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使者在人间
上帝使者在人间 慧光草
2008年。因现实世界的不完美与内心的迷茫,从而决心寻求宇宙真理,探寻人生幸福之路,每天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网络世界。一天偶然间惊喜地读到一篇名为《谁错了》的文章,没有标明作者和来源,但被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深深的打动。神州大地高人辈出,然而这是我读过的最深刻透彻的见解,读了一遍又一遍,如获至宝,干涸已久的心灵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
2009年。一天下班回家,一本绿色封面厚厚的大书出现在我家客厅餐桌上,上面赫然写着“生命禅院”、“雪峰 著”几个大字,不禁想起一年前读到的那篇文章,其中有提到“雪峰”,可惜那时完全没有意识到“雪峰”是一个人,一个笔名。真是感恩上苍巧安排,有缘千里来相会。欣喜之下,打开第一页开始阅读,被作者略带狂傲的语气所震摄,修行修炼最看重因果,从没有一个大师敢如此讲话,然而之前已领略过其智慧文采,所以可以确定这不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而是真的天使降临。之后每读一篇,都似醍醐灌顶,兴奋不已,高频能量的输入使之前极度自卑的我如获得了新生,心灵能量瞬间爆满,毫无恐惧。一个崭新的世界,一条引导人类通向幸福生活的道路已经找到了!随着对整个认知体系的深入了解,短短几天之内,多少年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十万个为什么逐渐烟消云散,一通百通。“上帝”概念的引入彻底解决了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等问题,人生和生命的意义也随之清晰明了。当下即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多少年苦苦寻找的路已经找到了,这就是我这一生要走的道路。
2010年春节过后,有幸入驻生命绿洲(原第二家园),见到了导游雪峰。至2016年10月底,再未离开家园。时常与导游朝夕相处,亲眼目睹什么是谦卑,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慈爱,什么是文明有素养,什么是无私奉献。只要有导游在,家园处处祥和温馨,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导游的气场中,感受到的是清晰有序、空灵、无忧无虑、安全踏实、温暖、祥和。同时亲身体验到禅院理念指导下家园集体生活所带来的身心放松、愉悦及解脱,走上帝之道、禅院之路所获得的开心、快乐、自由和幸福。
刚到家园第一站是图片公司,由总助等几位兄弟姐妹一起接站,晚饭吃的鸡蛋打卤面条,图片公司是租的一个三层小楼,进去第一感觉是干净整洁,不论走到哪都不会看到一点脏乱。大家有说有笑,即使初次见面,并无陌生之感,大家庭的温馨洋溢在每个角落。
接下来几天,除了制作图片,最享受的时光是与几位小伙伴在楼顶一起洗衣服,一边洗一边学唱《神奇的第二家园》,《生命禅院大学校歌》,像这样纯真的画面每次回忆起来都感觉很美好。
图片公司那会儿常驻八九位兄弟姐妹,厨仙年纪最大,做饭很好吃。做画框卖画的四位仙女常常一边干活一边唱歌说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在世俗小家的各种烦恼早已了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关爱、赞美、信任,分工有序,爱意浓浓,这样的生活把它比作天堂也不过分。
见导游大概是去参加晚会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提前来到世外桃源(驻地总称,后改名聚仙台),当时导游正在讲课,当车开进大门的一刻,导游和所有兄弟姐妹站在院子里一起拍手齐声喊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像小孩子过家家,却无比温馨可爱,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一一拥抱,之后继续讲课,那天讲的《人生宝典》,讲的很细,听下来受益很多,导游略带家乡口音的普通话铿锵有力。结束后一位亲人热心地领着熟悉了住处和环境。
这是家园生活的第一印象,就像人生的第二次童年,从来没想过人生旅途中会有如此精彩的一页,丑小鸭变身白天鹅,亲自见证上帝王国在人间的诞生与发展。
一分院
一分院由最初的世外桃源逐步扩建至由聚仙台、圣贤院、卧龙岗、凤凰峡组成的分散但一体的家园,人员也随之增加,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家园所特有的干净整洁,鲜花盛开,果树飘香的优美环境以及亲人们洋溢的热情,感觉来到家园拥有了更多兄弟姐妹亲人但却不附带世俗的任何烦恼,真切体会到处处有亲人,天下一家的美妙。
那时清楚地记得,导游在讲课时说“如果你修行修炼了多少年,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那你修的什么?”也是在那时,养成了吃完饭碗里不剩一粒米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导游常说,“禅院草的修行修炼是最难的,因为一切都要实打实的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这时猛然清醒,修行修炼应该是修正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修出自身的完美品质,而不是打坐、炼神通法术等。
