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A與南越的將領們(五)
約於1967年的12月,美國情報局判斷共產黨部隊將發動一場新的攻戰。 果然如此,值農歷新年停戰期間, 越共於1968年1月31日於西貢啟動其新春戰役的攻勢。這次攻戰並非如共產黨預算的那樣能使到西貢政府崩潰,它只令拖延了南越農村的平定計劃的執行。儘管那時美軍在越的人數已是四十九萬五千名,維斯特莫爾蘭將軍仍然要求華盛頓派遣新兵抵越。

戊申戰役西貢街戰的美軍
事實上,美國的情報不能掌握到如此大規模的、全國性攻擊戰役的確實訊息,故此CIA 亦係一時不知所措。 CIA 只收到一些訊息,但它不足以拼合成為一幅完整的局勢圖來作分析。 來自隆安 ( Long An ) 省的訊息讓CIA 獲悉共產黨預計利用此攻戰來對西貢政府施壓並接受有民族解放陣線參與的聯合政府。從芽莊 ( Nha Trang ) 傳來的消息使CIA 知道越共預算攻佔普雷古 ( Pleiku ) 和昆嵩 ( Kontum ) 兩城。 在戊申戰役發生的兩日前, CIA 獲知共產黨部隊將西貢週邊地區分為六個區來攻打, 但CIA不能判斷越共的一切準備均為攻打進入西貢市內。
收獲上述各訊息後,維斯特莫爾蘭將軍把幾個營的美軍調返西貢地區並下令全軍處於警備狀態。 1月29日, 越方的情報告之, 共產黨部隊將於新年時段發動新的進攻。可是,時已為遲再頒佈其他應付的措施,因為按常例新年期間停戰,部分的軍人已休假返家過節。 由此越共方面已佔了“突擊戰術”的優勢。

戊申攻戰時美國大使館遭越共的火箭炮攻擊
當越南共和軍和美軍已成功阻擋了越共部隊的進攻後, CIA 總部越南區負責人佐治-卡雲( George Carver ) 與其屬下的參謀部門人員對河內和西貢方面的進攻和反進攻的軍事、政治力量作了一番分析。 得出結論後,佐治-卡雲提出了“震蕩行動”( Operation Shock ) 為名的一項巨大的調整計劃。 CIA 認為,越南共和軍於軍事上取勝, 因為共產黨部隊遭到重大的損失以及其下層組織皆被毀滅。 但是,越共可能將戊申戰役過程的細節加以保密,以防止西貢政府獲得農村民眾的支持。戊申戰役亦曾令美國政府、報界和輿論感受到“震驚”的一擊。
佐治-卡雲的報告下定論, 南越的將領們存有依賴美國的心理, 由此西貢政府無一份動員和爭取民眾的計劃, 以及那些將領們只懂得打仗。 CIA 認為, 必須改正此種危險的心理和應該選擇有能力的人去執行修改的任務。
美國建議阮文紹總統將國防部、內務部和農村發展部交予阮德勝( Nguyễn ĐứcThắng ) 中將管治,並交由阮高其負責清除貪污無能的軍官和高級官員以及成立一個具民眾基礎的、非共產人士組成的政治戰線。
美國擬要求阮文紹執行除了現行的援助章程之外,在一百日內必須完成由美國援助下的各項計劃。 美國預算在一百日後若阮不完成的話, 美國將會實施: 一、 對阮施壓,替換另一有能力的人擔任總統;二、 美國將轟炸北越,也同時為撤軍尋找與河內談判的途徑;三、 視民族解放陣線為政治實體,促使雙方成立聯合政府。 CIA 副局長李察德-哈姆斯將該計劃寄予各負責制定對越政策的機構, 可是從未收到任何一份的回復。 除了鴿派人物如國務卿助理尼古拉斯-卡森巴克( Nicolas Katzenback )和國防部次長保爾-尼茲( Paul Nitze )贊揚該計劃之外, 鷹派人物如外交部的沃特-路斯多 ( Walt Rostow ) 和美國軍隊總部參謀部的艾爾-威勒 ( Earl Wheenler ) 則認為該計劃不實際。
佐治-卡雲的計劃就此被束之高閣。無論如何,此是戊申新春戰役後美國在越戰中作研究得最深切和認真的一份報告,它深刻地影響到約翰森總統1968年3月31日宣佈部分的停止轟炸北越、 建議河內舉行談判和不再參與1968年至72年的繼任總統選舉的決定。
在西貢的CIA 認為, 越南共和軍曾英勇的作戰和阻止了越共煽動民眾反抗的陰謀,同時也認為佐治-卡雲的報告和其屬下的參謀部的計劃不切實際。 南越的民眾似乎感到安然,當他們見到阮文紹政府仍然能夠站穩和共產黨的部隊遭到極大的損失。 斌克大使勸諭阮文紹應趁此刻動員和鼓勵南越人民的鬥志,頒佈軍事法令和對民眾作大量的宣傳活動。
南越政府的最大致命點是無一個具卓越才能、能夠協助國家領導人的文人團隊。 那時略有威信的人物應是陳文敦上議員,他係舊將領出身、 既聰明又有魅力和受到民眾的愛戴。 鄧德奎( Đặng Đức Khôi )係阮高其的親信,並與CIA 有密切關係的人,他曾在CIA的經濟援助下於1968年2月18日協助陳文敦 ( Trần Văn Đôn ) 成立“拯救民族戰線”( Mặt trận Cứu nguy Dân tộc )。雖然此人忠於阮高其,但他認為阮文紹和阮高其的爭執應該停止。美國卻希望“拯救民族戰線”將與阮文紹合作共事。 可是阮文紹對那個戰線( 已由阮高其的人完全控制 )不寄予幻想會支持他, 於是他於西貢1968年3月宣佈成立另一個名為“民主自由力量” ( Free Democratic Force ) 的民眾組織。 據CIA 的判斷, 如此分歧的政治局勢對美國意想將戰爭降級的主張和3月31日約翰森總統宣佈不再以軍事手段擊敗河內的決定背道而馳。
接替路斯-米勒(米勒離任前暫由約翰-哈特代任 )的西貢CIA局長的新領導人是拉浦-卡圖斯 ( Ralp Katrosh )。卡圖斯在阮文紹和阮高其之間穿梭來往地與他們商量,並承諾不會將此談論轉講給彼聽,由此,總統和副總統各自均認為CIA 只支持其本人。此時阮高其的“拯救民族戰線”和阮文紹的“民主自由力量”的活動都顯得失敗,根本不能團結民眾來支持政府。卡圖斯和斌克大使都勸諭兩阮應該組成由兩人為首的、也包括其他黨派的聯盟。 在美國大使的壓力下, 1968年7月4日,阮文紹和阮高其同時出現在一場合,宣佈聯盟成立,成員包括“民主自由力量”、“拯救民族戰線” 、陳國寶( Trần Quốc Bửu )的“工農聯盟”和其他二十五個小團體。 阮文紹對參與該聯盟只是因為受到美國大使的壓力,他本身對它不太注重,也不花費許多時間在它活動上。阮還經常對卡圖斯吹風 ( 為使卡圖斯轉向斌克報告 )說, 西方式的民眾戰線的把戲在越南“玩不得”, 因為此地正進行戰爭,主要的戰場是在農村。
為了順利地與西貢政府辦事,卡圖斯選用阮春峰和陳善謙( 陳已獲阮文紹從華盛頓召回並擔任內務部長 )。 1968年5月, 陳文二( Trần Văn Hai )大校接替阮玉鸞的職位,後者因在共產黨部隊發動第二次( 類似 )戊申戰役時於堤岸的一次戰鬥中受傷。陳文二也是一位與CIA 有密切關係的人。

