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與南越的將領們(一)
美國中央情報局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 CIA ) 於2009年2月19日解密了一份題為 《 CIA與將領們 :秘密支持南越軍政府 》( CIA and The Generals: Covert Support to Military Government in South Vietnam ) 的文件,作者為一位自1963年至1965年美國駐西貢中央情報局的人員,名叫湯姆斯-小阿韓尼 ( Thomas L. Ahern Jr. ),他以 CIA的秘密資料撰寫而成。CIA人員曾反復審閱這份資料並删除( 留下空白處 )對情報活動仍須保密的人名、地名或文字等後才公諸於世。 盡管如此,若與其他有關越戰資料作對照的話,人們也可猜測已除掉的名字該是誰。
文件共243頁,內容包括一序言和十章。現將文件的主要內容概括地寫述,以饗讀者。 越南戰爭經已終結了數十載,但至今它仍然深刻影響到每一個越南人,以及曾有參戰各方美國人和中國人等。此外我們也可溫故而知新,歷史的經驗可有助於我們瞭解目前越中、越美的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的資料文件, 尤其是關於情報活動的文件,不會是完全的事實。 一份公開了的情報資料也可能它只是另一份資料的一部分而已。 由此,題為《 CIA 與將領們 : 秘密支持南越軍政府 》的文件也離不開此常規。 由此, 使用這份已解密的資料將導致如何的結果也視乎使用者的目的和手法等而定。
在序言中,湯姆斯-小阿韓尼回顧了從1954年至1975年4月30日美國和越南共和國的關係以及CIA在南越主要活動的簡史。
法軍在奠邊府戰敗後, 美國人漸漸地代替了法國人在越南的角色。因為美國人認為, 根據多米諾理論,若越南遭受共產變色,整個東南亞地區也將跟隨崩潰了。美國支持吳廷琰、吳廷瑈兩兄弟鞏固自十七度緯線以南的南越政權實力。通過吳廷琰領導的各個武裝力量, CIA發動了以“ 自衛運動 ” ( self-defense units ) 來維護農村地區的管治。 此就是CIA在越南首次推行反抗活動的經驗。
吳廷琰所執行的計劃是為消除根據日內瓦協議規定從南方撤返北越後存留下的各個共產黨成員。 至1959年, 留存在南越的共產組織幾乎全被殲滅。 可是,由於滅共行動出手過重和任意、亂章無法的作為,傷害到一些非共的民眾如少數族裔和宗教團體等,而且亦缺乏提高農民生活、可收服民心的具體措施,故此政府漸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1959年底, 河內派人南潛,令到吳廷琰政府在農村日漸失控。 為拯救吳政權, 美國加強軍事和經濟援助。 1963年初,中部地區反吳的佛教運動風起雲涌之時, 在越的美國軍事顧問人數共有一萬二千名。
吳廷琰鎮壓佛教運動的手法不符合美國自由宗教的觀念,由此美國對他不滿,與此同時, 吳對農村地區的監控日愈失敗,由此, 1963年8月,美國大使亨利-加波-洛德( Henry Cabot Lodge, 1902年-1985年。 從1953年至1960年任美駐西貢大使,共和黨人。本文注 )建議美國政府將吳廷琰“ 換馬 ”。
美國大使亨利-加波-洛德
在政變中,叛軍將領和兵士佔領了參謀總部和殺害了特種部隊的指揮官、也是親CIA的黎光松 ( Lê Quang Tung ) 大校後,他們呼籲吳氏兄弟投降。吳與其弟吳廷瑈趁天黑時逃出獨立宮( 即總統府 ), 然後卻又在堤岸的一間天主教堂內被捕。 在此之前,洛德大使曾承諾將協助吳氏兄弟安全離越,但當兩人被捕時,美國就不再提此事了。 由楊文明 ( Dương Văn Minh,1916年至2001年,出生於湄江三角洲的美萩 [ Mỹ Tho ] 。因身材高大被稱為大明 [ Minh Lớn 或 Big Minh ] ,後為越南共和國最後一任、僅為三日的總統。本文加注 ) 中將指導政變軍官在裝甲車內將吳氏兄弟槍斃。
楊文明中將
各將領們發動政變,推翻吳氏政權,但手上卻無一份政治治國綱領,故此,在政變後,他們要求CIA的顧問參與治國的事務。根據洛德大使的指示,然而,CIA也不籌謀任何的計劃,只要求那些將領們繼續執行反共策略,並允許美國更為積極地參與該反共事務。
事實上,造成南越形勢惡化並非只是吳廷琰的責任, 其原因諸多。由法國人留下過時的行政機器和軍隊,家族式的統治以及未成熟的政治基礎,其中包括各宗教團體、少數派成員和各階層民眾的互鬥;持佛教信仰的大部分民眾對一個包納太多天主教人士擔任政府職務的政權並無好感; 軍官團隊也存有因宗教問題而互相“ 踢罵 ”的現象,何況還有南、北人之分,京族人與少數族裔的山地人、高棉人之分的因素。 此外,最嚴重的問題是南越仍然存留下過時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尤其是在湄江平原地區。此制度使到農民無機會發揮其能力,唯使他們聽取共產黨的宣傳,尋求出路。
