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除無恥共匪控制中國的宗教與法規!靜思晨語493期!
主题:评:福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廢除無恥的共匪控制中國宗教!靜思晨語493期!
[博讯(博客)文坛评论] 有智有愛,日日好日
◎證嚴上人
社會動亂不安,如何弭平?
要用智——
以智慧,滅除無明,
彌補人心裂痕。
大地之母受毀傷,如何調和?
要用愛——
克己克難,愛惜物命,
膚慰土地傷痕。
用智慧之水灌溉,
以愛的和風吹拂,
敬天愛地,自愛愛人,
作大地與心靈的農夫,
讓日日是好日,
年年都是平安歡喜年。
@@@
宗教和平的氣象
歲末年終,又到了海外慈濟人回歸心靈故鄉的時節。在今年海外慈誠委員受證的隊伍中,我們看到更多不同宗教、種族、國籍的道侶,歡喜從上人手中領受了「人間菩薩」的認證。
他們之中,有非洲裔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有約旦的穆斯林弟兄,有金髮碧眼的美國佛弟子,也有信仰摩門教的新加坡師姊。雖然信奉不同宗教,他們卻以同樣的願力,在各自的國家關懷服務貧苦,不僅成長自我智慧,也為宗教間的交流,做了正面示範。
縱觀數千年來的宗教會遇經驗,我們發現,如以排他性的自我優越意識,不容異己,常會使人偏離愛與慈悲的教義,假奉神與宗教之名,殘害他人寶貴的生命。從中世紀歐洲的十字軍東征,到今日恐怖分子發動「聖戰」,歷歷皆足堪警惕。
所幸,各宗教基於各自的宇宙論及神觀,對於做人所應遵守的規範與戒律,卻有極高的相似性;在此基礎之上,宗教間的和平交流與合作便得以實現。
一九九三年八月,於美國芝加哥市召開的「世界宗教議會」中,六千五百多位各宗教代表便集思廣益,制訂了「全球倫理宣言」,以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為基準,發表四大倫理原則:「不殺生——反對暴力及尊重生命」、「不偷盜——團結一致,維護公正的經濟秩序」、「不妄語——相互包容,以真誠的態度生活」、「不邪淫——建立兩性之間的平等權利和伙伴關係」。
此全球倫理的精神,與證嚴上人所言:「宗教者,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及慈濟「克己復禮」、「愛灑人間」的信念與行動不謀而合。正因「信人有愛」,相信每個人皆有不忍眾生受苦的愛心,慈濟人方能廣邀不同宗教與文化的人,加入淨化人心、救苦救難的行列。
證嚴上人常鼓勵信仰不同宗教的慈濟人,要對自己的信仰忠實;這和做慈濟兩者之間,可以並行而不悖,都是端正自己心念、行為,並對他人無所求付出。許多外籍慈濟志工也發現,做慈濟不但不會動搖原有的宗教信仰,反而因為關懷他人、克制私欲,讓自己的思想與言行,更實踐原來信仰的要求、更貼近親人教友眼中「虔誠信徒」的形象。
「全球倫理宣言」起草人孔漢思說:「沒有宗教間的和平,就沒有世界和平。」今日慈濟已走入國際,和多種宗教廣結善緣,開展出「多元」與「一體」共存共榮的氣象。在促進宗教與世界和平的美麗願景上,我們祈願一步步築夢踏實。
回第493期目錄| 慈濟月刊| 媒體、使命| 返回首
@@@
跨越種族膚色 大愛同源
初露的晨光中,南非德本,日夜溫差明顯。
幾位身材壯碩的婦人,安頓好家裏,
從四面八方,步上了微暗的道路……
跳上小貨車,引擎聲啟動今天的居家關懷,
祖魯族歌聲隨之響起——
