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院百科】真理
真理
道就是真理,真理就是道,道和真理是一回事。
这就是为什么神、佛、先知、仙、圣人重视道的原因,也就是说,神佛先知仙圣给我们讲的就是真理。
真理就是真理,不存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说。
真理不是可有可无的。
真理是一,不存在模棱两可的真理。
真理是永恒的,不存在过去真理、现在真理、将来真理之说。
真理可识不可造。
科学家们力图揭示的就是真理。
中国禅宗大师们所悟出的那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微妙玄通的东西就是真理。
一切宗教看似在维护真理,实际上是在逆真理而行。
一切政党看似在维护真理,实际上是在逆真理而行。
宇宙中的一切,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就存在于真理的汪洋大海之中。
真理有如下八大属性:
1.无;2.万有;3.信(可靠);4.自然;5.公正;6.亲切;7.唯一;8.永恒。
生命禅院反复企求人们的,只有一句话:走上帝的道。
中华民族的大圣人孔子叹曰:“朝闻道,夕死而已。”苦苦思索奔波了一辈子,他最后才抓住了核心——道。
目录
真理的八大属性
信即真理
真理从何可知
佛法是不是真理
恐惧使我们远离真理
放弃我执,不断超越;抓住核心,逼近真理
真理之光在这里闪烁
真理的八大属性
1.无: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就是色,色就是空,有来自于无,这个无就是道,就是真理。
2.万有:宇宙中一切有形物体(包括一切生命体)都源于道,都是道的化生,也就是说,宇宙万象都是真理的化身,所以真理就是万有。
3.信(可靠):一切的自然规律都是真理的表现,一切的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而运行的,凡规律都是守恒的、可信的、可依赖的、可靠的。所以真理就是信,人若不守信,撒谎,说话不算数,就是逆真理而行。
4.自然:真理就是自然而然,是顺理成章,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真理就是真实,不虚伪,人可以认识真理,但人创造不出真理,我们无法给真理增添什么或减少什么。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若强行控制自己或强求什么,就标志着这个人,或是组织是反真理而行的。对一个人而言,不论是生老病死,还是富贵贫贱,只要凡是顺其自然,不强求,就是顺真理而行。死的不想死,活的不想活,穷的不安贫,富的不知足就是逆真理而行。
5.公正:真理对一切人、一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偏袒任何人,或任何物,就象死亡和空气对任何人和任何物平等公正一样。这就是说,任何一个人,不论他是不是那个宗教的教徒,或是那个政党的党员,不论他是博士还是文盲,不论他是大亨还是贫民,不论他是总统还是牧羊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希望和机会认识真理,顺真理而行。
6.亲切:我们已经知晓,真理就是道,而道是上帝的意识,是上帝的灵,所以真理就是活的生命,任何人,一旦靠近了真理,就会感觉真理非常亲切自然,就好像游子回到了阔别的家乡,觉得非常塌实、平静、舒坦。
7.唯一:真理是一丝不苟的,是唯一的,没有差不多的真理或似是而非的真理,通向真理的路有万万条,但只能通向唯一的真理,决不可能通向千万个真理。
8.永恒:自无极生太极后,真理就永恒的存在了,即使地球消失了,人类不存在了,真理却依然存在,只要有真理,宇宙中的生命就是永存的,宇宙中充满了真理,所以宇宙中充满了生命,生命不仅在地球上有,其他星球上也有,只不过形态不一罢了。
美国《百科全书》评论说:“真理时常引起人的反感,因为真理既不支持偏见,也不符合谣言。”所以,引起人们反感的,与大多数人作对的,人们远离的,有可能恰恰是真理,真理之门狭窄,寻着的人很少,进去的人也很少,真理总被少数人认识,热闹处没有真理。真理是无价之宝,寻求真理、认识真理、尊重真理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因为谁如此做了,谁就拥有了永恒的生命,谁就能到达千年界,或万年界,或极乐界任一一个生命的高层空间。
信即真理
真理就是上帝的道,走上帝的道就是走真理之路,但这种阐释依然给我们一种漫无边际,虚无缥缈之笼统玄乎之感,为了更贴近实际,使我们对真理认识得更清楚一些,我(雪峰)再换一种说法,真理就是信。
人类一直在追求真理,人们总喜欢说“我们要坚持真理”,现在人们应该明白,真理就是信,真理就是上帝的道。
信是心灵的一种同频状态,是一丝不苟、严谨缜密的思维结构,是能在瞬间做出反应的完美对称体系。
信是上帝的属性,是神佛的归属,是仙圣的品质,是贤人的追求。
许多人因为信而拯救了自己,《圣经》新约中有大量的事例说明,人只要生实信,不论什么样的疾病,眼盲、麻风病、瘫痪等等都可不治而愈,有位妇女,患子宫出血几十年,因为信,只摸了一下耶稣的衣边,疾病在瞬间而愈。信不仅能治病,还能使人死而复生,耶稣是信的化身,他明确地告诉我们,人只要有信,就可以让大树连根拔起来,栽到海里去。
耶稣常常对我们恨铁不成钢,说“小信的人哪!”他的弟子们出去传道,许多无功而返,耶稣总说他们“小信”,即使是最有信的彼得,看见耶稣在水面上行走,也想在水面上行走,他刚从船上下到水面上的时候,因为信心十足,所以能在水面上走几步,但当他看见周围的滔天巨浪后,害怕了,信心急速下降,随着信心的下降,他无法再在水面上继续行走,开始迅速下沉,耶稣说他是小信的人。
如果当时彼得保持住自己的信心,面对惊涛骇浪,能够“胜似闲庭信步”,就不可能下沉。佛释迦牟尼也说过,人只要对《金刚经》生实信,就可以成佛,若能达到“无相”境界,就可以成“真菩萨”。
雪峰对许多人寄予厚望,称呼他们为“大师”“高人”“圣人”“使者”“天使”,若这些人对此生实信,即可在雪峰的导游下迅速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觉,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真正的“大师”“圣人”等。但若无信,自己就是什么也不是。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能解释这个奥秘。
有位禅师,为了报答三十多年勤恳服侍他的弟子,一天早晨见了这个弟子的面后,恭敬地叫了声“佛”,可这个弟子对禅一窍不通,师父称呼他为佛了,他却不承认,因为无信,未能顿悟成佛,你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佛,你将永远无法成佛。
即使在日常生活当中,信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一对夫妻,只要妻子对丈夫的能力、品质深信不疑,这个家庭就将温馨和谐,祥和如意,其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将会迅速上升。如果妻子总怀疑丈夫,对丈夫没有信心,总是埋怨和挑剔,这个家庭就将没有和睦而言,总会处在动荡不安中,重者,分居离婚,严重者,不仅会使家庭分崩离析,还会家破人亡。大家明白了吗?