由將領們建立的新政府雖然比吳廷琰政權較少獨裁性質, 但他們不能推出一份土地管制法和能與共產黨爭取民心的好辦法。1964年底, 共產黨佔了優勢,南越處於等待崩潰的局面。 1964年8月,美國軍艦Maddox在北部灣被攻擊發生後, 美國國會通過了東京灣決議 ( Tonkin Gulf Resolution ),允許約翰森總統使用武力保護在海上航行的美國軍艦。為報復北越派遣正規軍進入南越 ( 北越不再如前只派遣政治干部和原集結北上的南方戰鬥部隊。)【 按日內瓦協議條款,原南越的越盟部隊應北撤,即集結北上。本文加注 】 由此,自1965年3月始, 約翰森總統派遣美軍前往南越。
1965年夏, 在越的美軍昇至十二萬五千人,並隨著時間而快速增加。 美軍抵越目的是為使南越政權免受倒臺和從時間上可協助它穩定政治局勢。可是至1966年,南越的形勢仍未見樂觀,與此同時,美軍在戰場上的傷亡人數不斷增加,使美國國會和民眾認為戰爭拖延而開始感到厭煩。 面對此況, 約翰森總統也開始尋找撤軍之路, 實行加強“ 平定計劃 ”( Rural Pacification )和擊潰共產黨下層政治組織的行動。 另一方面,還設法與河內接觸,謀求政治解決的途徑。
阮文紹與約翰森
1967年9月,阮文昭 ( Nguyễn Văn Thiệu ) 當選總統,並通過新憲法之後, 政治形勢暫顯穩定。 1968年2月, 共產黨發動攻打南越各城市的戰役( 戊申新春戰役 )。 戰役失敗,阮文昭政權並不因攻戰而倒,只使政府的 “ 平定計劃 ” 原地踏步而已。 但共產黨在南越的基層政治組織卻在戰役後幾乎被完全摧毀。
然而, 該戰役令到美國民眾和媒體在心理上產生悲觀態度, 因此,美國人的反戰情緒高漲, 逼使約翰森總統於1968年3月宣佈不再參選連任總統,並建議與河內談判。 1968年5月, 當華盛頓和河內正式於巴黎開始接觸後, 共產黨又發動第二次 “ 戊申新春戰役 ” 。 此次他們又失敗了,越南共和國軍隊和美軍奪回主動的攻戰優勢, 至1968年底,情況似乎得到恢復平靜和控制了南越百分之七十三的人口區域。 然而南越的情況並不有助於( 民主黨參選者 )胡博-韓富利 ( Hubert Humphrey ) 當選為總統,可讓他繼續執行約翰森的路線。 尼克松當選為總統和開始實行越南化戰爭計劃。 1969年年中, 尼克松宣佈首批美國撤軍人數。在繼之的三年裡,巴黎會談進展雖然艱難( 1969年1月已開始進行談判 ),但美軍仍逐步分批撤出南越。 1969年至1971年越南戰場情況的特點是,美國極力改善配予南越軍隊的武裝設備,而蘇聯和中國也同時增加對北越援助。 南、北雙方盡力爭奪土地和民心, 同時也在巴黎談判上尋求政治的解決方法。
1972年春, 北越共產黨部隊發動大規模戰役,攻打和威脅通往西貢的門戶省份,可是他們並不成功,因為南越軍隊獲美軍掩護和協助作戰。 1972年10月,河內宣佈同意停火和結束戰爭。 由此, 在美國總統選舉日之前,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宣稱 “ 和平在即” ( peace is at hand )。 實際上並非是和平在即,但基辛格的說話有助於尼克松的總統選舉,使他獲取連任。選舉結束後,美國 要求改變談判協議草案中的幾條款項,河內隨即作出退出談判的反應。 尼克松動用B-52型機在聖誕節期間轟炸河內和海防,逼使河內當局返回談判桌上並於1973年1月簽署巴黎協議。該協議並不規定北越軍隊必須撤離南越。美國設法實現該協議和協助南越自立自強。 在此之後,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 ( 1974年8月 ), 副總統佐拉特-福特( Gerald Ford )繼任美國總統。
美國大使館天臺的最後撤離
此時,西貢美國大使館獲情報告知,北越部隊將準備於1975年發動總進攻戰役。 1975年3月10日,總進攻戰役在南越中央高原打響第一炮,並於1975年4月30日以北越坦克駛進西貢和在天曉時分,美國大使的直昇飛機撤離美國大使館屋頂天臺的狀況結束美國在南越的活動。
吳廷琰倒臺之時,在西貢的CIA人員人數約有二百人。 部分人負責平定計劃和情報活動,其餘的則負責為CIA招募人手或開展與南越政府各級人員和非共反對派人士的聯系,目的為收集情報和推促建立民主政制。
當戊申戰役發生之時,CIA 人數昇至一千人, 其中六百人分別在四個戰區的四個CIA辦公室工作。 自1969年美國開始計劃撤軍起,CIA人數也跟隨減少。四個戰區的辦公室仍保持,但主要工作卻集中在西貢的CIA 中心。
《 CIA 與將領們 : 秘密支持南越軍政府 》提及在吳廷琰政府倒臺後,CIA的活動是為極力保持南越不跌入河內的手中。起初,洛德大使禁止CIA與各南越將領們接觸,免引起國際輿論,此外也可讓南越新政權保持其獨立性。 可是在幾個月後, 當情況出現不穩之時( 因各將領不力),洛德大使才允許CIA與南越將領緊密合作,跟進和控制形勢,免再次發生政變。 CIA與將領的這種特殊關係使CIA在西貢的政治轉向中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關鍵目的為穩定政治,與吳廷琰時期CIA所具有的影響一樣。1966年, CIA使用其影響力, 勸諭各將領們接受當時約翰森政府的政策,設法與 “ 南方解放陣線 ”( Mặt Trận Giải Phóng Miền Nam )中的溫和派接觸。
[下一页 ]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