢復約法及舊國會外,斷無磋商餘地。」,[4] 宋被暗殺死後能得到最大的好處的就是孫中山,再加上,宋是國民黨內接近袁世凱的一派,但卻死於會晤袁世凱的途中;其四,宋教仁對國民黨的改組,極力排斥江湖幫會,而孫中山恰恰就是洪門紅棍,陳其美、應桂馨都是青幫大佬,而袁世凱卻從來與幫會無任何交往;兇手應桂馨是共進會的頭目,曾擔任孫中山衛隊的司令、臨時政府庶務長,但與袁世凱無任何的瓜葛。[5]
近年來,海外學者對這樁公案提出不少新證,認為宋教仁是國民黨內部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對破案出了大力的青幫大頭目、國民黨元老陳其美頗有嫌疑。陳其美最後也是在上海被暗殺的。袁克文撰寫的《辛丙秘苑》一書講述了自己從1911年到1915年的見聞,書中披露,袁世凱多次派密使與宋教仁接洽,歡迎他北上,宋教仁接受了袁世凱的邀請。在北上臨行之前,陳其美、應夔丞等人詢問宋教仁關於國民黨內閣的組織辦法,宋教仁說:「我只有大公無黨一個辦法!」,聽了宋教仁的想法後,應夔丞罵宋教仁是叛黨,並企圖當場殺害宋教仁,但被在場的人勸阻,宋教仁見此舉動,便說:「死無懼,志不可奪」,最終大家不歡而散,陳其美和應夔丞對宋教仁的痛恨加深。在隨後的幾天里,陳應兩人商議對策,宋教仁3月20日遇刺身亡。應夔丞深知兼任總理的內務部總長趙秉鈞害怕宋教仁搶奪他的位置,就通過他的秘書洪述祖騙取來自趙秉鈞的密電密信。起初的目的只是邀功請賞,後來這些密電密信便成了充當了嫁禍於袁世凱的文字證據。[註 1][7]
而上海東華大學廖大偉教授則從民初幫會與革命黨交惡、與社會關係緊張的視角,重新闡釋這一血案:應桂馨是中華國民共進會(1912年7月由青幫、洪幫、公口等幫會聯合發起,成立於上海)會長,在社會轉型中角色與地位與革命黨形成落差,因而產生報復心理;宋教仁在國民黨內的實際地位和未來政治角色,決定了他不幸被選為報復對象。[8]
[編輯] 後世追悼
于右任為宋墓題寫的銘詞:「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記?為直筆乎?直筆人戮。為曲筆乎?曲筆天誅。於乎!九泉之淚,天下之血。老友之筆,賊人之鐵。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銘諸心肝,質諸天地。」
[編輯] 生後歸宿
宋教仁於1913年3月21日辭世後,禮葬於上海閘北的宋公園(今閘北公園)內。墓地近似正方形,四周砌有二十四根圓頭方柱,連成石欄。墓寢坐北朝南,為半球形,墓前立有墓碑,上書:『宋教仁先生之墓』,系集孫中山墨跡而成。宋墓頂上有一腳踩青蛇,展翅欲飛的雄鷹,象徵著宋教仁一生不斷爲了憲政的理想,而與保守的舊勢力作頑強鬥爭的精神。墓地南隅、正中左右樹有石柱兩根為出入口,置八級臺階,供拾級而上。墓區正中石柱頂端聳立著以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宋氏西服坐像,底座正面刻『漁父』二字,系章太炎篆文手跡。背面刻銘文,系于右任所書:『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記?為直筆乎?直筆人戮!為曲筆乎?曲筆天誅。於乎!九泉之淚,天下之血。老友之筆,賊人之鐵!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銘諸心肝,質諸天地。』墓區廣場及通道均系花崗石砌成,周圍廣植龍柏、廣玉蘭、香樟和月季等各種花木,整個墓園莊嚴肅穆。
[編輯] 宋先生遺族簡述
* 方氏:宋教仁之妻。生前常居於家鄉-湖南桃源。夫故去後,接受愛國人士捐款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頒發撫恤金予安頓生活。獨子於上海求學期間,每逢暑假即前往滬探子。惟獨子病逝後,生活失去重心。1964年5月24日,吳相湘在其著作《宋教仁傳——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的自序中記載:『又見報載宋先生遺屬寡媳一人在桃源轉徙流離孤苦伶仃之訊(宋之獨子歿於抗戰前);更傷英雄無嗣之淒涼。』
* 宋振呂:宋教仁與方氏之獨子。少年時,離鄉赴上海讀書,畢業後曾留學日本;1934年隨行歐洲司法考察後,曾服務於中華民國監察院審計部至1936年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36歲)。[9]1950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為宋振呂之妻葉惠英親筆簽發證明,追認宋教仁為革命烈士。[10]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