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为”无不为,有为有不为 如何走自然之道呢?
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该做,做;该玩,玩;该用,用;该生,生;该死,死。
不着急,不上火,不执着,不期盼,不求成功,不求卓异,不做规划,不定目标,无为而为,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随机而作。 ————《自然之道》
佛陀教导我们不要住色生心,不要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要有相,不要有为,实际上就是要我们进入空灵状态,进入佛境,进入生命的广阔领域,进入无为无不为化身万千的境界。 ————《零态杯子的启示——《天启篇》》
二.我敬重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老子、华盛顿。
敬重耶稣是因为他对人类的大爱,人类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人类的爱能超过耶稣。耶稣是神,但耶稣不是上帝。敬重释迦牟尼是因为他深邃的智慧,人类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智慧高过他。释迦牟尼是佛,但他不是如来佛祖。敬重穆罕默德是因为他不折不挠的对强权和专制的反抗精神。敬重老子是因为他认识了道的神圣奇妙或他达到的无为境界。敬重华盛顿是因为他的民主精神。 ————《不要轻易上雪峰的当》
道家道德观的核心是清净无为,修身养性,天人合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羽化成仙。 ————《给无神论者的八点忠告(五)》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不妄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是它所不能为的。 ————《中级人生宝典(一)白话解说(1)》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信念、灵魂与整个负宇宙(反物质世界)是相通的,“心像事成,”(薛斌义语),“运用之妙,在乎一心。”(道家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释迦牟尼语),“财多不算富,心富才算富。”(穆罕默德语),“你们的财宝在那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耶稣语),我们的心在那里,我们必然去往那里,只要理解以上几句话语的深层含义,就可以超越时间,直达永恒。 ————《三、时间篇》
无为,他们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随机而作,没有计划,奉天承运。 ————《生命禅院八十三冠禅院草集体成仙》
23. 恬淡寡欲清静无为与自然为一体 ————《孕育出仙风道骨的64个细节》
浩渺乾坤,无边无际,回归零态,变化无穷,无为无不为,有为有不为,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关闭一扇门,打开九扇门,此岸即彼岸,此时即彼时,此岸乐,彼岸乐,此岸苦,彼岸苦,此时不觉,彼时永迷。 ————《五蕴皆空 回归零态》
整部《道德经》就是太极思维智慧,所以说,老子的思维就是太极思维,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无为,无不治。""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等等,等等都是太极思维。 ————《太极思维(续四)》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过分地追逐名利,势必招来灾祸和不幸。再说"良田千亩,夜眠八尺,"飞鸟在林,只栖一枝,何苦呢!
所以修仙者要少私寡欲、知足常乐、清静无为、恬淡自然,如此,才能不患得患失、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纠纷,"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于之争。"我与你不争,你与我争什么? ————《《修仙篇》之三:少私寡欲、宠辱不惊》
妙用零,上帝是零,我归零,我与上帝一体,上帝永恒,我也永恒;上帝拥有一切,我也拥有一切,我把一切交给上帝,成败得失不挂我心,生离死别随缘而行,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无为而无不为,不置一法而变化万千,不具一形而随形而形,无我而处处是我,辱骂来了,讽刺来了,嘲笑来了,侮蔑来了,诋毁来了,攻击来了,苦难来了,是非来了,贫穷来了,悲伤来了,麻烦来了,死亡来了,我归零;开心来了,快乐来了,愉悦来了,自由来了,幸福来了,美妙来了,我又走出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意境由我造,任运逍遥。 ————《零的妙用——无相思维(四)》
(此篇选自导游的文章内容摘要)
(2020/03/19 发表)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