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推出 “ 親民, 民主對話 ” 新招
來自BBC 英國廣播電臺2006-10-23、24日的綜合報導, 越共剛公佈, 為增強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和提高政府信譽﹐ 越南政府的一些最高領導人將會通過網絡Internet﹐ 直接與民眾對話﹐ 共同討論各種問題。這種直接對話方式預料將會於2006年11月開始每月舉行一次﹐ 而日後自2007年起將改為每週一次。
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 ( Nguyễn Minh Triết ) 將可能出現在網絡上面對面回答民眾的問題﹐ 陪同他出席的可能由一位政府副總理或內務部的某位領導人。
越南共產黨的黨電子報網頁總編緝、黨中央思想文化宣傳處副處長陶維卦 ( Đào Duy Quát ) 先生表示﹐ 將要討論的問題包括 “ 目前十分急逼的話題如政治、社會、文化、國家安全、軍事、反官僚、反貪污腐敗以及改革行政等等問題﹐ 民眾所關注的問題。”
至今人們還不知道是否可真正的提出與政治有關聯的問題﹐ 因為在越南仍是一個禁止人民公開指責一黨專政的政治體制的國家。可是﹐ 在幾個月前所舉行的越共第十屆黨代表大會期間﹐ 共產黨允許各種報紙登載多篇來自知識界和戰前軍人等持強烈批評論調的文章。但是﹐ 當黨大會結束後﹐ 各種民主、修正馬列主義理論等問題的爭論皆又似乎回復平靜。
BBC 英國廣播電臺的記者曾為越共開闢與民眾對話之事訪問了越共電子報的編緝秘書梅玉泉 ( Mai Ngọc Toản ) 先生 :
梅 : 我們的目的是為創造出與民對話的條件﹐ 使民眾能夠直接與黨和國家、政府各部門的領導人對話。所討論的問題包括急逼的社會問題如經濟、教育、反貪污等等問題。
BBC ﹕ 那些問題亦曾經在越南的各種各類的電子網絡上有討論過了。在越南共產黨的網頁上開展那樣的討論又有甚麼的不同呢 ?
梅 : 不同之處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志直接回答問題。以前﹐ 黨的各種報紙不能辦到﹐ 而至今我們才開始實行。
BBC : 請問海外的越南人是否可以參與這類的討論 ?
梅 : 可以。當然可參加但要提出正當正面的問題。
BBC : 許多居於海外的越南人關注到人權、宗教自由等的問題。您認為那樣的問題將會如何呢 ?
梅 : 提出甚麼問題都可以﹐ 只要是正當正面的。若不是正當的問題﹐ 就不會回答﹐ 因為它不符合於報章的職能。
BBC : 那麼﹐ 上述的那些問題是否被視為不正面呢 ?
梅 : 我的意思就是這樣。但對於那些持反對祖國和民族﹐ 歪曲事實﹐ 抹黑我們黨﹐ 分裂民族觀點的人所提出的問題就是不正面。但若提出對國家民族有利有貢獻的問題﹐ 那我們的領導人就肯定會樂意回答。
BBC : 對於那些正生活於越南土地上持不同政見者又能否參與討論 ?
梅 : 只要誰有公民權的人﹐ 就可參加。若是失去了公民權的人﹐ 那肯定不能參與。
( 訪問結束 )
若這樣的對話真正實行﹐ 那麼將會得到許多人的關注以及說明越南新的領導人們漸漸開始學會在民眾前作改變或打扮自己的形象。傳統上﹐ 報紙的角色只被作為政府的宣傳工具﹐ 而人民被知權的概念又十分模糊的國家要推行這樣的對話確實是一大改變。其實﹐ 這樣的變改亦可意料 : 因為在過去十多年來﹐ 越南報紙的商業化已催谷它本身走上這樣的變化道路。
至今在越南﹐ 檢查與自我檢查的機制仍然存在﹐ 在短期內可能亦不會出現私人辦報的情況。但政府與傳媒的關係正以一種較為開朗對待民眾的現象漸漸出現。近來報章以吸引讀者的文筆不斷有報導從新總理阮晉勇 ( Nguyễn Tấn Dũng ) 指導的反貪動態﹐ 前教育部長如何濫用留學費的案件﹐ 政府官員私賣河內的公家別墅﹐ 至新總理在各會議上作出指示等等事態。不可否定﹐ 新的河內領導層已贏得民眾的一些掌聲。人民厭倦官員們的貪污腐敗行為﹐ 希望近來政府的一些反貪行動不只是挽救政府的信譽﹐ 它該是表明國家真正的走上改革之路的報喜聲。
在共產越南﹐ 只有傳媒扮演傳遞黨和政府的信息給予民眾的主要角色。那位陶先生為開闢與民對話之事解釋﹕ “ 幹部要負責任向人民解釋政策﹐ 提供正確的更加充足的信息﹐ 協助人民有正確的認識﹐ 與此同時﹐ 對話可使主要的領導人了解人民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由於沒有強大監督的壓力﹐ 越南的官員們對傳媒記者提出的問題﹐ 一般都認為是 “ 製造麻煩 ” 的問題。然而﹐ 報紙與輿論更加靈活的關係邁出新定向的一步預料可能將會有新的局面出現。
“ 公共關係 ” 在越南已成為各行業成功工具的商業招牌。世界上的一些政府十分注重與利用公共關係來爭取輿論與選票。例如在英國﹐ 保守黨政府的首相布萊爾過去十年來一直在採用爭取傳媒的戰略。前首相宣傳秘書阿拉司塔爾金寶 ( Alastair Campbell ) 因在這方面辦得出色而獲稱為 “ 英國第二號權力人物 ”。但是﹐ 公共關係亦可以只帶來一些希望與承諾﹔ 若沒有堅強的基礎﹐ 那些希望承諾亦可變為一場黃梁美夢。雖然人民總希望政府領導人能說出一些詞語﹐ 但最終的他們願意看到的還是實實在在的成果。
嶺南遺民
2006-10-24日 à Saint-Germain-des-Prés
資料來源﹕ BBC 英國廣播電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