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传珩:前对抗时代——历史分期问题探索之四
前对抗时代(紧张时代——人性变裂),是人类第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时代大过渡;是人类从联合走向对抗、从原始野蛮走向旧文明的时代性大过渡。这是人性的社会化大转折时代。这次历史大过渡,反映了人类在定居、私有制产生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到阶级对抗意识形成的历史阶段。在农业孕育革命时,常年有保障的农作物养育了数以万计的人类共同体,定居的耕作者群体从点到面的扩展开来。畜牧业的产生又向人类提供了更有营养的食品,但也带来了对抗、动乱与暴虐。牲畜业的发展不仅是私有制的诱因,也成为了战争的工具与目标。
前对抗时代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后野蛮时代与前旧文明时代两个阶段。人类在这一大过渡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人与自然的对抗逐步减弱;人与人的对抗日趋明显;人际关系、群际关系紧张。这时人们开始不再把同类当作与自然对抗的不可分割的联合体,而看作与自己竞争利益的对手,人类之间同舟共济的关系,开始向争权夺利的分裂倾向过渡。人类意识由集体本位,转为个人本位。所谓人的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以我为轴心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从社会关系中反映自我、确认自我的属性。人们之间的价值观念,由简单的生存价值向谋求发展的复杂价值观念转变,贫富、官民、尊卑等价值取向逐步明确,同类相助发展到同类相戮。这时的社会也不再是长幼、男女、强弱这样一些自然因素的关系,而是加入了更复杂的社会意义上的因素。正如一碗清水中加入了调料,使人性混浊了。这种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引起的人性变化,正是社会走向全面对抗的一个条件。
当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相对缓和的同时,便引起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这一历史过程,仅仅从人们的居住建造上就可以看到缩影。当人们还在巢穴中生活,仅仅反映的是与自然的关系;当人们围筑栅栏,继而建起类似碉堡性质的家,却不仅仅是挡风遮雨,防御猛兽,更重要的是戒备来自同类间的杀人越货,抢夺偷窃。而后来出现攻守合一的城廓、城墙、关卡等等,则不能不说是“一切人”与“一切人”对抗的象征。
前对抗时代这一历史性的大过渡,发生于原始社会瓦解到阶级社会产生之初,大约近千年的历史,是人类走向真正社会化的一个决定性的历史阶段。
人类第一次历史大过渡,就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逐步感悟自然“节约法则”,学会运用杠杆、轮子等简单圆动工具过程中,由于时空、效率观念的变化和剩余产品的增加,以及私有观念的形成,而把人与自然冲突转化为人与人冲突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人在运用工具创造财富过程中私有欲望产生与裂变的社会进程。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谈到:在原始状态中“人人感到力不如人,人人都很难有平等之感。因此人们是不会打算互相攻击的,和平乃是第一条自然法------。人们一旦进入社会,就会失去了软弱的感觉,他们之间原有的平等关系就终止了,战争状态就开始了。”
概言之,人类第一次历史大过渡,也就是一个孕育分裂政治,产生对抗文化,把同类变为敌人的时代。第一次历史大过渡,不仅使人类逐渐进入了自然经济状态,也使人在自然界中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地位。加之当时人类逐步掌握了建筑技术,在凭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劳动及其所提供的生活资料的基础上,依山傍水,圈地己有,饲禽养兽,营造了家庭、家族、村落、庄园,同时也产生了官吏与财主。这时的社会还只是“小社会”,相互封闭,各自为政。人在这里的全部活动,几乎就是在自给自足的小社会环境中产生嫉妒、怨恨与对抗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