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新願景(1726)--海洋型政治學(第六章)政治革新方案(一之113)
台灣自治區國家政策白皮書(十一)附錄(20-4)
不厭其煩談台灣價值觀的重建(四)
大家好:
中國夏禹治水成功,並且大興農田水利,為以農立國的國家政策創造條件.於是,內政上劃天下為九州,外交上以武力平定九黎,三苗,天下底定,和平穩定變成下一階段的國家政策.
這是傳子不一定傳賢的政權繼承方式的由來.中國自夏禹傳子啟以後,穩定是國家當前的頭等大事一思維,就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腦海裡,也為日後的宗法制度奠定基礎.
此時中國人的價值觀已由唐堯虞舜時代的治水與定曆,轉移到夏禹時代的以農立國與政權穩定.
商代持續夏的基礎,由農業發展演進到青銅器與陶器為主的工業,由夏432年到商640年間,是中國戮力拼經濟的年代.
進入周代後,中國已是國富民強的超級大國,拼經濟的年代結束,拼政治的時代開啟,這是封建,井田與宗法三大制度形成的主因.
由西周(西元前1111至771年)到東周春秋(西元前722至481)與戰國(西元前481至221年),整整890年,中國拼政治,由主權層面的封建制(現代稱邦聯或國協制)到郡縣制(現代稱單一國制),治權層面由地方自治到中央極權制,人權層面則打破奴隸制,自然人(平民)與法人(商人)崛起.(待續)
中華明國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dadaw2100
陳賜麟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FYepMMiDRUScfGqRVg--
陳賜麟e-mail:[email protected]
tel:886-7-2850484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自立一路85巷6號5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