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道社会也有初级阶段?”的讨论 孙丰:“家宝兄,难道社会也有阶段”一文的讨论
按:对温家宝我持了一种敬佩的态度,他近期的言论甚获好评,我赞同鲍
彤先生对他那些评论。但他那话总还有某种遗漏,即他的话在他赋予的意
义之外还有他主观上没想到的意思,所以我想就这些话作些讨论。这是第
二篇,温的原文是借“初级阶段”来支持他的对策,以反击左派。我想说
的是,去悼社会主义不就连这种借用都省略了,何必坚持什么主义呢?我
还想阐明社会主义的确是“主义”,但资本主义不是。我给主义下了一个
定义--必须是主观设计的。社会主义符合这个定义,但资本主义不符合
主义的定义,理由是,它不是人的预先设计,而是自然而然的,资本本来
就是经济链条中的动力嘛,它是非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这种作用不可的,它
是先验的,不能避免的,鲍彤先生评《物产法》时说共产党从五三年取消
私有制经了五十多年转了360度又回到了原地,就是有力的证明。生活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并没自觉到他们的制度叫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为
了标榜自己才这样叫它的,我正在写这个问题。对温家宝文章的两篇批评
都引起反批评,所以我就后一篇的讨论编成本文。
海壁: 提一个问题 2007-03-17 19:55:14 [点击:34]
孔夫子讲,国家必须对自己的人民诚实守信,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宁可国
家灭亡,人民都被饿死,国家也不能撤谎。(子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我们大家都同意孔夫子的讲法。但现在遇到
了真实情况,如果大家都讲真话,都承认目前搞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
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就可能性灭亡,人民就可能大规模的饿死。因此
就不约而同的放弃了孔夫子的教导,宁肯要国家,要人民活命,而暂时放
弃信用。孙丰先生能否对这段话作一个评论。这里有三个答案,你可以选
择一个:(1)这是一个伪问题,如果讲实话,承认建国以来的一系列错误
,无伤大雅,对政权,生产毫无影响;(2)我们必须坚持孔夫子的路线,
人固有一死,老死晚死差别不大,民无信不立;(3)你讲的我都接受,但
我要促进社会进步,所以还是要写文章,当反对派。是知不可为而为之。
孙丰的回答--
海壁先生:
孙丰作答:回答有两种情况,是以辨论为目标还是以求解为目标。这个问
题在二千多年前就被发现,那亚历山大大帝的御医的儿子说:“要求一位
数学家接受一个没有定论的说法,正如要求一位演说家进行求证一样,都
是不贴当的”。你提出的问题是证明的,可你又把题圈起来了,让我在你
的圈子范围里做选择,这违犯证明原则,成了抽券调查。至少这个问题不
适合问券调查,这里不需概率来完成统计。
你提出问题的前题是:“国家必须对自己的人民诚实守信”。在下完全赞
同,在这个前提里就不存在你的假设,因为前提中只包括政权、人民、政
权如何取信三个要素,这里讨论的是个国家的主观治术怎么样才能更有效
。你引证的孔子对政治要务的排序看,他认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是首要的
,经济次之,军备又次之。我们不能用机械的眼光,即像切豆腐那样的立
场来理解孔子的政治哲学,不可能出现如此绝对的事态。孔子的政治道德
理想是在具体时代的活生生事态中权宜、变通中畅行的。
是不是国家让人民信任就是政治的终极目的?也不是吧。让人民信任只是
为了凝聚,奠定政治的根本。满足才是政治的最终目标,是它的归宿。问
题在于得澄清满足并不是欲望,不是主观的要求,它有一个先在的根据-
-生命性,是生命性的满足,因而它是一个客观情势,不能避免。这就可
以断定孔子的“去食”决不是看着人饿死,他说的只是在特别时期即使经
济建设出现某种停滞,要经受一些困难,也要保持诚信,保持凝聚力,以
求在发展机会到来时有更好的发展。孔子的话是让人在权衡,比较,在辩
证中应用,事实上不可能发生如此绝对的生活画面。且孔子学说是以至善
