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族需改唯我独尊心态
作者:Khaing M. Thein
译者:貌强 Maung Chan (缅甸华族)
在缅甸联邦生活着缅族与非缅族众原住民,各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价值观等并不一样——但大缅族却对此视而不见。
大缅族对非缅族众原住民只知一味强迫同化——对全国全民要全盘缅族化!
这全国全民全盘同化,从1948年缅甸联邦获得联合独立后就开始了——所以非缅族众原住民痛心缅族摧毁了大家庭的天赋权利与责任心。
大缅族老吹嘘他们占联邦总人口的60%,其实不然。
比如:缅族-钦族结婚,其子女登记为缅族;克伦族-孟族子女、若开族-缅甸穆斯林子女也可能列入缅族——这是人口普查时的一般做法。
(译者注:译者出生在缅甸伊洛瓦底三角洲,因身为缅甸华族而被大缅族教育部赶出医学院,后来经好心教授开窍,才在“民族”栏上改填缅族——不然,找工作、办居留、远行、考留学考试等无不面临无形困难。译者有许多非缅族原住民亲友,因惧怕种族政治缠身,也都填为缅族而从此一帆风顺)。
如果你选择了民主标准与普世价值观,当然要以维护联邦公民的民族权、民主权、发展权等为己任——这就要面对大缅族主义的唯我独尊心态了。
众所周知,1948年缅族联同非缅族众原住民争取得共同独立,但独立的丰硕果实,却从此由大缅族独占了。
不仅缅族独裁将军们高举大缅族主义,连流亡国外的缅族政治家、活动家也忽视甚至仇视非缅族原住民的权益——他们缺乏各族人民平等互利互敬的思想。
缅族从不忘称呼非缅族原住民为掸族原住民、克钦族原住民、钦族原住民、孟族原住民、克伦族原住民、若开族原住民……,但至今却不肯自称为缅族原住民。奇怪不奇怪?
可能他们分不清原住民(ethnic nationality)和国民(nationality)有何差别;也可能装糊涂,更可能别有用心。看所有缅族出版社、电台、电视、记者等媒体,把缅族(Burmese)与缅甸联邦公民搅在一起,笼统称为(Burmese),而对其他非缅族原住民则用掸族(Shan),克钦族(Kachin)、钦族(Chin)、孟族(Mon)、克伦族(Karen)、若开族(Rakhine)等称呼——十有八九不是在发扬光大“大缅族优越感”吗?
外国媒体对缅甸人民的缅语广播,多会步大缅族主义后尘亦步亦趋——英国广播电台BBC最为突出。
查缅族历史始自1044年蒲甘王朝(Pagan Dynasty),阿努律陀缅王(King Anawrahta)东征西讨,东南亚文明古国孟王国(Mon Kingdom)1057年首次亡于其手;而孟族历史比蒲甘王朝就早好多好多,若开族(Arakan)历史则自公元前3375年就有了——若说若开族孟族是祖父辈曾祖父辈,则缅族辈份远远在孙儿曾孙儿以下。
可能缅族误以为原住民代表落后,所以它有意无意避而不用,或有意无意把缅族与所有缅甸联邦公民等同为Burmese——既压低了其他所有原住民,也抬高及吹胀了自己,为独占鳌头制造舆论根据。
刚上台的吴登盛政府权力来自大缅族主义军队的支持,对非缅族众原住民虽凶相有所减低,但仍然居高临下。比如,克钦邦边区事务部长Col. Than Aung 会见克钦族独立军KIA Gun Maw 将军谈判军事冲突事件时,依旧满脸横肉叫人投降,不过语气倒近乎“充满父母爱心”:“坏孩子离家出走了……希望浪子回头金不换”。
这是何等侮辱非缅族众原住民武装力量呀!我们要各族平等、互敬互利、真正联邦制,就因缅族独裁将军们不答应,才进行武装斗争的——长达半世纪多了!
缅族虽生活在21世纪,依然漠视世界已进入地球村与互联网时代。
睁开眼睛看看——先进的世界人民,多已生活在民主、人权、共存共荣共进步的互联网社会了!
(节译自S.H.A.N掸新闻通报社。掸民主联盟秘书长赛万赛(Sai Wansai,General Secretary of Shan Democratic Union) 说作者是留美学者 graduate of Intern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Buffalo in New York)。
(2011/08/27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