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文化在東亞的意義
原題目《 越南人類學研究在東亞的意義 --- 特別是在研究者擁有類似文化的情況下 》
作者 : 末成道男
1.越南文化的多面性
越南文化的特徴之一是,和東亞任何一個社會相比較,都有著類似性。對日本人來說,越南人雖有時間等鬆懈的一面,不過,一本正經,勤勉,喜歡清潔,重感情等方面會有同感吧。韓國人則可在紅白喜事和長幼有序等中找到共同之處。而琉球人會對種種外來要素亂七八糟混合在一起的「南國情調」的loose(隨便性)或傳統音樂的旋律感到親切。至於中國人,雖然近來漢字在越南消失了但是與中國大部分的文化要素並沒有多大不同因而感覺放心吧。
因為類似性,用自己的文化理解對方的文化就成為可能,也使人放心,使人感到親切。可是很容易成為妨礙更深層次上理解的元兇。真正的互相理解,不但需要認識和理解明顯不同部分的異質性,還需要理解類似部分裡面的異質性。
2.造成越南類似性的主要原因
造成越南這樣多種多樣類似性的最大的主要原因,首先可以考慮的是覆蓋東亞全體的中華文明圈的存在,以及越南特殊的歷史,越南和中國的直接接觸超過二千年,受到了中華文明強烈的影響。可是,並不是兩者接觸的長度和密度情況自動決定了影響。不妨以語言為例。在越南語中,漢越語(原来漢語而現在普遍被使用的越語)的比重超過50%,不過,在接觸長度和密度小於越南的日,韓兩國,也承認有類似程度的漢語的影響。這些週邊諸社會接受古漢語化程度的差異,並不直接反映了接觸程度的差異,可以考慮的是,更大的是由於各自社會文化本質的差異而造成的。譬如試著以文字為例,有朝鮮文字,假名和字喃。如果從與漢字類似來說,順序是越,日,韓比較妥當、而以儒教思想體系的獨自性為例,順序是韓,日,越似乎比較妥當。所以我認為,應該在認識了這種質的差異的存在之後再考慮有關中越的差異。
3.中越関係史
自秦始皇帝以來,中國侵略的記錄就留在了両国的正史裡。前漢武帝時期越南被編入了當時中國的版圖,不過,頻繁發生的大小叛亂,反映了來自中央單方面的掠奪和行政壟斷對居民來說是不堪忍受的事。即使在十世紀獨立之後,每在越南王朝交替之際,以因篡奪了前王朝而加以懲罰的名義派遣大軍,從而屢次重複新王朝進行驅逐,再接受新的冊封這樣的模式。當然,戰鬥間期(戰爭間歇期間?)的和平時期按年數來說要長得多,不過,對以可以說是定期就來攻打的大國為鄰國的越南來說,對外抱有較強的警戒心並不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就這樣在緊張的政治浪潮的衝擊之下,越南同時沒有停留過對中國文化的攝取。這種即使是敵人的東西有用就採用的實際利益的態度,和日本,譬如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把當時的英語作為敵對語加以輕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以一千年為單位的漫長的武力反抗和文化攝取成為可能的關鍵所在。
4.從中國看中越關係和從越南看中越關係的差異。
從中國來看,越南不過是個僻遠的小地域,並不作為一視同仁的對象、個別獨立的存在來認識。從越南來看,他們不否定自己從中國文化攝取了很多的事實,及導致的文化的類似,不過,他們認為存在著固有的部分,而且即使是類似的東西也是他們獨自的東西。
5.我要用画像和映像想表示著因為舉出以下的具體事例,各位各自的事例兩文化的共通性,類似性請考慮。對我來說,有作為日本人類學者的觀點和中華文明的基礎的大家的觀點在怎樣的點不對非常有興趣。
-祭礼
不僅僅是獅子舞和龍舞等的餘興,本禮儀基本遵從儒禮儀被進行,祭文的形式也反映著王朝中國的行政系統等,驚人地很好地象。在這裡,發現了的顯著的差異,是年齡階梯的要素在越南能顯著地認可的點。從祭禮的準備執行,禮儀的作用的分配,在亭子內的座位順序等,年齡的要素的比重大。台灣的漢族的祭禮,年齡也是應該考慮重要的要素,不過,象不需越南一樣地作為組織原理被使用。
-土地神
作為越南的土地神,也管轄各種各級的土地的神?,各種各樣的被職業,階層的人們危篤信仰。在那個中時,在南部越南中國的福德正神完全同樣的像也被供奉,辨別難。可是,象以下一樣的差異能承認非常注意觀察。
漢族的土地神與土地公被稱,對有著容易親近的人格性的性格,北部越南的土地神,是不有這樣的人格,缺乏像和牌位的抽象的存在。在墓地中,也不需在漢族墓地常々看的被立象「后土」的牌位,統治在死者的靈魂陰界的生活。總之,中國的土地神,聽各種各樣的願望的依靠對是作為在有的有權勢的人的神格,在越南,作為對行政的職務忠實的下級官吏被賦予地位。
結語
從以上,我們知道越南的社會,接受儘管很多中華文明,根據那個解釋,組合,造成獨自的性格的事吧。同時,作為研究對象的事,対自文化研究之也提供非常有興趣的視覺、如有了這樣的類似性的民族。譬如,台灣的漢族研究人員,研究台灣土著,研究越南的京族(多數民族),有跟對象的距離,方法,能得的資料的性格等怎樣的差異考察,成為摸索開始了於別人研究的人類學的新的展開的好例子呢。
***
Reference
1996/3/1
Vietnam as a Polyhedral Mirror for Anthropologists and Historians.Proceedings for the Conference on "Aia in the 21st Century: Toward a New Framework for Asian Studies." Institute of Orintal Culture, University of Tokyo. Pp.38-47.
1998/3
『ベトナムの祖先祭祀-潮曲の社会生活』風響社
2000/12/1
Comparison of the earth God between the Hakka and the Vietnamese'.Cheng-Kuang Hsu ed. Religion, Language and Musics. Pp.149-170.
2000/12/30
「ベトナムの土地神」『ベトナムの社会と文化』2:64-64-85.、風響社
2002/2/1
「ベトナム社会と文化の多様性」『第十回国際文化財保存修復研究会報告書』40-53頁、文化財研究所
2002/2/20
「ベトナム鏡を通してみた韓日の社会組織」伊藤亜人・韓敬九編『韓日社会組織の比較』慶応義塾大学出版会
2003/3
ベトナム鏡のおもしろさ
『比較民俗研究』17号 筑波大学比較民俗研究会
2009-06-02日 嶺南遺民轉載
此文于2009年06月02日做了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