阮文紹(中坐者)和阮高其(左起第二)於1966年會議上
1968年6月, 阮文紹對阮高其所實行的孤立計劃完畢。 各個擔任軍政要職的、既親近阮高其又與CIA 有關係的人均被辭職。 故此面對此況,CIA 感到措手無策, 缺乏適合的人來協助共事。 CIA 把其屬下的、潛伏在總統身邊工作的人都難以信任, 其中包括一位曾對總統決策的大事亦能作出有所影響的人。CIA 不知此可否是共產黨的反間計或只是某人的個人利益的問題所至。 阮文紹本身也知道此人是CIA 的人員,並有時亦利用此人對米勒 ( 後來是卡圖斯 )把其本意轉告予斌克大使。( 資料中並無寫明此人是誰。本文作者加注 )
1968年的九、十月間, 在美國要求阮文紹接受美國在巴黎談判的主張和觀點的壓力下, 阮文紹曾兩次對美國通告有人發動政變的預謀,並暗示其人是阮高其。 阮文紹的做法也是為了安撫CIA, 並由CIA轉告阮高其的兄弟們知曉: 美國不支持任何反阮文紹的陰謀行動。
為1968年11月5日美國總統選舉之需, 1968年10月31日, 約翰森總統宣佈停止轟炸北越的全部行動,並在宣佈之前,美國總統曾對阮文紹下了最後的通牒:不管西貢同意與否,美國將促進與河內的談判。 11月2日,阮文紹作出回應,宣讀反對美國做法的演詞,認為停止轟炸和無條件地與河內談判將導致失敗。 11月5日, 理查德-尼克松擊敗民主黨總統競選人胡博-韓富利 ( Hubert Humphrey ) 並出任總統。 民主黨和美國輿論均認為阮文紹反談判的態度有助於尼克松的勝出。 此亦是令到在選舉後的一個月內,美越關係變得冷淡的主要原因。
11月19日,卡圖斯向那個南越聯盟提供四百萬越幣並通告阮文紹: 新當選的總統尼克松仍然支持他。
尼克松依舊讓斌克任駐西貢美國大使,亦換掉當時CIA局長拉范 ( Lapham ),讓但特-沙克利( Ted Shackly )上任。新局長的任務係將為落實政治的鬥爭而備的事務,一旦巴黎的談判有達成協議的可能。此時阮文紹挑選鄧文光( Đặng Văn Quang )中將和黃德雅( Hoàng Đức Nhã,出生日期不詳。黃係阮文紹的表弟,從1968年起擔任總統顧問和報界發言人。自1973年4月起任民事和對敵招降委員會主席。1975-4-30日後移居美國。本文加注 )作為與CIA 的聯絡人, 由此,美越關係漸轉緩和。
1969年1月, 阮文紹以觀察巴黎談判情況為理由將阮高其調走出西貢。趁此機, 阮高其的親信路斯-米勒亦飛往巴黎,希望阮能為談判助一臂之力,促使達成協議。 1969年2月7日, 在與阮會面後,米勒對美國談判代表團團長賽路斯-萬斯( Cyrus Vance )報告, 阮高其十分愿意接受美國關於與河內和民族解放陣線談判的主張, 有別於阮文紹總統的僵硬的觀點。
越南戰爭從此邁向政治化之路。
( 未完待續 )
嶺南遺民
2010-02-28日 à Saint-Germain-des-Prés
此文于2010年04月11日做了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