真理从何可知
语言文字影像永远难以准确表述真理,对真理一旦被表述,就走样了,就不完整了,就被扭曲了。这就如生命绿洲实行的浑沌管理,根本就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一旦有任何的规定或定义,就违背了浑沌原理。
举个有效的例子,雪峰是谁?圣人吗?不是。泼皮无赖吗?不是。神佛仙吗?不是。人吗?不是,我有二十多个绰号,哪一个准确地表达了我?好像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任何一个绰号都没有准确地表述雪峰的特征,若用语言文字表达雪峰是困难的,只有亲密接触感应,但即使亲密接触感应,各人的状态不同感应到的雪峰不一样,影像表达更是远离真实。
佛经等各派典籍很有用,典籍所起的作用就是“告诉你在某某饭店几号桌子”,典籍告诉了,自己去寻找,能否准确找到“桌子”,全靠“我”的灵性和信心及毅力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雪峰被称呼为“导游”的原理了。
那么如何可知真理?
开启灵觉,就能知晓真理。灵觉不开,永远难知真理。
如何开启灵觉?
答:做到无我无相,无牵无挂,无烦无恼,无忧无虑,无私无傲,顺道而行即可开启灵觉。
佛法是不是真理
佛学典籍浩如烟海,总体上是把简单复杂化了。佛陀释迦牟尼的智慧是人类史上最高深的,至今没有几个人能达到佛陀的智慧境界,佛学的最高成就是《金刚经》,那是智慧的喜马拉雅山。
其实,只用六个字可以概括佛学的所有智慧,这就是:意识、结构、能量,只要弄懂了意识、结构、能量的关系,就弄懂了佛法。
佛陀是觉悟者,不是创造者,是探索和研究宇宙生命人生规律者,而不是一切的设计和导演者,所以,释迦牟尼所说只是揭示和阐释真理,本身不是真理,佛学不是真理,佛法也不是真理,那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一点,佛陀警示我们,他没有讲法,他所说的话语只是帮助我们过河的筏子,而不是究竟的真理。
佛陀的思维是无相思维,但宇宙的设计导演者的思维是浑沌思维,可以说,佛祖才是真理,佛祖的思维就是浑沌思维,谁是佛祖?上帝就是佛祖。
佛陀讲的是佛道,而不是人道,从佛道角度来讲,佛陀是正确的,从人道角度来讲,佛陀所讲所行违背了上帝的道。
佛陀引导人攀登的仅仅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却漠视了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恐惧使我们远离真理
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面临突如其来的危险和危机,人产生恐惧心理是正常的。但风险和危机并没到来,人幻想着某一危险情景从而产生恐惧心理,这是不正常的,属于疾病的一种,是一种心理疾病。
恐惧不仅造成生理功能紊乱,使思维功能发生故障,使行为失调,还会使人远离真理。
越是接近真理,越远离恐惧;越是远离真理,越接近恐惧。毫无恐惧之人是与真理合为一体的人,恐惧越甚之人是与假恶丑合为一体的人。
什么是真理?
真理就是道。
什么是道?
道是创造宇宙万事万物万象者的意识,是宇宙一切规律和法则的综合。
只有认识了道,并与道合一,才会消除各种恐惧。若远离道,就会心生恐惧。由此可知,如果我们内心有恐惧,证明我们不认识道。若我们时常处在恐惧之中,证明我们一点也不明白道,不明白真理。浅显点说,越是恐惧,越靠近地狱;越无恐惧,越靠近天堂。所以,获取正果妙法经所描述的八无境界中,有一条就是“无恐惧”,若有恐惧,尚未获取正果。
越是生命的下界,恐惧越多;越是生命的上界,恐惧越少。地狱里全是恐惧,天堂里全是喜悦。由此可知,我们所处的环境中若恐惧很多,证明这个环境非常糟糕,几乎与地狱无异;我们所处的环境中若恐惧很少,证明这个环境非常理想,几乎与天堂无别。由此可知,一个人恐惧很多,证明这个人靠近了地狱;一个人很少恐惧,证明这个人靠近了天堂。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