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成灰!...你是谁?
主题:评:戈扬《糊涂诗》等三首...转眼成灰
[博讯(博客)文坛评论] 作于1990年)
(戈扬女士于2009年1月17日去世,享年94岁)
其一:《糊涂诗》
黑漆皮灯笼,半空萤火虫。...天道无轮回,转眼尽成灰。
粉墙画白虎,黑纸写乌龙。...屠龙倚天志,何时日重威。
茄子敲泥磐,冬瓜撞木钟。...漂鸟无故居,千里梦中会。
昏天无明日,哪有是非公?...万念都是空,巾帼一须眉。
其二:《家其和高皋》
家其和高皋,你们两位好;...明月山高挂,新年又一哇!
熟人都问候,一群自由鸟;...君自有选择,妾晚登琼华。
我宿大西洋,君栖香榭岛;...故人挽敬奠,九十百里啊!
故国云天隔,相思何时了?...共和是假象,乘鹤西归哈。
其三:《我爱睡》
我爱睡,我爱睡,..........醒时似梦中
不卧毡,不盖被。..........情不堪闻问
片石枕头,蓑衣铺地,......你是谁
震雷掣电鬼神惊,..........孤独终老
我当其时正酣睡。..........心恨谁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太多心思
说甚孟德,休言刘备........几行清泪
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末代诗魂
怎如我,展开眉头,........玉宇
解决肚皮,且一觉睡。......怎堪染尘
管什么玉兔东升,..........雨露均沾
红轮西坠。................莫回头
安琪(法国现任驻缅甸大使夫人)
于1991年10月抄录于戈扬在纽约的陋室
2009年1月21日发表
@@@
--------------------------------------------------------------------------------
所有跟贴:
你这是什么诗:“哇”、“啊”、“哈”?难道是在喝采? - bamboo ( 0 字节) 01/24/2009 (0)
糊涂诗...所以押韵!!! - 羽森 ( 64 字节) 01/25/2009 (0)
主题:糊涂诗...所以押韵!!!
[博讯(博客)文坛评论] 战国策.秦策》:“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玉宇无尘 - 羽森 ( 284 字节) 01/25/2009 (0)
出自柳永醉蓬莱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
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朝云暮雨 - 羽森 ( 234 字节) 01/25/2009 (0)
柳永迷仙引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祇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已受君 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汉武帝所作承露盘的铜柱... - 羽森 ( 94 字节) 01/25/2009 (0)
金茎:汉武帝所作承露盘的铜柱。李商隐《汉宫词》有“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诗句。
南一版社会习作六上 - 羽森 ( 118 字节) 01/25/2009 (0)
魂兮归来, 驾鹤西归 , 遽返道山 , 骑鲸西去 ,千秋永诀
....
所以会说人死,就是乘鹤往西方去...
倚天屠龙记... - 羽森 ( 77 字节) 01/25/2009 (0)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 ,谁与争锋”... 金庸
巾帼须眉 - 羽森 ( 304 字节) 01/25/2009 (0)
注音一式 ㄐ|ㄣ ㄍㄨㄛˊ ㄒㄩ ㄇㄟˊ
注音二式 jn gu shi mi
相似词 女中豪杰、女中丈夫
解释 巾帼,指女子。须眉,指男子。巾帼须眉指有男子气概的女子。孽海花˙第十四回:如今且说筱亭的夫人,是扬州傅容状元的女儿,容貌虽说不得美丽,却气概丰富,倜傥不群,有巾帼须眉之号。
泰戈尔 漂鸟集 - 羽森 ( 360 字节) 01/25/2009 (0)
《漂鸟集》是泰戈尔著名的短诗集,其中充满了清新和谐的生命意趣。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不仅热爱生命,热爱真理,更加热爱他的国家与热爱人类。这使得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一股生命力,单纯、活泼、纯真、乐观、幽默,有优美的文词、高超的意境,与超逸的理想。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他们没有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1
仙剑奇侠传...琼华派 - 羽森 ( 282 字节) 01/25/2009 (0)
梦璃:“梦影雾花,皆是虚空,因心想杂乱(念动),方(化生幻境)随逐诸尘-不如(令吾)~万(往)~般(梦)~皆(之)~散(中)!”
琼华派…紫英:“…古人云,剑术如琴曲、如心念、如川流、如天地,可随万物而生,故修习剑术亦要顺应四时、吞饮日月,此问之功,非朝夕可成。”
柳宗元-谤誉 - 羽森 ( 110 字节) 01/25/2009 (0)
挽联.挽章.才用敬挽.一般奠仪.祭品.花圈都用敬奠...
柳宗元-谤誉...敬奠厥赋,积藏于下,是谓丰国。
戈扬病逝 /曾慧燕...网路上看到=就唱和一下!!! - 羽森 ( 5080 字节) 01/25/2009 (0)
看不懂 就不要乱跟 谢谢!!! - 羽森 ( 0 字节) 01/25/2009 (0)
这些都有典故的!!! - 羽森 ( 0 字节) 01/25/2009 (0)
@@@@@@@@@@@@@@@@@@
回答: 柳宗元-谤誉 羽森 于 01/25/2009
主题:戈扬病逝 /曾慧燕...网路上看到=就唱和一下!!!