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那次上厕所走到主楼边的狭窄通道门口,迎面碰上导游,当我还没反应过来,导游立刻退到一边让路,并躬身作绅士状笑着说“请”,样子很可爱,受宠若惊的同时感觉导游好谦卑,根本没有一点架子,像进入了童话世界。还有那次讲课中途休息十分钟,导游兴致勃勃地带大家告诉厕所的位置,灯在哪里,怎么开,并作示范,像主人,更像仆人。
导游经常强调说做为导游在家园不能有任何特殊享受。开始的时候总会有人给导游带礼品,其实导游并不高兴,这种情况多了就有点生气并说明这样子会把家园毁掉。与大家一样,住一间普通的房间,一床一柜一桌一椅。吃饭同样到食堂排队就餐。
有位仙女曾兴致勃勃地讲导游像个小孩子,她洗衣服时看见导游,就开玩笑说“导游,过来!”,导游马上说“遵命!”就来了。导游常说“家园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位兄弟姐妹开心快乐自由幸福地生活。”
每次讲课时,前排的兄弟姐妹会给导游倒水,这时导游都会停下来认真的说声“谢谢”,或“非常感谢”。
有一次听说“要去换美元了!”当时不明白啥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一分院的启动资金是导游和娥皇在非洲做生意赚的所有积蓄,据说有一百万元,全部投入了家园,也就是说,没有比导游奉献更大的了,按照家园的标准,即使导游什么也不做,也够在家园享受一辈子的。
三分院
三分院于2011年6月份建立,是一处果园,有20多间住房和庭院,以及成片成片的三角梅,置身花海,美不胜收。
三分院成立不久四分院同时建设,大量地投入人力、资金,如火如荼,一年后,已经是两处绝美的家园。作为人类新生活的样板,从杂乱山岭变成了已经拥有了厨房餐厅、活动厅、道路、住房、娱乐场、果园、菜地、鸡舍鸭舍等整洁舒适的配套设施,且处处赏心悦目,花香鸟语的理想家园。在这整个过程,导游始终奔走在第一线,从实地考察,协商,签合同,到整体和细节设计构思,材料选用,人员分配安排,指导跟进建造过程,亲力亲为,同时还要负责当导游,周一周三讲解禅院理念,周五主持生活会,关心每一位的生活方方面面。三分院期间,见导游睡的很晚,他说“12点之前没睡过”,这不是说不良的生活习惯,而是运行整个家园,导游肩上的担子最重,每天最早一个起床,最晚一个入睡,正像诗歌《亲爱的,放心睡吧》所描写的,导游守护着家园和每一位兄弟姐妹。然而身体所消耗的是建家园之前十年练功的底子,导游把他自创的一套健身体操传给了我们,自己再没有练,他说“现在对我来说,练禅院体操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有次导游从四分院来到三分院,不知道我们新安装了自动上水系统,听到水罐在上水,就站那静静的等,等水满了溢出来然后关闸,可是等了半天都没满,第二天告诉我们,大家哈哈大笑。
2013年春节大年初一,四分院,导游给每一位兄弟姐妹挨个洗脚,无论老幼。
新疆家园
2013年冬,三所家园一切进入有序化时遭遇了第一次磨难,在外界环境强势威逼下,三所分院被迫解散,那时刚建设完经济十分薄弱,100多亲人的生存和家园的去向成了问题,一方面要顶住外界施压,一方面需要寻找安排出路,一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有家可回的先回家,剩余部分开始了从云南到南京和新疆的战略大转移,14米长的大卡车,在四分院,导游和大家一起连夜把拆下来的屋顶门窗及生活物资装车,那并不容易,因为本来就是山路,上下坡,车也开不到跟前,最后不知道累成啥样了,据说回忆起来还觉得人生挺精彩。
2014年春天,新疆,一切从零开始,荒芜,废弃之所,垃圾芦苇丛,沙尘暴,沙土盐碱地,又苦又盐的地下水,极度简陋,回归原始。半年后,格萨尔,喀泰尔两处家园相继成型,又是干净整洁优美的庭院,蔬菜遍地,瓜果丰收。这时传来南京家园又遭遣散的消息,不得已,再次寻找到新疆第三处驻地,那就是沁格玛家园,于是又是南京至新疆长途迁徙。
当年冬天,不到一年时间,格萨尔、喀泰尔遇家园史上第二次遣散。那一年,我们拼尽全力,感人的故事很多,更没有想到的是,导游左眼已近失明,另一只眼晴也出现状况。我们得到消息时已经基本回天无力,只能接受现实,失明的原因是几年来常期长时间看电脑,四分院解散时操劳过度情况恶化,但当时无暇顾及,以至逐渐损伤越来越大至不可逆。残酷的现实活生生把导游碾压了。就这样在一只眼晴黑暗,一只眼晴模糊的情况下,导游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如继往地南征北战,开拓家园,每天写文章,与大家嘻嘻哈哈,以至于不提起,大家都忘了这件事。
零下20几度,还有80多岁老人的情况下,我们新建的房子,包括卫生间厨房被推土机推成了废墟。面对当时的情景,我想和这个世界同归于尽。
兄弟姐妹再次四处漂零。大年初一,合家团圆的日子,为了节省高速路费,导游带几位亲人匆匆告别,踏上南下的征程,去寻找上帝的王国。
跋涉几千公里,再回云南。农庄酒店,隐逸山庄,芝麻坡相继诞生,打工的兄弟姐妹陆续返回,终于回到了家园的怀抱,团圆时刻总是美好的。此时,导游已有些步履蹒跚。
好景不长,短短一年,一切刚刚就绪,家园第三次遭到解散,这次是彻底的解散。无一例外,所有禅院草从此天各一方,等待春天的来临。
然而春天并没有来临。
国内已无路可走,只好“出埃及”,导游先是肩负重任前往遥远的瓦努阿图,70多天的“丛林冒险”和“荒野求生”结束后返回,再见面,导游和娥皇已经瘦了好几圈,我难以想象在那食物奇缺只能找野果充饥的小岛上,导游是怎么一天天熬过来,期间并未吐露实情,还不时发些图片给我们信心。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