我們集聚後,一起從這裏對著台灣呼喊;
我們會說:「是的!上人!我們在這裏!」
她們從各自的小家庭走進部落,
也從南非走到了台灣──
與來自全球的志工一同受證為慈濟委員。
語言、宗教、種族的迥異,
不曾隔閡她們向善的心念;
在距離台灣千萬里做慈濟,
也在拓荒的路上克服萬難。
把遇見的每顆心靈、每畝心田,
都當成新的起點,
傳遞善、遍灑愛……
回第493期目錄| 慈濟月刊| 媒體、使命| 返回首頁
@@@
大地之母的容顏——非洲裔慈濟委員
◎撰文‧葉子豪 攝影‧林炎煌
飄揚在非洲大地的藍天白雲,
今日蛻變為花蓮心靈故鄉的藍色旗袍身影,
九位非洲裔志工,受證為慈濟委員。
十三年來,她們和一千六百位族人投入志工行列,
盡己所能地協助部落中的末期病患生活得有尊嚴、讓孤兒有飯吃。
她們的形象是慈濟,更像是呵護苦難的大地之母。
回首從前,每一位都有過艱難與辛酸;
展望未來,無數挑戰將考驗著她們。
但是她們活在當下,仍能引吭高歌,無畏發願:
「一直往前走,做就對了,直到最後一口氣……」
我的快樂,來自你的笑聲,而你如果流淚,我會比你更心疼,我的夢想,需要你陪我完成,而你給我的愛,讓我勇氣倍增……」比著手語,唱著完全不同於母語的中文歌曲,來自南非的慈濟志工在花蓮靜思堂一字排開,展現美夢成真的歡喜。
她們之中,除了葛蕾蒂絲(Sheila Gladys Ngema)於去年來台受證,成為第一位非洲裔慈濟委員,其餘九位都是今年受證的新科委員。從一而十,非洲裔委員成長速度看似驚人,卻是深耕部落十三年的成果。
目前投入南非德本慈濟志業的在地志工,達一千六百人之多;他們承擔五百多間職訓班的工作,也不遺餘力推動訪視關懷、愛灑人間……儘管大多數人都是上了年紀的「婆婆媽媽」,但關懷弱者的熱忱和行動力,卻為部落民眾所津津樂道。
「慈濟來了!」一隊人走在曠野中,媽媽們「藍天白雲」服裝在大風吹拂的草浪中更見鮮明,遠遠地就被孩子們瞧見;幾乎每到一處,就能帶來歡喜和希望。
而今,帶著族人滿滿的祝福,她們遠行萬里,將這分「愛灑南非」的經驗與成果,帶回心靈的故鄉。
安娜老媽媽叮嚀:
愛就是行動
「雖然我們以前就會關懷族人,但還沒做到愛;慈濟到我們國家,教導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愛。」參與慈濟十餘年、第二位非洲裔志工安娜‧姆奇瑞(Anna Mkhize)說:「現在我付出更多。如果鄰居挨餓,我會從家中盡量找些東西給他吃。」
安娜說,為了協助貧苦人家自力更生,這些年來慈濟職訓班一個接一個成立,做出的衣服就送給有需要的家庭;她們也開闢菜園,教導大家種植蔬菜,整個部落的生活品質因為慈濟而提升不少。
雖然年齡已經八十有二,身材瘦小的安娜講起話來中氣十足,讓人很難相信,兩年前她才接受手術治療癌症。幸運的是,術後複診,癌細胞沒有擴散的跡象;休息幾個月之後,安娜就回歸志工行列。
除了走路有點慢,安娜能做的事一點也沒少,特別是在長幼有序的祖魯族社會,老人家講的話可是相當有權威的,就連志工們也都尊稱她為老媽媽。慈濟委員潘明水笑道:「我們要是遇到年紀大的照顧戶,就請安娜來開導;讓他們看看——人家年紀那麼大都能出來服務,自己為什麼要窩在家裏自怨自艾呢?」
然而在「福壽雙全」的表相背後,這六年來安娜老媽媽承受一次又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大女兒車禍往生,兩個兒子罹患肺結核不治,小女兒也因腦膜炎過世了。
幾年間,兒女亡故殆盡,身為阿嬤的她只能「隔代教養」失親的孫子女;「大兒子留下四個孩子,現在跟我住;大女兒的長子今年三十歲,已經替我添了曾孫。」