[博讯(博客)文坛评论] 戈扬病逝
作者:曾慧燕
美东时间1月18日凌晨12时16分(应该是2009年),接戈扬大女儿胡小米来电:刚刚接到医院通知,戈扬已病逝法拉盛医院,享年94岁(戈扬生于1916年1月15日)。慧燕谨此泣告。
戈扬 峥嵘岁月俱往矣 黄昏之恋忘不了
曾慧燕
(2006/12/03)
前北京《新观察》杂志主编戈扬与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三度悲欢离合、长达70年的马拉松式爱情长跑的传奇故事,脍炙人口。
戈扬生于1916年1月,即将届满91周岁。2002年9月23日,86岁的戈扬,与83岁的司马璐同梦结连理,谱出一曲感人的黄昏恋,也为历史留下一段乱世中国儿女情的佳话。没想到他们结合没多久,2004年4月,戈扬开始出现老人痴呆症前兆。
戈扬有过异于常人的峥嵘岁月。早在延安时代,她是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赏识的“红衣少女”。1949年中共建立政权,她与原《大公报》女记者彭子冈、浦熙修和杨刚,名列“中国四大著名女记者”,曾任新华社华东社社长。
2000年戈扬眼睛动了白内障手术,后来又因青光眼视力退化,接着又动了心脏大手术。2004年患老人痴呆症后,身体更是每下愈况,健康一直走下坡,眼睛看不清东西,听力也在逐渐消失,说话吃力, 常常要拚尽全力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真是有口难言。
人老了、病了,性格脾气跟小孩子无异。戈扬自健康状况恶化后,心灵变得特别脆弱,缺乏安全感。有时会出现躁动不安的行为。对以前的生活嗜好及活动,再也提不起兴趣。
为了便于治疗照顾,家人安排她入住纽约皇后区法拉盛一家安老院;身体比她健康的司马璐,申请到附近一家好像“星级旅馆”的老人公寓。一对“革命老伴”在有生之年被迫分开,令人有咫尺天涯之感。幸得他们的女儿或友人有空就接载司马璐去看戈扬。戈扬对昔日的许多人与事都记不起了,记忆常常一片空白,一些亲近的人来探望她,她眼神一片茫然,流露出“你是谁?”的困惑。有时客人刚来一会,她就不停的跟对方“再见”。
不过,她对“黄昏恋”司马璐却是“忘不了”,每次两位老人见面都十分动情,司马璐往往情不自禁拿起戈扬的手往脸上摩挲,戈扬一脸满足呵呵大笑,令人动容。每次司马璐都拉着她的手不忍离去。有时他欲透过电话跟戈扬说几句话,戈扬想说说不出,急得在电话里干嚎。回想当年驰聘新闻战场的“女强人”及延安时代“红衣少女”的飒爽英姿,令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百变沧桑,不胜唏嘘。
跟许多老人排斥入住安老院相比,戈扬十分享受安老院的生活,以前胃口尚好时,也喜欢吃“老人餐”,无论吃什么都津津有味。有时女儿接她回家坐坐,不一会她就闹着要“回家”,原来她已把安老院当作她最后一个家。中国北京那个老家,随着岁月的流逝,已逐渐淡出她的记忆。“无论海角与天涯,此心安处便是家”。
(节录自北美世界日报《世界周刊》《不要忘了我是谁 老人痴呆呼唤爱 》)
传奇:司马璐、戈扬结连理
2005/06/20
曾慧燕
被称为“当代中国政治人物活辞典”的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本名“马义”),与70年前青梅竹马的“红衣少女”戈扬 (本名树佩华 ),谱出一曲感人的黄昏恋,13日在曼哈坦移民局法庭举行特别婚礼,一对新人正式结为“老伴”,喜极而泣,场面感人。
83岁的司马璐和86岁的戈扬的婚事,委托自香港移民来美的名律师潘绮玲一手操办。鉴于两人的特殊身分和年龄,纽约知名女法官麦曼奴斯 (Margaret McManus),特别在曼哈坦下城移民局法庭为他们主持简单隆重的婚礼。
两人在两岸三地知名度颇高,但他们却相当低调,事前保密功夫十足。13日的婚礼,除了由陈健华、潘绮玲律师夫妇及其助理陪同,并邀请纽约公共图书馆东方部顾问马大任和台湾友人陈宏正作结婚证人外,再没有邀请任何亲友。
一对新人在结婚仪式时,宣读“结婚宣言”说:“我们相识了 70年,从幼年孤苦伶仃,一生中的艰辛,多少辛酸的故事,值得我们怀念!...... 我们多次逃过死神的召唤,居然都活了 80多岁。感谢美国这块土地,使得我们又重新团聚,从此,我们相互扶持,安度晚年。”
司马璐、戈扬这对儿时玩伴,曾相继投奔中共“革命圣地”延安,巧合的是,两人分别在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手下工作,后来因司马璐“背叛革命”逃出延安,两人再度失散,历尽劫波,最后殊途同归,在纽约重逢。
在司马璐与戈扬结缡前,两位老人三度奇妙地悲欢离合的故事,已成为一段历史佳话。他们同为江苏海安小同乡,70 年前,两人在镇江一起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读书会”,戈扬是这一时期的活跃分子。司马璐回忆,年轻时的戈扬,“非常漂亮”,喜欢穿一袭红衣,那个“红衣少女”的形像,多少年来一直深刻烙在司马璐的脑海中。
1937年 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司马璐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奉中共地下党命令急赴上海,与戈扬不辞而别。此后再奔赴延安。
1940年,司马璐与戈扬一度在四川重庆不期而遇,戈扬当时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会战”,深得中共领导人器重。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司马璐在延安经历政治打击后,“觉今是而昨非”,毅然“背叛革命”远走他方,“解放后”在殖民地的香港,开创出一片天地,名成利就。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