为始发概念,即以至善为最高目标,即是人总免不了一死,他也不会看着
人去饿死,他说的“去食”是经济遇到的暂时困难--人得受一些穷。在
暂时受穷和诚信的孰轻孰重中,他强调诚信是第一位的,是社会凝聚力的
保证,是社会活力的源泉。
我不是要当反对派,也没有做反对分子的瘾,而是共产党用以约定它们自
身的那个原则--“共产”是一个先天的理性矛盾,所以才造成这个局面
,这个局面包含着它必然的反人民性。走出这个理性矛盾是事关人人,那
怕是匹夫。我只是在我看到的限度内往外挣扎,并且相信人类走出共产主
义理性矛盾的时日已在脚下,进入日程。
以下是海壁先生的又一反诘--
海壁: 感谢回答,但仍有两个问题 2007-03-18 04:04:00 [点击:9]
一、如果“去食”不是让人饿死,何来“自古皆有死”,我们学《论语》
,可不能学于丹那样去歪曲。
二、我讲三种可能的答案,并没有限定你的思想,只是请问按你的理解,
如果大家都讲实话,共产党政权会不会垮台,如果共产党政权立即垮台,
拙文中的预测对不对,你好象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再答海壁先生:
海先生,诚恳地说我没懂你的问题,大家都讲真话,承认搞的不是社会主
义而是资本主义,国家怎么就可能灭亡?人民就可能大规模的饿死?我怎
么想也想不明白,讲了真话就能引出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不是一刀能切的
,我们的批评、谴责是冲着不讲真话,造成了两极分化,使许多人沦为乞
丐,陷进上访大军;冲着官员、警察的荒淫残暴;冲着又一些人通过权力
侵吞了大量财富这个事实。我想你可能也看到过官方公布的财富分布状况
,也看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经济的概况,我想既然共产党自己
都承认这个状况是不公正不合理的,你也不至于有相反的看法吧?即使在
不讲真话造成如此危机的条件下也不存在国家灭亡这个问题,讲真话是为
克服这种不公正现状,怎么能带来人民大规模饿死呢?我真的不懂。何况
我的论点是:温相那些好政策还得通过“初级阶段”才能在社会主义里合
法,哪又何必社会主义呢?我们干脆不问什么主义,只问是否有用,是否
有效于发展和公正,这又有什么不好?还有:是社会而不是社会的主义才
是一个始终发展着的进程,“主义”只有通过反观才能看到,实际上主义
里就没有“资本主义”--只有主观设计的才是主义,资本在经济运行中
发生作用是原本的,先验的,是规律,它不是来自人的预先设计,怎么能
算成主义呢?初期或早期的资本主义,这是在社会进化之后由反思获得的
对状态的一个描述,并不是当时人的主观设计,根本不存在资本主义初级
阶段这个表述,阶段是对社会的描述,它不能描述主义。
我的努力当然可能失当,但我追求什么自己总还清楚,那就是社会何必讲
什么主义?我不知这个努力犯了什么过错。
至于孔夫子的教导,我不相信他能为了诚信而看着人去死,看着人去死那
叫麻木不仁,怎么能叫诚信呢?孔子是在讲学,不是在操作,怎么操作须
据于实情来通变。孔子告诉的只是一个施政原则,不是命令。
需知《子贡问政》是《颜渊》里的一节,颜渊一章是研究“仁”的,所以
“仁”是“问政”里那个“政”的纲,问政只是其中的一个条目。应在“
仁”思想下加以思考。而且,这一节的命题就是“问政”,那么“足食、
足兵、民信”都是善政的一个项,在论究的就是国家建设问题,“自古皆
有死”的“死”也是从宏观政治上的所指,是关于如何建设的,这句话说
的是:怎么选择都不能两全其美,在如何建设的讨论里根本不存在着生命
的牺牲的那个死,只有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的问题,孔夫子在研究的就是
哪一项目应更优先,在什么东西更应优先的讨论里不存在饿死这个问题。
即他指的就是经济困难,否则下一句“民无信不立”又从何谈起,人都死
了还立的啥?我不知道我的叙述哪点上让先生不高兴,我们既要国家,也
当然关怀人民的生命,我们就是人民呀!并认为信用是以上两项不可或缺
的条件。我们就是痛恨暴政,就是不与暴政妥协,就是想推翻它。
补充:
“自古皆有死”说的不是人的生命的死,而是所有选捍都不是完备的,有
得有失。不是两全其美。
共产党立即垮台,出现什么局面,就看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力量能不能同
步地提出有效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