談到自己的家庭境況,安娜顯得相當知足,雖然失去所有兒女,但老伴健在,孫子輩們也逐漸長大成人;目前她靠早年擔任看護的退休金過活,依當地標準,算是可以「享清福」了。但身體硬朗的她退而不休,拚著一身老骨頭努力做慈濟。
拄著一支木枴杖,不服老的安娜站起身,帶著笑容向慈濟法親們說道:「慈濟已讓我們族人的愛心增長了,我們也要把這分愛,散布到全國各地。」穿上莊嚴的藍旗袍、別上委員證,她再次重申自己的願:「要一直往前走,做就對了。我發願要當上人的手和腳,做到最後一口氣為止!」
艾蒂蕾抉擇:
去愛傷害過我的人
「雖然我失去了一條腿,但上人鼓勵我:『你可以慢慢來』。所以我盡力而為,愈做愈歡喜。」談起二○○四年第一次到台灣見上人的經驗,朵莉絲‧朱瓦內(Doris Zwane)滿是歡喜與感恩。
與安娜同屬「柺杖一族」的朵莉絲,是典型的交通意外受害人。十三歲正值青春年華,一場車禍導致她左大腿截肢,之後幾十年就靠著義肢與柺杖度日。為了生活,她學會裁縫,這一技之長,也為她打通另一條人生路。
「一九九六年,潘明水和葛蕾蒂絲找到我,發現我有場地和縫紉機,因此提供原料讓我開設職訓班。」就這樣,朵莉絲成為志工,使用自家場地和機器,免費教導願意學習一技之長的婦女。
時至今日,她不再只是「坐」在家中教學員,甚至還能撐著枴杖走上三、四里路去訪視。
「我沒有錢,可是我的心靈很富有。」和安娜一樣,六十二歲的朵莉絲也有痛失女兒、隔代教養孫女的處境;本著一念愛心及裁縫專長,她總不忘在過年過節時,為窮苦的孩子們做幾件新衣,擴大愛的範圍。
同樣情形也發生在艾蒂蕾‧恩賈帕(Adelaide Njapha)身上,但她的遭遇卻充滿血與淚。
「歹徒挨家挨戶攻擊,殺人搶劫,對我開了八槍,也殺害孩子們……」艾蒂蕾訴說著十幾年前遭遇的兇殺慘案,語氣平靜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那是一場因黨派之爭引發的暴力事件,她自認為無黨無派、不偏袒任何一方,卻也難逃池魚之殃。
「當時,我真的恨透這些人了!」撿回一條命,悲憤交加的艾蒂蕾四處找尋加害者,企圖動用「私刑」,找一夥人殺回去。直到有一天,朋友邀她出來「做慈濟」,怨恨的心念開始轉向。
「慈濟人從遙遠的台灣來,告訴我:『我們來,不是要給你什麼東西,而是要帶給你們愛。也就是去愛鄰居、愛你身邊的人。』因此我開始學習原諒傷害我的人。」身為天主教徒,原諒、關懷的善念,終究讓艾蒂蕾撫平了仇恨與創傷。
「慈濟和我的信仰一樣,教我『愛人如己』。」艾蒂蕾勇敢走入曾經傷害她的敵對村落,不是為了尋仇報復,而是把愛傳過去。「剛開始我很怕他們把我殺了。但現在我不怕了,因為他們都了解我在做什麼。」
走過腥風血雨的暴亂、歷經喪失兒女之痛,現在艾蒂蕾除了養育唯一的孫女,生活的重心就是做志工關懷部落,盡力用愛化解仇恨與衝突。
鐸拉蕾呼籲:
請把「內耗」轉為「互助」
在土地廣闊的南非,這群志工隊伍或許渺小如微塵,卻是部落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安定力量;許多部落因為這群志工媽媽們的奔走勸導,逐漸改變暴力衝突的宿命。
「我在茶會中對大家講:我們不要再爭了,請回頭看看這些孤兒、看看這些愛滋病患吧!」鐸拉蕾‧姆奇瑞(Tolakele Mkhize)如是苦勸著相互對立的族群,請大家把精力從「內耗」轉到「互助」。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