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支那戰爭大事記
1945年9月2日﹕
越盟於河內巴亭 ( Ba Đình )公園宣佈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1945年9月23日﹕
日軍因戰敗退出東南亞和法國遠征軍重返佔領西貢後﹐西貢-堤岸地區的越盟呼籲民眾起來抗法﹐堵築街頭作戰。法軍進行軍事干涉和鎮壓。
1946年3月6日﹕
簽訂法越條約。法國承認越南共和國為主權國家﹐但屬於印度支那聯邦 ( la Fédération indochinese ) 和法蘭西共同體 ( l’Union française ) 的一部分。
1946年3月8日﹕
在南部的法國部隊出發前往河內。
1946年3月18日﹕
法軍洛克洛( Leclerc )大將抵河內並會見胡志明。
1946年12月19日﹕
越盟向法軍軍營發動總攻擊。胡志明宣佈全面戰爭開始。
1949年3月8日﹕
法國承認越南的獨立和統一﹐但附屬於法蘭西共同體內的國家﹐國家首腦為保大﹕以同樣的條件﹐法國於7月和11月分別相繼承認寮國和柬埔寨的國家地位。
1950年9月16日﹕
武元甲在北越第四號公路地區發動進攻。
1950年10月6至7日﹕
法軍於高平 ( Cao Bằng ) 潰敗。
1950年12月6日﹕
拉特-德-塔斯尼 ( Lattre de Tassigny ) 大將上任印度支那總督和遠征軍總指揮司令。他把印度支那衝突納為保維自由世界內的防衛政策。
1951年1月﹕
法國遠征軍擊敗於紅何三角洲西北部永安 ( Vinh Yên ) 地區的越盟部隊。
1951年5月﹕
紅河三角洲南部底河 ( sông Đay ) 戰役。法軍發動最大一次的反擊戰役。
新加坡會議。法美英三國達成協議﹕一致贊成統一合作的印度支那策略。印度支那衝突國際化。美國加強對法國在印度支那的經濟援助。
1951年7月15日﹕
保大王宣佈越南軍隊的總動員。法國遠征軍內加入“非白人”的軍人隊伍。
1951年9月﹕
法軍取得義路 ( Nghia Lộ ) 戰役之勝利。
1951年11月14日﹕
法軍於和平 ( Hòa Bình 。地名 ) 擊敗越盟部隊。
1952年秋﹕
越盟部隊奪取奠邊府和木州 ( Môc Chau ) 地區﹐但被法軍擊退出那爽 ( Na San )﹐那爽成為必要的空軍後勤基地。
1953年夏初﹕
由於涉及重提保大王與西哈努克親王與法國簽訂的1949年條約的條款﹐引發起印度支那政治危機。
1954年2月﹕
法軍飛機轟炸越盟在寮國朗帕邦 ( Luông Prabang ) 的基地。
1954年3月13日至5月7日﹕
奠邊府戰役。
1954年7月21日﹕
日內瓦協定簽訂。
*
嶺南遺民
2008-08-23日 à Saint-Germain-des-Prés
*
資料來源﹕
1, 依維-加 ( Yves Gras ) 著﹐« 印度支那戰爭史 »( L’histoire de la guerre d’Indochine ) ﹐ 巴黎﹐ 皮隆 ( Plon ) 出版社﹐ 1979年.
2﹐ 菲利-仿志尼 ( Philippe Franchini ) 著, « 印度支那戰爭 »( Les guerres d’Indochine ), 巴黎﹐ 辟馬利昂 ( Pygmalion ) 出版社, 1988年.
此文于2013年09月21日做了修改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