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新舉措 反思教育使命 防止教育環境成為政治角鬥場 呢兩日,一條香港教育局官網發佈嘅關於增設首長級「教育局副秘書長(特別職務)」嘅新聞令人矚目,陳慕顏將全權負責落實《香港國安法》及相關事宜,統籌提升學校行政和管治嘅特別支持措施、制定官校發展嘅策略,同時檢視教育局教育專業人員嘅發展。此舉嘅核心目的在於以「多重進路」方式,全面支援學校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國家安全教育係國民教育嘅一部分,喺學校課程中推進國家安全教育,係每個學校嘅應盡之責。
一直以嚟,個別激進教師和偏頗教材利用通識教育「教科書」嘅漏洞,誤導心智未開嘅學生,喺校園散播仇恨與偏見、煽動學生參與「抗爭」,導致喺學校中,激進和違法行為愈發強烈。有啲通識教育教材直接由「佔中」和反對派編寫,煽動抗爭、污名化「一國兩制」。甚至香港部分補習機構喺自編通識教材中加入反修例運動內容,直接醜化警察執法,甚至假借市民之口誣稱「警察試圖謀殺抗議者」。使得通識教育泥沙俱下,變成新嘅政治角鬥場。
目前香港針對於中小學生歷史教育上,應當着重關注嘅點係歷史對一啲事件已有強有力嘅定論,教師選取嘅資料應正確反映該事件嘅事實,這對於仲在基礎學習階段嘅中小學生尤為重要。喺中小學從事歷史教育嘅人士應幫助學生從小樹立人文、道德、歷史方面正確嘅價值觀。一啲牽涉大是大非嘅題目,例如侵略、屠殺等,不可能有國家會喺課本甚至試題中讓學生討論其利弊。但喺今年嘅文憑試歷史科中,卻有題目要學生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嚟嘅利多於弊』嘅陳述」。眾所周知,日本於1900至1945年間多次發動對華戰爭,造成數以千萬計同胞喪生。試題對學生嘅引導不但與課程宗旨不符,更會嚴重傷害喺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嘅國民嘅感情和尊嚴,完全不符中小學歷史教育之義。有關試題距離可接受嘅考覈題目水準相差很遠,未能有效全面客觀評估考生嘅成績,教育局要求取消有關題目,目的係保障考生嘅利益。喺教育嘅議題上教育局唔係無關嘅第三者,亦唔係純粹嘅資源提供者而不須負責教育品質。所有喺不同教育崗位嘅人士都要反思教育嘅使命,唔好令教育專業蒙羞。
(2021/06/16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