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加紧控制互联网 中国加紧控制互联网
2009年06月0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20北京时间 21:20发表 BBC
中国推行预装过滤软件被质疑是要扩大互联网审查
英国报章有关中港台的报道和评论:(2009年6月9日)
英国报纸星期二报道了中国当局要求电脑生产商从下月开始在新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的消息。
《卫报》说,这个举措目的是为了过滤色情网站和内容,但是也有政治考量。报道说,中国当局用防火墙筛选和过滤关键字的办法封锁他们不喜欢的海外网站,比如那些讨论西藏独立或法轮功的网站。这种办法是通过向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发出指令的执行的。
但是该报说,新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是在个人电脑上运行的功力强大的新工具,可以更新被禁网站的网上数据库,其道理很像电脑上的防毒软件从网络上下载最新防毒指令。报道说,这个与微软电脑视窗操作系统兼容的程序还可以搜集个人信息。
为了使中国当局这个举措有一个量的概念,《卫报》还公布了中国去年销售新电脑的数字:四千万台。
星期二的《金融时报》在报道这则消息时也强调了中国当局企图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报道说,这个举措虽然被认为是防止儿童受到网络色情的影响,但是也使人们认为北京准备把对互联网的监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报道说,中国有三亿网民,是互联网大国,但是当局却严控互联网内容,许多网站整个遭到封锁。《金融时报》说,当局的这些做法很难使人相信北京最新的举措完全是为了保护儿童。
尝试改革
最新一期《经济学家》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尝试改革 -- 在中国发表不同意见"。
文章将20年前的"六四"事件同最近发生的服务女工邓玉姣刺死官员引起的反响进行比较。文章说,邓玉姣事件在民间引起强烈反弹, 人们对地方腐败官员充满鄙视, 迫使警方将谋杀的指控改为防卫过当; 文章指出, 20年的群众运动也是对腐败官员行为的反弹, 但是中共不用过分担心, 因为在当今,人们的愤怒情绪一般是指向地方官员,而不是国家领导人。 文章认为,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听取网民的意见,这说明中国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
《国际先驱论坛报》周末版发表署名文章,就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和中国铝业公司结盟计划失败一事发表评论。 文章说, 中铝扩大对力拓投资的计划在澳大利亚国内遭到强烈反对,一些人对中国日趋增加的实力感到担忧, 也不愿看到给中国政府太多甜头。文章指出, 这一计划本来被看成具有历史意义,因为它会检验西方股东驱动的资本主义是否能同中国这种仍然是国家控制的模式结合到一起。
文章认为, 2005年已有中海油试图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结果告吹的经历,这次失败再次说明中国公司在全球扩张的努力会受到国外民族主义情绪的抵制。
《金融时报》星期一刊登了一篇社论题目是"把寻求能源的努力变为对开放市场的支持"。社论指出,中国应该加大努力让世界放心, 她会维护市场开放, 而不会成为障碍, 这样,就会赢得人们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