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千七百名越南士兵葬於中國領土 ?
日本的一份資料透露, 距今廿六年前的中越一場激戰,使致三千七百名越南士兵陣亡並被集體式埋葬於現屬中國境內,中越邊界地區靠近越南河江省地界的山林裡。
日本防衛廳( 即國防部 )屬下國防大學的一份資料提及1984年7月12日中越軍隊的戰役。此資料後由一名叫何明成( Hà Minh Thành )的越南人譯為越文,並在一些越南網站廣泛轉載。
據此資料所述, 越軍發動進攻,意圖重奪被中國駐守的土山( Núi Đất中國稱為老山 )高地,即指1590號高點。此場戰鬥被視為在那個年代亞洲最激烈和最浴血的戰鬥之一。

中國網頁流傳登載解放軍炮擊戰火圖
土山和銀山( Núi Bạc,中國稱者陰山)的高度分別為1509米和1250米,地處中越邊界的山林地帶。
該日本資料還提及,在發生1979年邊界戰爭時,那兩座山的高地屬越方並由越南軍隊佔守。
然而,1984年四月,中國軍隊曾計劃並進攻佔領了兩山。
大約在一個月的時間內,1590高地曾多次改換主人,直至1984年的七月, 它仍然掌握在中國軍隊的手中, 但越南仍還籌劃一次進攻,重奪失地。
集體式的葬地̉
1984年7月12日, 越南調動六個團的兵力參與在該場攻戰。可是, 據說由於一名“高級情報軍官”的叛變行為造成了戰敗。
由金輝( Jin Hui )、張惠生( Zhang Hui Sheng )和張偉明( Zhang Wei Ming )三名中國人著寫的《 中越戰爭的秘密 》一書內亦有一章的文字談及該場戰役。此外,多個中、越文的網站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登載那場鮮為人知、越南官方媒體也極少提及的戰役。
土山那時屬中越邊界的南部,越南河宣( Hà Tuyên )省,現為河江(Hà Giang )省,安明(Yên Minh )縣清水(Thanh Thuỷ )社的地域。
各份資料都描述該戰役是從清晨開始,雙方交戰延續了十七個小時。 越軍的表現雖夠頑強,但最終還要撤離, 留下三千七百具屍體在戰地。
《 中越戰爭的秘密 》一書還說, 戰後的兩日, 即1984年7月14日, 中方再次擊斃六十名前來收集同伴屍體的越南兵。 全部越軍屍體後被中國化學兵種人員使用噴火器滅屍。
何明成先生的博文說, 去年他本人亦曾親臨老山觀看, 有人向他指出越南軍人被埋葬的集體墓穴。
整個地區現已屬中國的領土。但人們並不知越南是否打算把那批軍人的死亡數字收錄下。
據未經證實的消息, 當地人曾對何先生說,當時埋葬越軍兵士,一些人仍然生存的。
在越南,人們對1979年戰爭後所發生在中越衝突時期的訊息仍是鮮為人知的。
在回答2010年7月28日BBC 英國廣播電台越語組的一次訪問中, 前越南人民軍大校,現居巴黎的裴信( Bùi Tín )先生說, 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部是應該知道老山戰役的失敗和軍部決定撤退,因為傷亡人數太多。
裴先生講述了1984年中越浴血之戰的背景和證實“數千”名的越南兵士陣亡,此事為邊界兩邊的人們留下來一份痛苦的政治遺產。
當年裴信先生工作於河內,隸屬越南共產黨的報刊。 他說:“一場大戰役,極為激烈,但《 人民報 》和《 人民軍報 》也從不提及中國展開在河宣老山地區的戰役。 ”
他還說,越方也知道中國對那場戰役大肆宣耀, 甚至各指揮將領如許世友也親抵戰地,進入地下室拍照,激勵中國士兵的意志。 那時中國駐全部地區多至為三個軍的士兵。
“我常出入總參謀部, 我是獲批準進入作戰部為《 人民報 》蒐集訊息。那裡的同仁兄弟告之, 全體第一軍區和越北軍區都集中起來對付那場戰役。 越方參戰的是第一軍區指揮官武立( Vũ Lập ), 戰士他們授命要堅守,可是傷亡過多, 因為中國砲兵無限度地炮攻。對方參戰的有六個善戰的師團, 主要攻佔各個據點。”
當回答為何中國需要如此大規模的進攻的問題時,裴先生解釋說 :
“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山地,諸多的高據點,佔了後便將可控制整個大的地區。 越南總參謀部的人員都認為那處的貴重礦產資源豐富,由此在軍事戰略和軍事地形上,那皆為十分有利的地區。”
“越南的戰術是死守,作小型的反攻但困難很大。”
“中方有一次炮轟,就連續發射了三千枚炮,我方難以抵擋,傷亡極大,所以要撤退。之後,他們就將各碑界移向我方。”
他承認越南軍隊的傷亡人數是以數千計算的。
裴信先生敘述了他對那場戰爭的記憶,並提及該地人民的狀況和戰爭的遺產。
“整個老山地區的民眾都完全撤離, 我方也說是傷亡巨大,要撤退。 我聽說撤退距陣地五公里之遠, 整個地區長達廿公里。”
回顧歷史,他還說,“越南人民軍的歷史書不提及那場戰役, 只說邊界的情況緊張。 戰事後,我曾去到高平和太原,與越北軍區和第一軍區的戰士兄弟們會面。 他們對我說, 我們力量不足,難以固守,民眾又已疏散各地, 地下的資源還未開採,所以就撤退。”
現今中國的各個網站仍然登載多篇各種中、英文歌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功績”的文章。
中越兩國於1999年雙方簽署了陸上邊界條約,但直至去年才完成邊界的勘界工程。
兩國陸上邊界的談判共談了三十五年之久。
嶺南遺民
2010-9-23日
(2010/09/23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