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思想者探讨启蒙的艺术 和思想者探讨启蒙的艺术
——熊飞骏
我曾多次撰文呼吁中国民主进步的当务之急不是争取一蹴而就的“普选”,而是下列三项:
广泛启蒙民众;
争取基本人权;
推动“社会进步法案”(《新闻自由法》、《官员财产公示法》……)出台。
启蒙民众是第一要务。
中国必须补上“启蒙运动”这一课!没有民众的广泛觉醒,多数民众就会丧失基本常识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就算上天掉下“民主”,也容易重蹈“辛亥革命”的悲剧,结出“强人专制”或“多数人暴政”的怪胎。
我国的多数思想者都认识到启蒙事业的重要性,但在“如何启蒙”这一技术层面却存在着严重的“抱怨急躁病”。
多数思想者都把林语堂的一段话奉为圭臬:
“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 本身是最底阶层, 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
林语堂对中国人素质的抱怨是不公平的!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社会体制”的产物,民主宪政体制历练出“公民”“绅士”;官僚专制体制则只会造就“愚民”“偏执狂”。中国人并非天性就愚昧极端亲痛仇快,而是特权专制毒害了他们的心灵。在官僚专制体制的长期毒害下,每个中国公民都是“受害者”,过错在专制体制而不在中国人自身。
我国思想者的职责就是给国民“排毒”,唤醒他们的心灵。
从某一特定层面上来看:林语堂的抱怨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一个启蒙思想者来说,必须把林语堂这段话远远抛在脑后,否则你就不可能拥有启蒙事业必要的“耐心、睿智和亲切感”!
启蒙思想者的职责与诗人乐师等“艺术家”不同;不是“同声相求同气相依”,不是追求“理解万岁”和“心灵共振”;而是唤醒对象的“心灵”。
启蒙思想者就象一个“医生”,启蒙对象则是你的“亲人”和“病人”,因为是“病人”,你必须“医治”;因为是“亲人”,你不能“抛弃”或“置之不理”,任其“自作自受”。
前天我写了《和理发老头对话卡扎菲》一文,本意是为了交流“启蒙艺术”;而不是对“国民素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此文发出来后,回复文字不是对愚民素质的抱怨,就是对洗脑宣教的愤概,少有例外:
“这种思想的中国人多了去的,无可救药。”
“这种人的确很多,都是几十年洗脑的结果。”
“愚民太多太多,活该这老家伙受穷挨冻。”
“理发师老头不会明白的,你是白费劲。”
“平时看到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今天这个成了受害者,明天那个又成了受害者,问到他们,一个个不是毛粉就是“爱国贼”,真气得我想骂一句‘活该’!”
…………
《和理发老头对话卡扎菲》一文主要是向启蒙思想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方法得当,有足够的耐心,无论对象多么愚昧偏执,洗脑多么成功,总能找到令对方觉醒的锲入点,只有极少数例外。
因为多数国民缺乏“常识”和“逻辑”,我国的启蒙事业任重道远。
我国启蒙运动的最大困扰是:启蒙思想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可启蒙效果却事与愿违。
问题的症结不只是民众中毒太深;还有多数启蒙思想者对“启蒙艺术”不够重视。
对于一个成功的启蒙思想者来说,“启蒙艺术”与“启蒙思想”同等重要。
如果把握下述四个要领,启蒙效果应该能立竿见影。
启蒙思想者别高高在上,把启蒙对象放在与自已完全平等的位置,真诚把对象当成自已的“同胞”和“亲人”。
努力战胜悲愤情绪,以心理医生的胸襟和耐心,真诚同情关爱那些被被谎言和偏执教条毒害的民众,把他们当成你的“病人”,治好他们的心灵疾病是你的职责。对于一个合格医生来说,患者的病情无论多么沉重,医生是不应该愤怒抱怨的。
抛开美丽动听的大道理,用对方熟悉的小事来类比,把对立的观点推向极端,推向简单化,让对象的偏执理念不攻自破。
永远别谩骂诋毁,就算是你最痛恨的病原菌也一样。
…………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期待在心中……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相关文章:《和理发老头对话卡扎菲》http://www.blogchina.com/201104231124949.html
(2011/04/25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